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大氣邊界層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於 2023年5月13日 (六) 22:30 由 微笑微笑對話 | 貢獻 所做的修訂
(差異) ←上個修訂 | 最新修訂 (差異) | 下個修訂→ (差異)
前往: 導覽搜尋

來自 孔夫子舊書網 的圖片

大氣邊界層是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公布的一個科技名詞。

漢字作為一種形、音、義三位一體的符號系統[1],源於日月鳥獸之形,作為中華文明之標誌[2],連接中華民族的歷史、現在和未來,方正之間充滿美感。

名詞解釋

大氣最底層,靠近地球表面、受地面摩擦阻力影響的大氣層區域。大氣流過地面時,地面上各種粗糙物體,如草、沙粒、莊稼、樹木、房屋等會使大氣流動受阻,這種摩擦阻力由於大氣中的湍流而向上傳遞,並隨高度的增加而逐漸減弱,達到某一高度後便可忽略。此高度稱為大氣邊界層厚度,它隨氣象條件、地形、地面租糙度而變化,大致為300~1000米。

大氣邊界層內的空氣運動明顯地受地面摩擦力的影響,其性質主要取決於地表面的熱力和動力作用。該層厚度變化與外層氣流的速度有關,也與其自身的氣象條件有關,還與下墊面狀況(如地形、地貌,建築物、植被等)有關。通常,將大氣邊界層分為兩層:近地層和摩擦上層(即埃克曼層)。也有將其分為三層:底層為數毫米厚,對人類無較大影響;再往上為表面層,厚度為100米左右,該層內湍流黏性力為主導力,風速與高度同增;100米以上為埃克曼層,地球自轉形成的科里奧氏力在該層中起重要作用。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