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漁民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於 2021年11月28日 (日) 22:20 由 Xfd對話 | 貢獻 所做的修訂 (新条目)
(差異) ←上個修訂 | 最新修訂 (差異) | 下個修訂→ (差異)
前往: 導覽搜尋
漁民

中文名: 漁民

拼 音: yú mín

外文名: fisherman

釋 義: 打漁的人

別 名: 漁夫

漁民,是一個漢語詞彙,又叫漁夫,讀音為yú mín,指以捕魚為職業收入來源的人。[1]


基本解釋

【釋義】

1、[plunder common people]:掠奪百姓


2、[fishing population;fisherman]:漁民,又名漁夫,是以捕魚為職業和收入來源的人。


網絡上頻繁有個「e網漁民」的稱呼,e網取「internet」互聯網之意,「e網漁民」是巧妙取義為漁網與漁民的關係,把互聯網這張網看 成是漁民手中的一張捕魚之網,暗喻:漁民揮舞互聯網這張巨網來捕撈打魚。漁民勤勞、善良、樸實,互聯網威力巨大、時尚、前沿,二者結合是現代科技呼喚原始美德的回歸,二者結合將創造巨大財富


人物鑑別

漁民捕魚,漁民生產時所需要的生產資料是漁具和國家所有制的天然水面(海洋、國有制的湖泊、江河等)。


風俗習慣

近年來沉寂多年的廣東台山廣海鎮的「水上人」拜龍王習俗和「岸上人」打龍船儀式,經當地藝人挖掘,合二為一創作成了「捕魚祭」祭海舞。這是有着600多年歷史的「捕魚祭」首次在春節亮相,將成為每年春節特定習俗,將瀕臨失傳的民俗文化發揚光大。在「捕魚祭」表演中,最前面的是頭戴斗笠的20多名身披漁家服飾的漁家女,後面由8名大漢抬着一艘木製漁船,由20多名威武英俊的龍仔手舉廣海小龍,舞起雄壯熱烈的祭海舞。


漁家有婚嫁,親戚都要齊。出嫁那天,新娘可以穿鞋,同時頸藏銀練,手戴手鐲,腳戴腳扼(這些銀器,親戚送有多少件就戴多少件),身穿紅色衣裙,頭用縐紗包密,由強壯的婦女將她從娘家背到夫家,路上不得停歇、着地。


漁家老人壽終,入殮時要給他戴上布帽,腳穿無底鞋,身穿長衫。帶孝的兒子頭戴頭紗,女的則頭罩縐紗巾。出殯時,兒媳要送到墳頭,出嫁的女兒送到半路便可各分頭回夫家。


漁民在封建社會里受到統治階級的岐視,漁霸的壓榨,過的是悲慘的日子。他們不得上岸居住,不准應考,不許穿鞋,加上生活上的困苦,使他們不能與外界通婚。到清雍正時,雖有解除陸居禁令,民國初亦有解放之令,但也只准他們在海邊灘涂搭高腳棚為宅,在人前依然是低人一等。只有解放後,他們才真正成為國家的主人,徹底翻身,人們不再號稱他們為「艇家」。現在他們許多人住進了樓房,他們過去住的那種「艇家架棚」,則已絕跡了。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