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呼個朋來的柳浪聞鶯(李津軍)

呼個朋來的柳浪聞鶯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圖片網

《呼個朋來的柳浪聞鶯》中國當代作家李津軍寫的散文。

目錄

作品欣賞

呼個朋來的柳浪聞鶯

來到西湖東南岸的清波門,可見西湖十景之五的柳浪聞鶯。南宋時,這裡曾是京城最大的御花園,稱聚景園。種有千萬株楊柳,迎風搖曳,如碧浪翻騰。柳浪深處傳來鶯聲,令人陶醉,故有「柳浪聞鶯」之稱。

南宋時期,它的範圍南起杭州舊城清波門外,北至涌金門下,東倚城垣,西臨西湖水面,而且還包括了接近湖岸的若干洲渚如柳洲,水心寺基(小瀛洲前身)等

宋末元初,聚景園改名為「散景園」,其南側一帶,被闢為隨蒙元鐵騎南下遷居杭州的回民墓地,巨商阿老丁,在杭州興建清真寺,死後葬此,這裡又俗稱回墳;其中段之地,荒蕪淤塞成為一片七零八落的沼澤水塘,其北部地段原有的靈芝寺,顯應觀等顯赫堂皇的寺廟,也隨園景一起難逃厄運。到明代中葉,當年蔚然大觀的柳浪聞鶯勝景,只剩下柳浪橋,華光亭兩處破舊陳跡。

清初,更是一派淒涼景象,紫珊老人(錢塘詩人徐逢吉)《少年游》詞的上半闕專寫它盛況不再的情景;「蛇蟠眢井,狐竄破冢,輦路已全荒。燕子飛來,桃花不語,閱過幾滄桑。」清中期逐步恢復柳浪聞鶯舊景。到1949年,柳浪聞鶯僅存景名碑,石碑坊,石亭子和沙朴老樹各一,表忠觀(錢王祠)舊屋一區,以及祠前方塘兩口。附近居民乾脆稱那裡為墳山窠。

經過40多年不斷地開發和建設,由當年帝王享受的御花園,演變為普通老百姓的大樂園。她仍以青翠柳色和婉轉鶯鳴作為公園景觀基調,在沿湖長達千米的堤岸上和園內主幹道路沿途栽種特色柳樹。

據介紹,此垂柳品種來源於天津北倉苗木基地,屬於稀有品種節節垂,在北方都幾乎絕跡。低垂青絲,如少女想着心事的叫垂柳;柳絲纖細風中飄動似貴妃醉酒的,稱「醉柳」;枝葉繁茂樹頭若如獅頭的,稱「獅柳」;遠眺像少女湖水旁浣紗漂絲的,稱「浣紗柳」等。百柳成行,千柳成煙,細柳絲絛其間黃鶯飛舞,競相啼鳴,形成了真正具有神韻的「柳浪聞鶯」。

聶大年所撰楹聯使人如臨其境:

只藏鶯鳥春聲滑;

不起魚龍夜氣腥。

陸抑非撰並書一聯:

呼個朋來,看處處柳眠花笑;

喝杯茶去,聽聲聲燕語鶯歌。

佚名撰聯頗有意境:

如砥湖平,湖鏡映天湖有月;

似錦柳軟,柳蔭垂地柳藏鶯。

還有一副集姜白石句聯:

高柳垂蔭,老漁吹浪;

晚花行樂,小舫攜歌。

這些聯語,都能據柳浪聞鶯的特點,抒情描寫,引人入勝。不少人還倚在石橋邊,看碧綠柳浪,聽遊人歌唱。[1]

作者簡介

李津軍,男,1960年7月生,山東臨邑人,大學專科畢業,中共黨員。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