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藥典》:赤芍『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中國藥典》:赤芍 |
拼音Chì Sháo
英文名RADIX PAEONIAE RUBRA
別名山芍藥、草芍藥
來源本品為毛茛科植物芍藥Paeonia lactiflora Pall.或川赤芍Paeonia veitchii Lynch 的乾燥根。春、秋二季採挖,除去根莖、鬚根及泥沙,曬乾。
性狀本品呈圓柱形,稍彎曲,長5~40cm,直徑0.5~3cm。表面棕褐色,粗糙,有縱溝及皺紋,並有鬚根痕及橫向凸起的皮孔,有的外皮易脫落。質硬而脆,易折斷,斷麵粉白色或粉紅色,皮部窄,木部放射狀紋理明顯,有的有裂隙。氣微香,味微苦、酸澀。
鑑別(1) 本品橫切面:木栓層為數列棕色細胞。皮層薄壁細胞切向延長。韌皮部較窄。形成層成環。木質部射線較寬,導管群作放射狀排列,導管旁有木纖維。薄壁細胞含草酸鈣簇晶,並含澱粉粒。
(2) 取本品粉末0.5g,加乙醇10ml,振搖 5分鐘,濾過,濾液蒸乾,殘渣加乙醇 2ml使溶解,作為供試品溶液。另取芍藥苷對照品,加乙醇製成每 1ml含 2mg的溶液,作為對照品溶液。照薄層色譜法(附錄Ⅵ B)試驗,吸取上述兩種溶液各 4μl,分別點於同一硅膠G薄層板上,以氯仿-醋酸乙酯-甲醇-甲酸(40:5:10:0.2)為展開劑,展開,取出,晾乾,噴以 5%香草醛硫酸溶液,加熱至斑點顯色清晰。供試品色譜中,在與對照品色譜相應的位置上,顯相同的藍紫色斑點。
炮製除去雜質,分開大小,洗淨,潤透,切厚片,乾燥。
本品為類圓形切片,直徑0.5~3cm,厚0.3~0.5cm,周邊棕褐色,切麵粉白色或粉紅色,皮部窄,木部放射狀紋理明顯,有的有裂隙。照上述[含量測定]項下的方法測定,含芍藥苷(C23H28O11)不得少於1.5%。
性味苦,微寒。
歸經歸肝經。
功能主治清熱涼血,散瘀止痛。用於溫毒發斑,吐血衄血,目赤腫痛,肝鬱脅痛,經閉痛經,症瘕腹痛,跌扑損傷,癰腫瘡瘍。
用法用量6~12g。
注意不宜與藜蘆同用。
貯藏置通風乾燥處。
備註(1)赤芍能清血分實熱,散瘀血留滯。本品功能與丹皮相近,故常與丹皮相須為用。但丹皮清熱涼血的作用較佳,既能清血分實熱,又能治陰虛發熱;而赤芍只能用於血分實熱,以活血散瘀見長。
摘錄《中國藥典》
《中華本草》:赤芍 拼音Chì Sháo
別名木芍藥、赤芍藥、紅芍藥、草芍藥。
出處赤芍為芍藥的一種。芍藥始載於《本經》中品,陶弘景始分赤、白兩種。現今藥材赤芍都為芍藥組多種野生植物的根,經直接曬乾而得。考證詳見"白芍"條。
來源藥材基源:為芍藥科植物芍藥、川芍藥、草芍藥、毛葉草芍藥、美麗芍藥、窄葉芍藥和塊根芍藥的根。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1.Paeonia lactiflora Pall.[P.albifloraPall.]2.Paeonia veitchii Lynch3.Paeonia obovata Maxim.4.Paeonia obovata Maxim.var.willmottiae(Siapf)Stern[P.willmottiaeStapf]5.Paeonia mairei Levl.[P.oxypetalaHand.Mazz.;P.maireiLevl.f.oxypetala(Hand.Mazz.)Fang]6.Paeonia anomalaL.[P.anomalaL.var.nudicarpaHuth]7.Paeonia anomala L.var.intermedia(C.A.Mey.)O.etB.Fedtsch.[P.intermediaC.A.Mey.exLedeb.;P.hybridaPall.]
採收和儲藏:8-9月採挖,去除地上部分及泥土,晾曬至半干時,捆成小捆,曬至足干。
原形態1.芍藥 多年生草本,高40-70cm,無毛。根肥大,紡錘形或圓柱形,黑褐色。莖直立,上部分枝,基部有數枚鞘狀膜質鱗片。葉互生;葉柄長達9cm,位於莖頂部者葉柄較短;莖下部葉為二回三出複葉,上部葉為三出複葉;小葉狹卵形、橢圓形或披針形,長7.5-12cm,寬2-4cm,先端漸尖,基部楔形或偏斜,邊緣具白色軟骨質細齒,兩面無毛,下面沿葉脈疏生短柔毛,近革質。花兩性,數朵生莖頂和葉腋,直徑7-12cm;苞片4-5,披針形,大小不等;萼片4,寬卵形或近圓形,長1-1.5cm,寬1-1.7cm,綠色,宿存;花瓣9-13,倒卵形,長3.5-6cm,寬1.5-4.5cm,白色,有時基部具深紫色斑塊或粉紅色,栽培品花瓣各色並具重瓣;雄蕊多數,花絲長7-12mm,花葯黃色;花盤淺杯狀,包裹心皮基部,先端裂片鈍圓;心皮2-5,離生,無毛。蓇葖果卵形或卵圓形,長2.5-3cm,直徑1.2-1.5cm,先端具椽,花期5-6月,果期6-8月。
2.川赤芍 多年生草本,高30-120cm。根圓柱形,單一或分歧,直徑1.5-2m。莖直立,有粗而鈍的棱,無毛。葉互生;葉柄長3-9m;莖下部葉為二回三出複葉,葉片輪廓呈寬卵形,長7.5-20cm;小葉成羽狀分裂,裂片窄披針形或披針形,寬4-16mm,先端漸尖,全緣,上面深綠色,沿葉脈疏生短柔毛,下面淡綠色,無毛,葉脈明顯。花兩性,2-4朵,生莖頂端和葉腋,常僅1朵開放,直徑4.2-10cm;苞片2-3,披針形,長3-7cm,分裂或不裂;萼片4,寬卵形,長1.7m,寬1-1.4cm,綠色,宿存;花瓣6-9,倒卵形,長2.3-4cm,寬1.5-3m,紫紅色或粉紅色;雄蕊多數,花絲長5-10mm,花葯黃色;花盤肉質,僅包裹心皮基部;心皮2-5,離生,密被黃色絨毛,柱頭宿存。蓇葖果長1-2m,密被黃色絨毛,成熟果實開裂,常反卷。花期5-6月,果期7-8月。
3.草芍藥 多年生草本,高30-70cm。根粗大,多分歧,長圓形或紡錘形,褐色。莖直立,有時呈微紅紫色,無毛,基部生數枚鞘狀鱗片,葉互牛,紙質;葉柄長5-12cm;莖下部葉為二回三出複葉;葉片長14-28cm;頂生小葉倒卵形或寬橢圓形,長9.5-14cm,寬4-10cm,先端短尖,基部楔形,全緣,上面深綠色,下面淡綠色,無毛或有時沿葉脈疏生柔毛,小葉柄長1-2cm;側生小葉比頂生小葉小,倒卵形或寬橢圓形,長5-10cm,寬4.5-7cm,具短柄或近無柄;莖上部葉為三出複葉或單葉。花兩性,單朵頂生,直徑7-10cm;萼片3-5,寬卵形、卵狀披針形或卵狀橢圓形,長1.2-1.5cm,綠色,宿存;花瓣6,倒卵形,長3-5.5cm,寬1.8-2.8cm,白色、紅色或紫紅色;雄蕊多數,長1-2cm,花絲淡紅色,花葯長圓形,黃色;花盤淺杯狀,包裹心皮基部;心皮1-5,離生,無毛,柱頭大,扁平,宿存。蓇葖果卵圓形,長2-3cm,成熟果實開裂,反卷,內面呈鮮紅色。花期5-6月,果期7-9月。
4.毛葉草芍藥 本植物的形態特徵與草芍藥的主要區別在於小葉背面密生長柔毛或絨毛;花瓣白色。
5.美麗芍藥 多年生草本,高40-100cm。莖直立,無毛。葉互生,紙質;時柄長4-9cm,無毛;葉為二回三出複葉;葉片長15-23cm;頂生小葉長圓狀卵形或長圓狀倒卵形,長9-16cm,寬3-6.5cm,先端尾狀漸尖,基部楔形常下延,全緣,兩面無毛;側生小葉長圓狀狹卵形,長7-9cm,寬3-3.5cm,基部偏斜,全緣,兩面無毛;小葉柄長10-15mm。花兩性,單生莖頂,直徑6.5-9cm;苞片線狀披針形,比花瓣長;萼片5,寬卵形,長1-1.5cm,寬9-12mm,綠色,宿存;花瓣7-9,倒卵形或長圓狀倒卵形,長3.5-6.5cm,寬2-4.5cm,紅色或玫瑰色,先端圓形,有時稍具短尖頭,基部楔形;雄蕊多數,長約1cm,花絲淡紅色,無毛,花葯黃色;花盤淺杯狀,包裹心皮基部;心皮2-4,離生,密被黃褐色短毛,少有無毛,花柱短,柱頭外彎。蓇葖果長3-3.5cm,直徑1-1.2cm,被黃褐色短毛或近無毛,先端具外彎的喙。花期4-5月,果期6-8月。
6.窄葉芍藥 多年生草本,高50-70cm。塊根紡錘形或近球形,直徑1.2-3cm。莖直立,無毛。葉互生;葉柄長1.5-9cm;葉為一至二回三出複葉,葉片輪廓寬卵形,長9-17cm,寬8-18cm;小葉羽狀分裂,裂片線狀披針形或披針形,長6-16cm,寬3-8mm,很少達1cm以上,先端漸尖,全緣,上面綠色,下面淡綠色,兩面無毛。花兩性,單朵頂生,直徑5.5-7cm;苞片3,披針形或線狀披針形,長4-10cm,寬3-15mm;萼片3,寬卵形,長1.5-2.5cm,帶紅色,先端具尖頭,宿存;花瓣9,長圓形,長3.5-4cm,寬1.2-2cm,紫紅色,先端齧蝕狀;雄蕊多數,花絲長4-5mm,花葯長圓形;花盤不明顯;心皮2(-3),離生,幼時被疏毛或無毛。蓇葖果,無毛,花期5-6月,果期7-8月。
7.塊根芍藥 本植物的形態特徵與窄葉芍藥的主要區別在於心皮(2)-3,密被淡黃色柔毛;果密被黃色柔毛。
生境分部生態環境:1.生于山坡草地和林下。
2.川芍藥根生於海拔1800-3700m山坡疏林或林邊路旁。
3.草芍藥根生於海拔800-2600m的山坡草地、林下和腐殖質較深厚的土壤。
4.毛葉草芍藥根生於海拔1500-2000m的山坡林下。
5.美麗芍藥根生於海拔1500-2700m的山坡、林緣陰濕地。
6.窄葉芍藥根生於海拔1200-2000m的針葉林下或山坡陰濕地。
7.塊根芍藥根生於海拔1100-1700m的山坡草地或林下陰濕處。
資源分布:1.分布於東北、華北、陝西及甘肅。各城市和村鎮多有栽培。
2.分布於陝西、甘肅、青海、四川和西藏等地。
3.分布於東北及河北、山西、陝西、寧夏、安徽、浙江、江西、河南、湖北、湖南、四川、貴州等地。
4.分布於陝西、甘肅、安徽、河南和四川等地。
5.分布於陝西、甘肅、四川、貴州和雲南。
6.分布於新疆西北部阿爾泰山及天山山區。
7.分布於新疆。
性狀1.性狀鑑別 (1)芍藥根 圓柱形,稍彎曲,長10-40cm,直徑0.6-3cm。表面褐色或黑棕色,粗糙,有粗而略扭曲的縱皺紋及橫向突起的皮孔;外皮易脫落。質硬脆,易折斷,斷面平坦,粉白色或黃白色,皮部窄,色較深,木部放射狀紋理明顯,有時具裂隙。氣微香,味微苦、澀。
(2)川赤芍根 長5-20cm,直徑0.5-2.5cm。表面棕色或暗棕色,偶有落皮層形成的斑痕。質松,易折斷,斷麵皮部黑褐色,木部黃白色。味微苦、澀。
(3)草芍藥根 類圓錐形,直徑約至1.5cm。表面棕褐色或棕紅色,有細密縱皺紋。質硬脆,斷麵皮部類白色,木部色較深,有放射狀紋理。味微甜、澀。
(4)毛葉草芍藥根 長圓柱形,扭曲,直徑0.6-2.6cm。表面黑褐色或棕褐色,具縱皺紋及橫向突起皮孔。斷面類黃色或黃白色,放射狀紋理明顯。氣微香,味微苦、澀。
(5)美麗芍藥根 圓錐形,扭曲,長5-17cm,直徑0.5-2.6cm。表面縱皺紋細密,有落皮層形成的大塊斑痕,皮孔不明顯。質硬脆,斷面棕褐色。氣微香,昧微苦、澀。
(6)窄葉芍藥根 紡錘狀或類球形,長2-8cm,直徑1-2cm。表面褐色,有縱皺紋。斷麵皮部黃白色,木部淡紫色,有明顯的放射狀裂隙,其間可見白色片狀膜。味微甜、澀。
(7)塊根芍藥根 紡錘形或類球形,長2.5-10cm,直徑1-3cm。表面褐色,具縱皺紋。質硬,斷麵皮部黃白色,木部淡紫色,具放射狀裂隙。味微甜、澀。以條粗長、斷麵粉白色、粉性大者為佳。
2.顯微鑑別 根橫切面:(1)芍藥根木栓細胞5-10列,棕色。皮層為10餘列薄壁細胞,外側的細胞角隅處增厚,有的可見大型紋孔,有的有分隔形成母子細胞。韌皮部篩管群於近形成層處較明顯,有的篩管群與其相對應的形成層內側無導管。形成層明顯,呈微波狀環。本質部約占根直徑的7/10;木射線寬7-49列細胞;導管成群或與木纖維切向交互排列。薄壁細胞含澱粉粒;有的含草酸鈣簇晶。
(2)川赤芍根 落皮層有的可見。皮層、韌皮部中有時可見管狀封閉組織,其中央薄壁細胞含棕紅色分泌物。
(3)草芍藥根 木質部中心有導管束2-3個,向外作扇狀或放射狀分叉;導管多徑向整齊排成1-2列或單個散在、數個成群,或切向相集與木纖維交互排列。
(4)毛葉草芍藥根 落皮層有時可見。皮層、韌皮部常可見管狀封閉組織。根頭部有近無色的石細胞。
(5)美麗芍藥根 形成層區呈深波狀環。木質部導管束髮達,略作多次分叉;木纖維較少,多單個或2-3個位於導管旁。
(6)窄葉芍藥根 皮層石細胞群斷續排列成環,石細胞不規則長圓形或類多角形,黃綠色,壁極厚,孔溝樹狀分枝。導管成群或被木纖維分隔而散在,近形成層處較多,向內稀疏徑向排列,近中心有導管束3個,中央有稀疏導管群和木纖維。草酸鈣簇晶主要分布於皮層。
(7)塊根芍藥根 木栓細胞4-10列,甚扁平。皮層有斷續成環的石細胞群,石細胞黃綠色,壁極厚,孔溝呈樹狀分枝。韌皮部篩管群於近形成層處較明顯。木質部占根直徑的4/5,導管於近形成層較多,向內漸稀疏徑向排列,近中心有3個導管群;木纖維散列於導管間。根中央有稀疏導管群和木纖維,有的可見石細胞。本品草酸鈣簇晶主要分布於皮層。
3.粉末特徵:(1)芍藥根 粉末棕褐色。①草酸鈣簇晶眾多,散在或存在於延長的具分隔的薄壁細胞中,每子細胞通常含簇晶:1個,少2個,直徑8-40μm。另有方晶,長約至36μm。②木纖維主要為纖維管胞,長梭形,末端長尖、斜尖或鈍圓,直徑15-28μm,壁厚4-8μm,具緣紋孔,紋孔斜裂縫狀;韌型纖維長梭形,直徑14-24μm,壁厚4-9μm,具斜紋孔。③導管主要為具緣紋孔或網狀、梯狀具緣紋孔導管,直徑25-70μm,穿孔板有1-4個穿孔。④木栓細胞棕色或紫棕色,表面觀多角形或類長方形,長18-125μm,壁較薄,平直或微波狀彎曲,有的含棕紅色物。⑤澱粉粒單粒卵圓形,直徑3-15μm,臍點、層紋均不明顯;復粒少,多由2分粒組成。
(2)川赤芍根 褐色。①管狀封閉組織多破碎,斷面觀可見由4-8列木栓細胞圍成的類圓形腔,其內薄壁細胞含紅棕色物質。②草酸鈣簇晶直徑12-43μm。③纖維管胞直徑為15-30μm,壁厚4-10μm;韌型纖維直徑14-36μm,壁厚4-12μm。④梯狀或網狀具緣紋孔導管直徑25-75μm,穿孔板具1-4個穿孔。
(3)草芍藥根 淡褐色。①草酸鈣簇晶直徑16-57μm。②纖維管胞直徑18-34μm,壁厚4-8μm;韌型纖維直徑約16-27μm,壁厚6-11μm。③網狀或梯狀具緣紋孔導管直徑30-70μm,穿孔板具l-5個穿孔。④異型木纖維類三角形,石細胞狀,長至137μm,壁厚6-15μm,紋孔類圓形。⑤異型導管分子不規則多角形、長圓形或類三角形,有網狀具緣紋孔。
(4)毛葉草芍藥根 淡灰褐色。①草酸鈣簇晶直徑11-43μm。②石細胞類方形或長圓形,長約至195μm,壁厚8-25μm,孔溝及層紋明顯。③纖維管胞直徑17-39μm,壁厚約3-8μm;韌型纖維直徑13-36μm,壁厚3-10μm,有的壁具斜向條狀增厚。
(5)美麗芍藥根 褐灰色。①草酸鈣簇晶直徑20-71μm。②纖維管胞直徑14-30μm,壁厚4-11μm;韌型纖維直徑14-22μm,壁厚6-10μm。③網狀或梯狀具緣紋孔導管直徑25-81μm,穿孔板具1-5穿孔。
(6)窄葉芍藥根 褐灰色。①草酸鈣簇晶直徑15-40μm。②石細胞類方形、類長方形、類三角形、長條形,有的具突起,壁極厚,層紋明顯,紋孔細密,孔溝樹狀分枝。③纖維管胞直徑15-36μm,壁厚4-8μm;韌型纖維直徑14-33μm,壁厚5-10μm。④具緣紋孔或網狀具緣紋孔導管直徑20-60μm,穿孔板具1-3穿孔。
(7)塊很芍藥根 褐灰色。①草酸鈣簇晶直徑約至40μm。②石細胞黃綠色,類方形、類長方形、類三角形或長條形,有的有突起,長41-178μm,壁極厚、稍厚或較厚,層紋明顯,孔溝分枝。③木纖維主力纖維管胞,直徑約至36μm,壁厚約至10μm。④具緣紋孔或網狀具緣紋孔導管直徑20-60μm,穿孔板有1-3個穿孔。此外有棕色木栓細胞及細小澱粉粒。
化學成分1.芍藥根含芍藥甙(paeoniflorin),氧化芍藥甙(oxy-paeoniflorin),苯甲酰芍藥甙(benzoylpaooniflorin),白芍甙(albi-florin),芍藥甙無酮(paeoniflorigenone),沒食子酰芍藥甙(galloylpaeoniflorin),β-蒎-10-烯基-β-巢菜甙(z-1s,5R-β-pinen-10-yl-β-vicianoside),芍藥新甙(lacioflorin),芍藥內酯(paeoni-lactone)A、B、C,β-谷甾醇(β-siiosierol),胡蘿蔔甙(daucos-terol)。還從根的鞣質中分得1,2,3,6-四沒食子酰基葡萄糖(1,2,3,6-tetra-O-galloyl-β-D-glucose),1,2,3,4,6-五沒食子酰基葡萄糖(1,2,3,4,6-penta-O-galloyl-β-D-glucose)及相應的六沒食子酰基葡萄糖和七沒食子酰基葡萄糖等。又含右旋兒茶精(catechin)及揮髮油。揮髮油主要含苯甲酸(benzoic acid),牡丹酚(paeonol)及其他醇類和酚類成分共33個。
2.川赤芍 根含芍藥甙(paooniflorin),四川產品還含微量的苯甲酰芍藥甙(benzoyl paeoniflorin)。
3.草芍藥 根含芍藥甙,北京地區產品還含氧化芍藥甙(oxrpaeoniflorin)和牡丹酚原甙(paeonolide)。還含苯甲酸(benzoic acid),揮髮油,脂肪油,樹脂,鞣質,糖,澱粉,粘液質,蛋白質等。
4.美麗芍藥 根含芍藥甙,氧化芍藥甙,苯甲酰芍藥甙,牡丹酚原甙。
5.窄葉芍藥 根含芍藥甙,苯甲酰芍藥甙,氧化芍藥甙,牡丹酚原甙,苯甲酸,水楊酸(salicylic acid),沒食子酸(gallicacid),β-香樹脂醇(β-amyrin),β-谷甾醇(β-sitosterol)。還含揮髮油及環烯醚萜類(iridoid)物質。
6.塊根芍藥 根含芍藥甙、氧化芍藥甙。
藥理作用芍藥甙的藥理參閱"白芍"條。
1.抗血栓形成作用 赤芍煎劑15-20g(生藥)/kg給大鼠灌胃,使血栓形成時間明顯延長,長度縮短,重量減輕;凝血酶原時間和白陶土部分凝血活酶時間延長,優球蛋白溶解時間縮短,表明對血凝有顯着抑制作用。赤芍提取液125-250mg(生藥)/ml,除使凝血酶原時間、部分凝血活酶時間明顯延長外,250mg(生藥)/ml也明顯抑制凝血酶凝集牛纖維蛋白原,在500~1000mg/ml時均完全不凝。此外能激活纖溶酶原,使凝固的纖維蛋白溶解,因此赤芍通過抑制凝血酶和激活纖溶酶原而發揮抗血栓作用。赤芍精(d-兒茶精,d-catechin)200mg/只灌服,每日1次,連續46日,使高脂飼料飼養的大鼠血小板聚集時間,血小板血栓形成時間和血栓形成時間顯着延長,血栓長度和濕重顯着低於對照組。赤芍精對高粘滯血冠心病患者也有改善血液流變性作用,使中、低切速下全血粘度降低,紅細胞電泳時間延長,血小板聚集性降低,草芍藥浸膏片能使肺原性心臟病患者的全血粘度、血漿粘度和血細胞比容明顯降低。
2.抗血小板聚集作用 赤芍提取物在體外對腎上腺素、二磷酸腺苷(ADP)、烙鐵頭蛇毒(TMVA)和花生四烯酸(AA)誘導的血小板聚集均有顯着抑制作用,並使血小板粘附與血小板第三因子活性降低,血小板內cAMP含量升高。赤芍成分及其衍生物801、802在5×l0-4~5×l0-3ml/L時對ADP和膠原誘導的兔血小板聚集均有明顯抑制作用,其中802作用最強,對ADP誘導的血小板聚集尚有解聚作用。3藥的抗血小板聚集作用與降低大鼠肝線粒體氧耗量、呼吸控制率和減少磷/氧(P/O)比值等作用頗為一致,表明3藥的抗血小板作用與干擾血小板的能量代謝有關。赤芍精抑制兔富血小板血漿(PRP)與AA孵育時血栓烷A2(TXA2)樣物質的生物合成,使其生成物對兔主動脈條的收縮幅度顯着降低,表明赤芍精抑制血小板聚集與對抗TXA2的促聚集作用有關。給冠心病心絞痛患者靜滴赤芍精可使擴大聚集型血小板的百分數與聚集數顯着減少,表明能使增高的血小板表面活性和聚集性明顯降低。上述實驗表明,赤芍抑制血小板聚集的機制可能與干擾血小板的能量代謝,抑制TXA2的生物合成及提高血小板內cAMP含量等有關。
3.降血脂和抗動脈硬化作用 赤芍浸膏片5g(生藥)/kg,每日服1次,連用10-15星期,使高脂血兔的血漿總膽固醇(Tch),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h)、極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VLDL-Ch)顯着降低;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Ch)及HDL2-Ch顯着高於對照組;Tch/HDL-Ch,Tch/HDL2-Ch,LDL-Ch/HDL-Ch和LDL-Ch/HDL2-Ch比值顯着降低,同時使高脂血症所致血栓烷A2/前列環素(TXA2/PGI2)比值趨於正常。此外並可降低血漿過氧化脂質(LPO),動脈壁脂質、鈣和磷脂及主動脈斑塊面積。赤芍抗動脈硬化的機制可能與改善脂蛋白組分比值、降低血漿過氧化脂質、減少鈣沉積於動脈壁,抑制血小板聚集,調節TXA2/PGI2平衡和激活腺苷酸環化酶而增加動脈壁內cAMP濃度等有關。
4.對心血管系統的影響 赤芍(草芍藥)煎劑對離體蟾蜍心臟和家兔在位心臟,小劑量(l:0.5,0.05ml)輕度抑制,使心率減慢,搏出量減少;大劑量(1:0.5,0.15ml)明顯抑制,並有傳導阻滯。血管灌流使蟾蜍內臟、後肢和離體兔耳血管輕度擴張。以0.2%赤芍注射液灌流大鼠離體心臟,使冠脈流量增加28.4%。給麻醉犬動脈注射也使冠脈流量增加,靜脈注射除增加冠脈流量外,也使外周阻力降低,血壓下降;這些作用不受利血平預處理影響,可能為直接作用。給小鼠腹腔注射赤芍注射液,使心肌86Rb攝取量增加,表明使心肌營養血流量增加,此作用可被普萘洛爾抑制,表明與β-受體有關。對大鼠燙傷後早期出現的心臟功能降低,赤芍注射液10g(生藥)/kg灌胃,有一定緩解和改善作用。赤芍注射液1g/kg肌內注射,對實驗性肺動脈高壓兔有治療和預防作用,使肺血管擴張、肺血流改善、肺動脈壓降低,心輸出量增加,心功能改善。赤芍注射液對肺源性心臟病患者也有擴張肺血管,降低肺動脈壓和肺血管阻力,增加心輸出量,改善右心功能和血液流變性等作用。草芍藥浸膏片對肺源性心臟病患者也有相似作用。赤芍注射液40g(生藥)/kg和80g(生藥)/kg腹腔注射,明顯延長小鼠常壓缺氧的存活時間。8g/kg靜脈注射對腦垂體後葉素所致大鼠急性心肌缺血有明顯保護作用。40g/kg灌胃,也能延長小鼠減壓缺氧的存活時間。
5.抗腫瘤作用 赤芍正丁醇提取物(赤芍D)1~2g/kg腹腔注射,對小鼠S180實體瘤的抑制率為31%-49%。赤芍水提取物(赤芍A)或70%乙醇提取物(赤芍C)單用對S180實體瘤無明顯作用,當與閾下劑量的環磷酰胺合用時則有明顯抑制作用;赤芍A、C對615小鼠白血病無明顯作用,而與小劑量甲氨蝶呤合用時,可顯着延長615白血病小鼠的生存時間。腫瘤組織中的cAMP含量明顯低於正常組織,赤芍A、C、D可分別增加S180實體瘤、S180腹水癌或Lewis肺癌組織中的cAMP水平,此作用可能與抗癌或抗癌增效作用有關。S180實體瘤小鼠的血漿纖維蛋白含量比正常高2-3倍,赤芍A2g/kg腹腔注射,可使其明顯降低,此作用也可能與抗癌增效有關。赤芍A或C單用促進Lewis肺癌自發性轉移,小劑量環磷酰胺也無明顯影響,但與赤芍A合用可顯着減少此肺轉移。
6.保肝作用 赤芍注射液3.3mg/ml,1.67mg/ml和0.7mg/ml,對體外培養肝細胞的DNA合成有明顯促進作用,對肝細胞再生和肝功能恢復有良好影響。赤芍注射液3.75g/kg靜脈注射,對D-半乳糖胺所致大鼠肝損傷有明顯保護作用,使動物存活率增加,肝臟萎縮與丙氨酸轉氨酶明顯低於對照組,FN(單核-巨噬細胞系統的主要調理素)高於對照組。保肝機制可能是提高大鼠血漿纖維聯結蛋白(PFN)的水平,從而增強網狀內皮系統的吞噬功能和加強調理素活性,以保護肝細胞,防止肝臟免疫損傷和促進肝細胞再生。赤芍801,24mg/kg腹腔注射,每日1次,連續2星期,對大鼠肝臟和心臟羧基酯酶(CEase)活性均有明顯誘導作用,此作用有促進體內水解過程,促進體內毒物排泄的作用。d-兒茶精100mg/kg或50mg/kg腹腔注射,對乙醇誘導的小鼠肝線粒體急性損傷有保護作用,能降低模型動物肝線粒體膜脂質流動性,增加肝線粒體還原型谷臉甘肽(GSH)含量,降低Ca葉+攝取和脂質過氧化物生成,通過對抗乙醇的毒素作用,緩解肝線粒體膜結構的急性損傷。
7.其他作用 赤芍成分沒食子酸的衍生物沒食子酸丙酯具有清除氧自由基的能力,能明顯抑制硫酸亞鐵和維生素C等誘導的線粒體腫脹和脂質過氧化反應,可保護線粒體結構和功能的正常。赤芍對正常離體豚鼠迴腸無明顯作用,但能解除乙酰膽鹼所致腸痙攣。赤芍正丁醇提取物3g/kg皮下注射可促進網狀內皮系統的吞噬功能,增加肝臟重量,對溶血素生成與遲髮型超敏反應無明顯影響。川赤芍提取物對β-羥基-β-甲基戊二酸輔酶A和鈣離子通道阻滯劑受體有顯着抑制作用。赤芍在體外對痢疾桿菌、傷寒桿菌和溶血性鏈球菌有較強抑制作用。草芍藥煎劑灌胃,可使家兔血糖暫時升高,窄葉芍藥水-醇提取物有顯着鎮靜和一定的鎮痛作用,還能提高胃液的酸度,增進食慾和消化功能。
毒性赤芍注射液(水提醇沉)小鼠靜脈注射的最大耐受量為50g/kg,貓的最小致死量>186g/kg,赤芍D小鼠腹腔注射的LD50為4.6g/kg,赤芍C為2.9g/kg,赤芍A為10.8g/kg。
鑑別理化鑑別(1)取本品粉末0.5g,加水10ml,煮沸,濾過,濾液加三氯化鐵試液1滴,生成藍黑色沉澱。(檢查鞣質)(2)薄層色譜 取本品粉末0.5g,加乙醇10ml,振搖5min,濾過,濾液蒸乾,殘渣加乙醇2ml使溶解,作為供試品溶液。另取芍藥甙對照品,加乙醇製成每1ml含2mg的溶液,作為對照品溶液。吸取上述兩種溶液各4μl, 分別點於同一硅膠G薄層板上,以氯仿-醋酸乙酯-甲醇-甲酸(40:5:10:0.2)為展開劑,展開,取出,晾乾,噴以5%香草醛硫酸溶液,熱風吹至斑點顯色清晰。供試品色譜中,在與對照品色譜相應的位置上,顯相同的藍紫色斑點。品質標誌.本品含芍藥甙(C23H28O11)不得少於2.0%。
炮製1.赤芍《傷寒論》載:"搗篩。"現行,取原藥材,除去雜質,分開大小條,洗淨,潤透,切薄片,乾燥。
2.炒赤芍《經效產寶》載:"炒黃。"《三因方》:"炒令赤色。"《婦人良方》:"微炒。""炒焦黃。"現行,取赤芍片置鍋內,用文火加熱,炒至顏色加深,偶有焦斑,取出放涼。
3酒赤芍《扁鵲心書》載:"酒。"《湯液本草》:"酒浸。"《濟陰綱目》:"酒炒黃。"現行,取赤芍片,加黃酒拌勻,悶潤,置鍋內,用文火炒至微黃色,取出,放冷。每赤芍100kg,用黃酒15kg。酒炒制其寒。
飲片性狀:赤芍為橢圓形薄片,直徑10-30mm,表麵粉白色或粉紅色,中心有放射狀紋理,皮部窄,周邊灰褐色。質硬而脆。氣微香、味微苦略酸。炒赤芍形如赤芍,色澤加深,偶見焦斑。酒赤芍形如炒赤芍,微有酒氣。
性味苦;微寒
歸經肝;脾經
功能主治清熱涼血;活血祛瘀。主溫毒發斑;吐血衄血;腸風下血;目赤腫痛;癰腫瘡瘍;閉經;痛經;崩帶淋濁;瘀滯脅痛;疝瘕積聚;跌扑損傷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4-10g;或入丸、散。
注意血虛無瘀之症及癰疽已潰者慎服。
1.《本草經集注》:"惡石斛、芒硝。畏消石、鱉甲、小薊。反藜蘆。"2.《本草衍義》:"血虛寒人,禁此一物。"3.《本草經疏》:"赤芍藥破血,故凡一切血虛病,及泄瀉,產後惡露已行,少腹痛已止,癰疽已潰,並不宜服。"
各家論述1.論赤芍止痛 ①陶弘景:"芍藥赤者小利,俗方以止痛,乃不減當歸。"(《本草經集注》) ②李東垣:"赤芍藥破瘀血而療腹痛,煩熱亦解。仲景方中多用之者,以其能定寒熱,利小便也。"(《用藥法象》)2.論赤芍為肝家血分要藥 ①繆希雍:"木芍藥色赤,赤者主破散,主通利,專入肝家血分,故主邪氣腹痛。其主除血痹、破堅積者,血瘀則發寒熱,行血則寒熱自止,血痹疝瘕皆血凝滯而成,肢凝滯之血,則痹和而疝瘕自消。涼肝故通順血脈,肝主血,入肝行血,故散惡血,逐賊血。營氣不和則逆於肉里,結為癰腫,行血涼血,則癰腫自消。婦人經行屬足厥陰肝經,入肝行血,故主經閉。肝開竅於目,目赤者肝熱也,酸寒能涼肝,故治目赤。腸風下血者,濕熱腸血也,血涼則腸風自止矣。"(《本草經疏》)②賈所學:"赤芍,味苦能瀉,帶酸入肝,專瀉肝火。蓋肝藏血,用此清熱涼血。入洞然湯,治暴赤眼;入犀角湯,清吐衄血。入神仙活命飲,攻諸毒熱壅,以消散毒氣;入六一順氣湯,瀉大腸閉結,使血脈順下。以其能主降,善行血滯,調女人之經,消瘀通乳;以其性稟寒,能解熱煩,祛內停之濕,利水通便。較白芍味苦重,但能瀉而無補。"(《藥品化義》)3.論赤芍、白芍功效之異同 黃宮繡:"赤芍與白芍主治略同,但白則有斂陰益營之力,赤則止有散邪行血之意;白則能於土中瀉木,赤則能於血中活滯。故凡腹痛堅積,血瘕疝痹,經閉目赤,因於積熱而成者,用此則能涼血逐瘀,與白芍主補無瀉,大相遠耳。"(《本草求真》)
臨床應用冠芍片赤芍1500g,三七90g,佛手900g,澤瀉900g,甘草150g。以上五味,先將赤芍10%量與三七粉碎成細粉,其餘藥物加水煎煮3次,濾過,合併濾液,減壓濃縮至相對密度1.35-1.40(50℃測)的稠膏;膏粉混合,乾燥,粉碎成細粉,制粒,乾燥,壓片,片心重0.3g,包糖衣。本品除去糖衣呈淺褐色,氣微香,味微香甜。功能活血化瘀,理氣止痛,有擴張冠狀動脈,增加血流量的作用。用於冠心病的胸悶,心絞痛,高脂血症。口服,每次5片,每日3次。(《北京市藥品標準》1983年;《江蘇省藥品標準》1977年)
摘錄《中華本草》[1]
目錄
參考文獻
- ↑ 中藥赤芍的功效與作用,有來醫生, 2018-1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