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中草藥匯編》:大紅菇
《全國中草藥匯編》:大紅菇 |
別名蘑菇
來源真菌類擔子菌綱傘菌目紅菇科大紅菇Russula alutacea (Pers.) Fr.,以子實體入藥。
生境分部夏秋兩季雨後,生混交林及闊葉林內地上,與某些闊葉樹種形成菌根。分布於河北、陝西、甘肅、江蘇、安徽、福建、雲南。
性味淡,溫。
功能主治追風,散寒,舒筋,活絡。
摘錄《全國中草藥匯編》
《中華本草》:大紅菇 拼音Dà Hónɡ Gū
別名紅菇、朱菇
來源藥材基源:為紅菇科真菌大紅菇的子實體。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Russula rubra (Krom.)Bres
採收和儲藏:夏、秋間雨後採摘,洗淨,曬乾備用。
原形態菌蓋寬6-16cm,扁半球形,後平展而下凹。深莧菜紅色,表面平滑,在潮濕氣候下有粘性,邊緣平滑或有不明顯的條紋。菌肉白色。菌柄近圓柱形,長3.5-13cm,粗1.5-3.5cm,白色,部分肉色,內部鬆軟;菌褶黃色,少數在基部分叉,褶間有橫脈,褶之前部邊緣常呈紅色。孢子淡黃色,近球形,(8-11)μm×(7-9)μm,壁表有小刺;囊狀體透明,披針形,(85-105)μm×(13-19)μm。
生境分部生態環境:生於林下陰濕地上。夏、秋間常見。
資源分布:分布於福建各地。
性狀性狀鑑別 菌蓋扁半球形,或平扁而中央下凹,直徑4-10cm,紅色或暗紅色,邊緣粉紅色或帶白色,平滑或有微細絨毛,有不明顯條紋。菌肉類白色,表皮下粉紅色。菌褶密,基部分叉,白色或淺赭黃色,褶間有橫脈。菌柄類圓形,長3.5-8cm,直徑1-2.5cm,白色或帶粉紅色。氣微,味辛辣。
性味甘;性微溫
功能主治養血;逐瘀;祛風。主血虛萎黃;產後惡露不盡;關節酸痛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10-20g;或同雞、豬肉燉。
摘錄《中華本草》[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