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八哀詩·故司徒李公光弼》唐朝·杜甫

《八哀詩·故司徒李公光弼》 作者杜甫 ,是唐朝的一部詩詞。

《八哀詩·故司徒李公光弼》唐朝·杜甫
圖片來自 孔夫子舊書網

[1]

中文名《八哀詩·故司徒李公光弼》

作 者 杜甫

朝 代 唐朝

題   材 詩

目錄

詩詞原文

司徒天寶末,北收晉陽甲。胡騎攻吾城,愁寂意不愜。

人安若泰山,薊北斷右脅。朔方氣乃蘇,黎首見帝業。

二宮泣西郊,九廟起頹壓。未散河陽卒,思明偽臣妾。

復自碣石來,火焚乾坤獵。高視笑祿山,公又大獻捷。

異王冊崇勛,小敵信所怯。擁兵鎮河汴,千里初妥帖。

青蠅紛營營,風雨秋一葉。內省未入朝,死淚終映睫。

大屋去高棟,長城掃遺堞。平生白羽扇,零落蛟龍匣。

雅望與英姿,惻愴槐里接。三軍晦光彩,烈士痛稠疊。

直筆在史臣,將來洗箱篋。吾思哭孤冢,南紀阻歸楫。

扶顛永蕭條,未濟失利涉。疲苶竟何人,灑涕巴東峽。

作者生平

杜甫(712~770)字子美,詩中嘗自稱少陵野老,世稱杜少陵。其先代由原籍襄陽(今屬湖北)遷居鞏縣(今河南鞏義)。杜審言之孫。 開元(唐玄宗年號,713~741)後期,舉進士不第。漫遊各地。公元744年(天寶三載),在洛陽與李白相識。後寓居長安近十年,未能有所施展,生活貧困,逐漸接近人民,對當時生活狀況有較深的認識。及安祿山軍臨長安,曾被困城中半年,後逃至鳳翔,竭見肅宗,官左拾遺。長安收復後,隨肅宗還京,不久出為華州司功參軍。旋棄官居秦州,未幾,又移家成都,築草堂於浣花溪上,世稱「浣花草堂」。一度在劍南節度使嚴武幕中任參謀,武表為檢校工部員外郎,故世稱杜工部。晚年舉家出蜀,病死湘江途中。其詩大膽揭露當時社會矛盾,對窮苦人民寄予深切同情,內容深刻。 許多優秀作品,顯示了唐代由盛轉衰的歷史過程,因被稱為「詩史」。在藝術上,善於運用各種詩歌形式,尤長於律詩;風格多樣,而以沉鬱為主;語言精煉,具有高度的表達能力。繼承《詩經》以來注重反映社會現實的優良文學傳統,成為古代詩歌藝術的又一高峰,對後世影響巨大。杜甫是唐代最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宋以後被尊為「詩聖」,與李白並稱「李杜」 。存詩1400多首,有《杜工部集》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