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憑何十一少府邕覓榿木栽》唐朝·杜甫

《憑何十一少府邕覓榿木栽》是唐代杜甫所作的一首詩。

《憑何十一少府邕覓榿木栽》唐朝·杜甫
圖片來自 孔夫子舊書網

[1] 作品名稱憑何十一少府邕覓榿木栽

作 者 杜甫

創作年代 唐代

文學體裁 詩

目錄

作品原文

草堂塹西無樹林,非子誰復見幽心。

飽聞榿木三年大,與致溪邊十畝陰。

作品注釋

時何邕為利州綿谷尉。

草堂塹西無樹林①,非子誰復見幽心②。飽聞榿木三年大③,與致溪邊十畝陰④。

(堂西夕照,得木成陰,故欲致榿之多。子指何邕,時解指榿木者,非。亦截上四句。)

①晁錯書:「高城深塹。」《廣韻》:「塹,繞城水也。」②江淹詩:「蘅杜緩幽心。」③宋祁《益部方物記》:榿木蜀所宜,民家蒔之,不三年可為薪,疾種亟取,里人利之。蔡夢弼曰:《蜀中記》:玉壘以東多榿木,易成而可薪,美陰而不害。然余嘗歷考韻書,無榿字,詢之蜀人,相傳以為丘宜切。後見《王荊公集》中有《薛秀才》詩云:「濯錦江邊木有榿,小園封殖佇華滋。地偏倖免桓魋伐,歲晚聊同庾信移。」則知欹音為是也。④《詩》:「十畝之間兮。」

作者簡介

杜甫(公元712--770),唐朝著名詩人,漢族,字子美,世稱杜少陵、杜工部、杜拾遺等自號少陵野老,生於河南鞏縣(今鄭州鞏義),遠祖為晉代功名顯赫的杜預,乃祖為初唐詩人杜審言,乃父杜閒。我國唐代最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和世界文化名人,與李白並稱「大李杜」,人稱「詩聖」。一生寫詩一千四百多首。唐肅宗時,官左拾遺。後入蜀,友人嚴武推薦他做劍南節度府參謀,加檢校工部員外郎。故後世又稱他杜拾遺、杜工部。

子美生活在唐朝由盛轉衰的歷史時期,其詩多涉筆社會動盪、政治黑暗、人民疾苦,被譽為「詩史」。杜甫憂國憂民,人格高尚,詩藝精湛,被奉為「詩聖」。創作發生了深刻、巨大的變化。產生了《兵車行》、《麗人行》、 《前出塞》、《後出塞》、《自京赴奉先縣詠懷五百字》這樣的不朽名篇和「朱門 酒肉臭,路有凍死骨」這樣的警世之句。此期流傳下來的詩大約100首,其 中大都是五七言古體詩。流亡時期肅宗至德元載(756)至乾元二年(759), 安史之亂最盛。杜甫也盡歷艱危,但創作成就很大。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