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史記·劉敬叔孫通列傳叔孫通者》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秦時以文學征[2],待詔博士。

原文

   秦時以文學征[2],待詔博士。數歲,陳勝起山東,使者以聞,二世召博士諸儒生問曰:「楚戍卒攻蘄入陳,於公如何[3]?」博士諸生三十餘人前曰:「人臣無將[4],將即反,罪死無赦。願陛下急發兵擊之。」二世怒,作色[5]。叔孫通前曰:「諸生言皆非也。夫天下合為一家,毀郡縣城,鑠其兵[6],示天下不復用。且明主在其上,法令具於下,使人人奉職,四方輻輳[7],安敢有反者! 此特群盜鼠竊狗盜耳,何足置之齒牙間! 郡守尉今捕論,何足憂!」二世喜曰:「善。」盡問諸生,諸生或言反,或言盜。於是二世令御史案諸生言反者下吏,非所宜言[8]。諸言盜者皆罷之。乃賜叔孫通帛二十匹,衣一襲,拜為博士。叔孫通已出宮,反舍[9],諸生曰:「先生何言之諛也?」通曰:「公不知也,我幾不脫於虎口!」乃亡去,之薛,薛已降楚矣。及項梁之薛,叔孫通從之。敗於定陶[10],從懷王。懷王為義帝,徙長沙[11],叔孫通留事項王。漢二年,漢王從五諸侯入彭城[12],叔孫通降漢王。漢王敗而西,因竟從漢。

叔孫通儒服,漢王憎之;乃變其服,服短衣,楚制[13],漢王喜。

叔孫通之降漢,從儒生弟子百餘人,然通無所言進,專言諸故群盜壯士進之。弟子皆竊罵曰:「事先生數歲,幸得從降漢,今不能進臣等,專言大猾[14],何也?」叔孫通聞之,乃謂曰:「漢王方蒙矢石爭天下,諸生寧能斗乎? 故先言斬將搴旗之士[15]。諸生且待我,我不忘矣。」漢王拜叔孫通為博士,號稷嗣君。

段意

寫叔孫通先為秦博士,後從項梁、項羽,後又投降劉邦的經過。

注釋

  [1]薛:縣名,在今山東滕縣南。

  [2]以文學征:因精通經術而被徵召。

  [3]蘄(qí):縣名,在今安徽宿縣南。陳:縣名,在今河南淮陽縣。於公如何:諸博士如何看待這件事。

  [4]將:指自為將,擁有私眾。

  [5]作色:變了臉色。

  [6]鑠其兵:指秦始皇銷毀天下兵器。

  [7]輻輳:即指歸附,如車輻之歸湊於轂。

  [8]非所宜言:即不該說這種話。

  [9]反舍:回到學館。

  [10]定陶:縣名,在山東今縣西。公元前208年,項梁兵敗於此。

  [11]徙長沙:公元前206年,項羽徙義帝於長沙郡郴縣,即今湖南省郴州。

  [12]從五諸侯:率領各路諸侯之兵。關東六國,去楚而為五。彭城:即今江蘇徐州市。

  [13]制:指衣着款式。

  [14]專言大猾:專門推薦大奸猾。

  [15]搴(qian)旗:奪旗。[1]

司馬遷

司馬遷(前145年或前135年~不可考),字子長,生於龍門(西漢夏陽、即今陝西省韓城市,另說今山西省河津市),西漢史學家、散文家。他以其「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的史識創作了中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史記》(原名《太史公書》)。被公認為是中國史書的典範,該書記載了從上古傳說中的黃帝時期,到漢武帝元狩元年,長達3000多年的歷史,是「二十五史」之首,被魯迅譽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2]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