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史記·司馬相如列於是酒中樂酣》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史記·司馬相如列於是酒中樂酣》

原文

曰:『嗟乎,此泰奢侈! 朕以覽聽餘閒,無事棄日,順天道以殺伐,時休息於此[1],恐後世靡麗,遂往而不反,非所以為繼嗣創業垂統也[2]。』於是乃解酒罷獵,而命有司曰:『地可以墾闢,悉為農郊,以贍萌隸[3];隤牆填塹,使山澤之民得至焉[4]。 實陂池而勿禁,虛宮觀而勿仞。發倉廩以振貧窮,補不足,恤鰥寡,存孤獨。出德號,省刑罰,改制度,易服色,更正朔,與天下為始。』

「於是歷吉日以齋戒[5],襲朝衣,乘法駕[6],建華旗,鳴玉鸞,游乎六藝之囿[7],騖乎仁義之途,覽觀《春秋》之林,射《貍首》,兼《騶虞》,弋玄鶴,建干戚,載雲䍐,掩群雅[8],悲《伐檀》,樂樂胥,修容乎《禮》園,翱翔乎《書》圃[9],述《易》道,放怪獸,登明堂,坐清廟,恣群臣,奏得失,四海之內,靡不受獲。於斯之時,天下大說,向風而聽,隨流而化,喟然興道而遷義,刑錯而不用,德隆乎三皇,功羨於五帝[10]。若此,故獵乃可喜也。

「若夫終日暴露馳騁,勞神苦形,罷車馬之用,抏士卒之精[11],費府庫之財,而無德厚之恩,務在獨樂,不顧眾庶,忘國家之政,而貪雉兔之獲,則仁者不由也。從此觀之,齊、楚之事,豈不哀哉!地方不過千里,而囿居九百,是草木不得墾闢,而民無所食也。夫以諸侯之細,而樂萬乘之所侈,仆恐百姓之被其尤也。」

於是二子愀然改容,超若自失[12],逡巡避席曰:「鄙人固陋,不知忌諱,乃今日見教,謹聞命矣。」

賦奏,天子以為郎。無是公言天子上林廣大,山谷水泉萬物,及子虛言楚雲夢所有甚眾,侈靡過其實,且非義理所尚,故刪取其要,歸正道而論之[13]。

段意

描述漢天子醒悟奢侈之害,罷廢上林苑以賑濟貧民,崇尚禮義仁德,獲得天下擁戴。並進一步批評齊、楚奢侈之風,博得子虛、烏有先生的心悅誠服,由此結束全賦。

注釋

  [1]覽聽:聽政。無事棄日:無有政事以打發時日。順天道以殺伐:指在秋天打獵。秋氣肅殺,農事已畢,正可獵致禽獸。

  [2]往而不反:沉溺于田獵之娛而不知回頭。繼嗣:繼承前王。創業:開創事業。 垂統:建立傳統,垂之後世。

  [3]贍:養。 萌隸:平民。

  [4]  :毀環。塹(qian):壕溝。 得至:得以到上林苑中來。

  [5]歷:選擇。齋戒:虔誠戒食葷腥,修身內省。

  [6]襲:穿。法駕:天子車駕之一種,排場比「大駕」小,比「小駕」大。

  [7]六藝:六經,即《詩》、《書》、《禮》、《易》、《春秋》、《樂》。

  [8]《貍首》:古逸詩,古代行射禮時奏此歌樂。《騶虞》:《詩經·召南》篇名,古代行射禮(天子)奏此歌樂。弋:射取。玄鶴:用奏樂以舞玄鶴。舞干戚:相傳舜舞干(盾)戚(斧),感服了南方有苗氏。 雲䍐(han):捕鳥之網。掩群雅:捕群鴉,語意雙關,搜求俊雅賢士。

  [9]《伐檀》:《詩經·魏風》篇名。樂胥:《詩經·小雅·桑扈》有「君子樂胥,受天之祜」之語。胥,有才智之人。樂胥,王者樂臣下多才智之臣。祜,福。園、圃:均為比喻語。

  [10]隆:高。三皇:指伏羲氏、神農氏、女媧氏。也還有其他說法。一作「三王」,即夏禹、商湯、周文王周武王。五帝:黃帝、顓頊、帝嚳、堯、舜。羨:富饒,超過。

  [11]抏(wan):損耗。精:精銳。

  [12]愀(qiao)然:變色貌。超若:惆悵。超,通「怊」。

  [13]刪取其要:不取其夸奢靡麗之說,而唯取終篇的旨意所在。正道:指崇尚節儉,不務奢侈,而遵循「六藝」之道。[1]

司馬遷

司馬遷(前145年或前135年~不可考),字子長,生於龍門(西漢夏陽、即今陝西省韓城市,另說今山西省河津市),西漢史學家、散文家。他以其「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的史識創作了中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史記》(原名《太史公書》)。被公認為是中國史書的典範,該書記載了從上古傳說中的黃帝時期,到漢武帝元狩元年,長達3000多年的歷史,是「二十五史」之首,被魯迅譽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2]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