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史記·司馬相如列傳於是乎崇山》

《史記·司馬相如列傳於是乎崇山》

目錄

原文

深林巨木,嶄岩㟥嵯[1]。 九嵏嶻嶭,南山峨峨。岩陁甗錡,嶊崣崛崎[2]。振溪通谷,蹇產溝瀆。谽呀豁閜,阜陵別島,崴磈嵔瘣,丘墟崛��[3]。隱轔郁��,登降施靡,陂池貏豸[4]。沇溶淫鬻,散渙夷陸[5]。亭皋千里,靡不被築[6]。掩以綠蕙,被以江離,糅以蘪蕪,雜以流夷[7]。尃結縷,攢戾莎,揭車衡蘭,稿本射干[8]。茈姜蘘荷,葴橙若蓀[9]。鮮枝黃礫,蔣芧青薠。布濩閎澤,延曼太原[10]。麗靡廣衍,應風披靡[11]。吐芳揚烈,鬱郁斐斐。眾香發越,肸蠁布寫,苾勃[12]。    「於是乎周覽泛觀,瞋盼軋沕,芒芒恍忽[13]。視之無端,察之無崖。日出東沼,入於西陂。 其南則隆冬生長,踴水躍波;獸則��旄獏犛,沈牛麈麋,赤首圜題,窮奇象犀[14]。 其北則盛夏含凍裂地,涉冰揭河;獸則麒麟角,騊駼橐駝,蛩蛩騱,駃騠驢騾[15]。

「於是乎離宮別館,彌山跨谷。

高廊四注,重坐曲閣[16]。華榱璧璫,輦道纚屬,步櫩周流,長途中宿[17]。夷嵏築堂,累台增成[18]。岩突洞房,俯杳眇而無見,仰攀橑而捫天[19]。奔星更於閨闥,宛虹拖於檐軒[20]。青虯蚴蟉於東箱,象輿婉蟬於西清[21]。靈圉燕於閒觀,偓佺之倫暴於南榮[22]。醴泉涌於清室,通川過乎中庭。槃石裖崖,嵌岩倚傾,嵯峨磼礏,刻削崢嶸[23]。玫瑰碧琳,珊瑚叢生。瑉玉旁唐,璸斒文鱗[24]。赤瑕駁犖,雜臿其間,垂綏琬琰,和氏出焉[25]。

段意

鋪敘上林苑之山溪草木、苑中獸類以及離宮別館、所產美玉。

注釋

  [1]巃��(longzong):高峻貌。嶄(zhan)岩:山岩險峻。㟥嵯(cenci):不齊貌。

  [2]九嵏(zong):山名,在陝西省醴泉縣。嶻嶭(jienie):高峻貌。南山:終南山。陁(yi):傾斜。甗(yan):即甑,瓦器名。錡(yi):三腳釜。此以甗、錡形容山岩之形。嶊崣(wei):高貌。崛崎:陡絕不平。

  [3]振溪:山石收斂溪水而不分泄。蹇產:屈折貌。谽(han)呀:大貌。豁閜(xia):開闊。崴磈(weikui)、㟪瘣(weigui):均為高峻貌。 丘墟崛��(lei):堆壠不平貌。

  [4]隱轔郁��:山不平貌。施靡:斜長貌。 陂池(potuo):傾斜貌。貏豸(beizhi):山勢漸平貌。

  [5]沇(yun)溶淫鬻(yu):谷間水流緩貌。散渙:即渙散。夷陸:平野。

  [6]亭:平。皋:水旁地。被築:築地使之平坦。

  [7]糅(rou):雜。流夷:亦作留夷,香草。

  [8]尃(bu):分布。結縷:蔓生草,葉如茅。攢:攢集、叢生。戾莎:綠莎草。揭車:香草。稿本、射干:均為香草。

  [9]茈(zi)姜:子姜。蘘荷:葉似初生甘蔗,根似姜芽。嵅、橙:酸漿草、柚子。若蓀:杜若、蓀草,均為香草。

  [10]鮮枝:香草,可染紅色。 黃礫:香草,可染黃色。蔣:茭白。 芧(zhu):草名,三棱草。布濩(huo):布滿。 閎澤:大澤。閎,同「宏」。太原:廣大的原野。

  [11]麗靡:相連不絕。廣衍:廣布。披靡:隨風偃倒。

  [12]肸蠁(xixiang):香氣蒸騰,人人心脾。布寫:四布。䁆(an ai)、苾(bi)勃;香氣盛郁。

  [13]瞋盼:不可分貌。軋沕(wu):遍布難分。芒芒恍忽:恍惚迷茫。

  [14]東沼、西陂:上林苑東、西之池沼。隆冬生長:形容冬季溫暖。��(yóng ):牛類,頸上有肉堆。旄:旄牛。獏(mo):貊,似熊而性柔。犛(li):黑色野牛。沈牛:水牛。麈(zhu):似鹿,頭生一角。赤首、圜題:均為獸名。

  [15]揭:提起衣衫。角(duan):獸名,形似豬,鼻上端生一角。橐駝(tuotuo):駱駝。蛩蛩(qiong):青色獸,狀如馬。驒騱(tuóxi):野馬。駃騠(jue ti):善奔之馬。

  [16]四注:四周相連。重坐:兩層的樓房。

  [17]華榱(cui):雕繪花飾的屋椽。璧璫:璧玉裝飾的瓦當。輦道:通行車輦的閣道。 纚屬:連屬。步櫩:走廊。櫩,古「檐」字。

  [18]夷嵏(zōng):削平高山。累台增成:形容台閣重重。增:重疊。成:一重。

  [19]岩穾(yao):洞房幽深貌。杳眇:深邃貌。橑(lao):屋椽。

  [20]更:經歷。閨闥:宮中小門。宛虹:彎曲的虹。楯(shun):欄檻。軒:窗。

  [21]青虯:青龍。蚴蟉(youliu):龍行貌。箱:通「廂」,正殿兩旁的廂房。象輿:象徵太平的瑞應物,亦稱「山車」。婉蟬:宛轉徐行貌。西清:西廂清靜之處。

  [22]靈圉(yǔ):仙人名,一曰眾仙號。燕:閒居。閒館:清閒的館舍。偓佺:仙人名。暴:偃臥太陽底下,曬太陽。南榮:南檐。

  [23]醴泉:甘泉。槃石:大石。裖(zhen)崖:整修崖石使齊整。嶔(qin)岩:險峻的山岩。磼礏(jieye):高危貌。刻削:山石如經刻削,形貌奇特。

  [24]玫瑰、碧琳:美玉。珊瑚:珊瑚樹。瑉(min):似玉美石。旁唐:文石。璸斒(binban):紋理。文鱗:帶紋采的魚鱗。

  [25]赤瑕:赤玉。駁犖(luo):色采斑駁。臿:同「插」。垂綏:一作「朝采」,美玉。琬琰(wanyan):美玉。和氏:春秋楚人卞和所得美玉。[1]

司馬遷

司馬遷(前145年或前135年~不可考),字子長,生於龍門(西漢夏陽、即今陝西省韓城市,另說今山西省河津市),西漢史學家、散文家。他以其「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的史識創作了中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史記》(原名《太史公書》)。被公認為是中國史書的典範,該書記載了從上古傳說中的黃帝時期,到漢武帝元狩元年,長達3000多年的歷史,是「二十五史」之首,被魯迅譽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2]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