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史記·司馬相如列傳相如拜為孝文園令》

《史記·司馬相如列傳相如拜為孝文園令》

目錄

原文

天子既美子虛之事,相如見上好仙道,因曰:「上林之事未足美也,尚有靡者。臣嘗為《大人賦》,未就,請具而奏之。」相如以為列仙之傳居山澤間,形容甚臞[2],此非帝王之仙意也,乃遂就《大人賦》。其辭曰:

世有大人兮,在於中州[3]。宅彌萬里兮,曾不足以少留。悲世俗之迫隘兮,朅輕舉而遠遊。垂絳幡之素蜺兮,載雲氣而上浮[4]。建格澤之長竿兮,總光耀之采旄。垂旬始以為幓兮,抴彗星而為髾[5]。掉指橋以偃蹇兮,又旖旎以招搖。攬欃槍以為旌兮,靡屈虹而為綢[6]。紅杳渺以眩湣兮,猋風涌而雲浮。駕應龍象輿之蠖略逶麗兮,驂赤螭青虯之��蟉蜿蜒[7]。低卬夭��據以驕驁兮,詘折隆窮蠼以連卷。沛艾赳螑仡以佁儗兮,放散畔岸驤以孱顏[8]。跮踱輵轄容以委麗兮,綢繆偃蹇怵��以梁倚。糾蓼叫奡蹋以艐路兮,蔑蒙踴躍騰而狂趡[9]。蒞颯卉翕熛至電過兮,煥然霧除,霍然雲消[10]。

邪絕少陽而登太陰兮,與真人乎相求。互折窈窕以右轉兮,橫厲飛泉以正東[11]。悉征靈圉而選之兮,部乘眾神於瑤光。使五帝先導兮,反太一而從陵陽[12]。左玄冥而右含雷兮,前陸離而後潏湟。廝征伯僑而役羨門兮,屬岐伯使尚方[13]。祝融驚而蹕御兮,清雰氣而後行。屯余車其萬乘兮,綷雲蓋而樹華旗[14]。使句芒其將行兮,吾欲往乎南嬉[15]。

段意

司馬相如因漢武帝好仙道,因作《大人賦》以諷。此賦雖以紛紜的想象,鋪陳「大人」車駕雍容遊覽天地四方的奇境,其立意卻在揭示仙界的「虛無」、「無有」,仙人的「白首」、「穴處」,並斷然指出「必長生若此而不死兮,雖濟萬世不足以喜」。這對武帝之好仙道,無疑是莫大的譏諷。此即為賦之前半部分,鋪陳「大人」遊仙的車騎繽紛景象。

注釋

  [1]孝文園令:主管文帝陵園的官。

  [2]臞(qu):瘦。

  [3]大人:喻天子。中州:中國。

  [4]少留:稍加留駐。迫隘:迫促、狹隘。朅(jie):離去。又通「曷」,何。素蜺:指在絳幡上飄垂有白霓之氣的旌飾。

  [5]格澤:黃白色火狀煙氣,自地上升至天,故以此氣為旗竿。總:系。旬始:狀如雄雞之氣,常現於北斗旁。幓(shen):旌旗之旒。抴(ye):牽引。髾(shao):燕尾。此指引彗星綴於旒作為燕尾。

  [6]掉:轉。指橋:隨風飄拂的柔弱貌。偃蹇:委曲貌。旖旎:下垂貌。欃(chan)槍:彗星。綢:旗槓的護套。

  [7]紅:赤色。杳渺:深遠。眩湣:光色繽紛炫亂。應龍:有翼之龍。蠖略:長而曲折貌。��蟉(youliu):屈曲行動貌。

  [8]低卬(ang)夭��:忽低忽昂,曲伸自如。據:直垂。驕驁:縱恣。詘折:曲折。隆窮:飄舉而起。蠼(jue):跳起。連卷:蜷曲貌。沛艾:馬頭搖動貌。赳螑(xiu):伸頸低頭。仡:舉頭。佁儗(yiyi):不前貌,痴呆。放散:不拘貌。畔岸:自縱之貌。驤(xiang):舉。孱(chan)顏:仰頭、張口之態,或曰高峻不齊貌。

  [9]跮踱(chiduo):忽進忽退。輵轄:搖目吐舌。容:容態。綢繆:掉頭貌。怵��(chuchuò):奔走貌。梁倚:互相倚靠。糾蓼:相引。叫奡(ao):相呼。蹋:下。艐:古「界」字。此句謂下踏子地。蔑蒙:飛揚。狂趡(cui):狂奔。

  [10]蒞颯:飛疾貌。卉翕:追奔貌。熛:飆風。煥然:明亮貌。

  [11]邪絕:斜渡。少陽:東極。太陰:北極。真人:至真之人,此指仙人。互折:交折。橫厲:橫渡。飛泉:谷名,在崑崙西南。

  [12]征:召。靈圉:眾仙。瑤光:北斗柄頭第一星。太一:星名,又為天之尊神。陵陽:仙人陵陽子明。

  [13]玄冥:北方黑帝之佐。含雷:即黔蠃,天上造化神名,或曰水神。陸離、潏湟:皆神名。廝征:召以為廝役。伯僑:仙人名,或曰即王子喬。羨門:仙人羨門高,居碣石山。屬:使。岐伯:黃帝太醫。尚:主。方:方藥。

  [14]祝融:南方炎帝之佐。蹕:帝王出行時禁止行人。雰氣:惡氣。屯:聚。綷(cui):合,合五采雲以為車蓋。

  [15]句芒:東方青帝之佐。嬉:娛也。[1]

司馬遷

司馬遷(前145年或前135年~不可考),字子長,生於龍門(西漢夏陽、即今陝西省韓城市,另說今山西省河津市),西漢史學家、散文家。他以其「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的史識創作了中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史記》(原名《太史公書》)。被公認為是中國史書的典範,該書記載了從上古傳說中的黃帝時期,到漢武帝元狩元年,長達3000多年的歷史,是「二十五史」之首,被魯迅譽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2]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