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史記·吳王濞列傳吳王專並將其兵》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史記·吳王濞列傳吳王專並將其兵》

原文

周丘者,下邳人[4],亡命吳,酤酒無行[5],吳王濞薄之[6],弗任[7]。周丘上謁[8],說王曰:「臣以無能[9],不得待罪行間[10]。臣非敢求有所將[11],願得王一漢節[12],必有以報王[13]。」王乃予之。周丘得節,夜馳入下邳。下邳時聞吳反,皆城守[14]。至傳舍[15],召令[16]。令入戶[17],使從者以罪斬令[18]。遂召昆弟所善豪吏告曰[19]:「吳反兵且至[20],至,屠下邳不過食頃[21]。今先下[22],家室必完[23],能者封侯矣。」出乃相告,下邳皆下。周丘一夜得三萬人,使人報吳王,遂將其兵北略城邑[24]。比至城陽[25],兵十餘萬,破城陽中尉軍[26]。聞吳王敗走[27],自度無與共成功[28],即引兵歸下邳[29]。未至,疽發背死[30]。

段意

記劉濞的一個賓客—周丘參與叛亂的故事。逃亡到吳國的周丘是下邳縣賣酒的。吳王起兵時他沒有得到任用,便要求吳王給他一個使節。他得吳王的使節後回到下邳,召來縣令藉故殺了他。然後警告下邳人,只有向吳王投降才能保全身家性命。這樣下邳人都投降了,一夜之間周丘得到了三萬多士兵。接着他帶領部隊北進,軍隊人數達十萬多人。當吳王敗逃時,周丘在回下邳的途中生毒瘡病死。

注釋

  [1]專:集中,統一。並:合併。將:率領。

  [2]度淮:渡過淮水。

  [3]得:能。校尉:高級將領之下的中級武官,地位略次於將軍。候:軍候;偵察軍官。司馬:大將軍、將軍、校尉的屬官,分管指揮、參謀、軍法、軍需等工作。

  [4]下邳:縣名,在今江蘇省邳縣東南。

  [5]酤(gu)酒:賣酒。無行:沒有好的品行。

  [6]薄:輕視。

  [7]弗任:沒有委任。

  [8]上謁:通名進見(尊長)。

  [9]以:因。

  [10]待罪:自謙之詞。意為身居其職而不能勝任,等待治罪。指任職。行(hang)間:行伍中間。指軍隊。

  [11]所將:所率領的軍隊。

  [12]漢節:漢室使者所持的憑證。

  [13]報:回報,報答。

  [14]城守:據城守衛。

  [15]傳(zhuan)舍:休息住宿之處,猶如旅舍。

  [16]令:縣令。萬戶以上縣的最高長官。

  [17]戶:門。

  [18]從:隨從。

  [19]昆弟:兄弟。所善:所要好。豪吏:有權勢的官吏。

  [20]且:將。

  [21]屠:屠殺。食頃:吃一頓飯的時間。

  [22]今:如果。下:投降。

  [23]家室:家庭,家眷。完:全,保全。

  [24]略:攻取。

  [25]比:等到。城陽:郡名,今山東莒縣。

  [26]中尉:諸侯王國設置的武官,掌管軍事、治安。

  [27]敗走:敗逃。

  [28]度(duo):估計。

  [29]引:帶領。歸:返回。

  [30]疽:毒瘡。[1]

司馬遷

司馬遷(前145年或前135年~不可考),字子長,生於龍門(西漢夏陽、即今陝西省韓城市,另說今山西省河津市),西漢史學家、散文家。他以其「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的史識創作了中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史記》(原名《太史公書》)。被公認為是中國史書的典範,該書記載了從上古傳說中的黃帝時期,到漢武帝元狩元年,長達3000多年的歷史,是「二十五史」之首,被魯迅譽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2]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