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史記·大宛列傳是時漢既滅越》

《史記·大宛列傳是時漢既滅越》

目錄

原文

於是置益州[3]、越嶲[4]、牂柯[5]、沈黎[6]、汶山郡[7],欲地接以前通大夏[8]。乃遣使柏始昌、呂越人等,歲十餘輩,出此初郡抵大夏[9],皆復閉昆明,為所殺,奪幣財,終莫能通至大夏焉。於是漢發三輔罪人[10],因巴蜀士數萬人,遣兩將軍郭昌、衛廣等往擊昆明之遮漢使者,斬首虜數萬人而去。其後遣使,昆明復為寇,竟莫能得通。而北道酒泉抵大夏,使者既多,而外國益厭漢幣,不貴其物[11]。

段意

寫漢朝西南、西北兩路通大夏的情況:西南路新置若干郡,想以此接近大夏國境,但昆明一帶通道終未打通;西北路因有酒泉而暢通,但西域各國因厭足了漢朝幣帛,反而不那麼看重其財物了。

注釋

  [1]越:指南越。轄境約當今之廣東、廣西和越南大部分地區。南越國定期向漢朝進貢,雙方互開關市。元鼎四年(前113),趙興上書漢朝,請求內屬,丞相呂嘉舉兵反叛,元鼎六年(前111),漢武帝平定呂嘉反叛,廢南越國王而改設南海、交趾等九郡。

  [2]請吏入朝:請求派官吏到漢朝(表示臣服之意)。

  [3]益州:郡名,元封二年(前109)置,治所在滇池(今雲南晉寧東),轄境約當今中緬邊境高黎貢山以東,雲南曲靖、宜良、蒙自以西,哀牢山以北,洱海、姚安、東川以南地區。

  [4]越嶲(xi):郡名,元鼎六年(前111)置,治所在邛都(今四川西昌東南),轄境約當今雲南綏江、麗江兩縣間金沙江以西、以東地區,南至雲南大姚、祥雲,北至四川木里、石棉、甘洛、雷波一帶。

  [5]牂(zang)柯:郡名,元鼎六年(前111)置,治所在且蘭(今貴陽附近,一說在貴州凱里西北),轄境約當今貴州大部、廣西西北部和雲南東部地區。

  [6]沈(chen)黎:郡名。元鼎六年(前111)置,治所在筰都(今四川漢源東北),轄境約當今四川岷江以西,大渡河以北、以東,邛崍以南地區。黎,一作「犁」。

  [7]汶山郡:郡名,元鼎六年(前111)置,治所在汶江(今四川茂汶北),轄境約當岷江上游今四川茂汶、汶川、理縣、松潘等地。

  [8]欲地接以前通大夏:想讓地面連接起來,以此向前通往大夏。

  [9]出此初郡抵大夏:由這些初設置的郡出發到大夏去。

  [10]三輔:漢景帝二年(前155)分內史為左、右內史,與主爵中尉(不久改主爵都尉)同治長安城中,所轄皆京畿之地,故合稱「三輔」,轄境相當今陝西中部地區。

  [11]而外國益厭漢幣,不貴其物:但外國也更多甚至過多地擁有漢朝幣帛,變得不那麼看重漢朝財物了。[1]

司馬遷

司馬遷(前145年或前135年~不可考),字子長,生於龍門(西漢夏陽、即今陝西省韓城市,另說今山西省河津市),西漢史學家、散文家。他以其「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的史識創作了中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史記》(原名《太史公書》)。被公認為是中國史書的典範,該書記載了從上古傳說中的黃帝時期,到漢武帝元狩元年,長達3000多年的歷史,是「二十五史」之首,被魯迅譽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2]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