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圓通寺與冰淇淋》(林清玄散文)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圓通寺與冰淇淋》中國現代作家林清玄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到圓通寺的大殿拜怫,在我右邊拜佛的是一位中年的婦人,很虔誠地在那裡頂禮

我也專心地拜着佛,突然聽到右邊傳來劈啪兩聲巨響,回過神來,發現右邊的婦人正打着小孩的耳光,由於用力極猛,連靜寂的佛殿都迴響着嗡嗡之聲,我看着孩子的左右臉頰浮起十個鮮紅的指印。

「你沒看見媽媽在拜佛嗎?你這個死囡仔哺,要吃冰淇淋不誨等一下嗎?不吃會死嗎?氣死我!氣死我!」那媽媽漲紅着臉,幾乎發抖地說。

原來是圓通寺外有小販賣冰淇淋,看來只有七八歲的小孩擋不住誘惑,來向正在拜佛的母親要零用錢。

拜佛的母親的反應大出我的意料之外,但被打的孩子的反應更令我吃驚,他雙手撫臉、咬牙、瞪着怨恨的眼睛以忍住淚水,憤憤地說:「你先讓我吃冰淇淋,等一下再拜佛也不會死!」

說完,孩子一轉身衝出大殿,發抖的母親發狂了,順手抄起放在牆邊的木板,追了出去。

我跟出去,看到一對母子順着石階追逐,竟追了數百公尺,最後消失在山下。

這時,我才聽見石階下賣冰淇淋小販的叭不——喇叭聲。

我已無心拜佛,坐在庭中的大石頭上思維,如果我正在拜佛,我的孩子來向我要冰淇淋,我會有什麼反應,我想我會停止拜佛,去買冰給他吃,再回來拜佛;或者就陪他吃個冰淇淋也未可知,吃了冰淇淋,拜佛的心可能會更清涼。

是永遠在的,稍停一下並不會怎樣。

佛是到處在的,體貼眾生的需要,正是在拜佛。

每一個孩子的內心都有尊貴的佛性,孩子與佛無二,為什麼母親不能體會呢?

正想着的時候,那氣喘噓噓的母親返來了,我擔心地問:「追到了嗎?」

她說:「無呀!這塊死固仔,跑比飛卡緊,看在佛祖面上,饒他一命,我是拿這個板子回來還給廟裡的。」

然後我看她把板子放回原處,在大殿前穿鞋子——她剛剛急怒攻心,連鞋子也沒穿就跑了。

我順着圓通寺的石階下山,看着這秋天清明的風景,想到佛是永遠在的,佛是處處在的,在每一片葉、每一朵花、每一株草,甚至在吃冰淇淋清涼的心裡。

但是,拜着佛的人中,幾人能知呢?[1]

作者簡介

林清玄(LinQingxuan,1953年2月26日-2019年1月23日),中國台灣當代作家、散文家,筆名秦情、林漓、林大悲、林晚啼、俠安、晴軒、遠亭 。

1953年2月26日,出生於台灣省高雄縣旗山鎮。1967年起,住在台南,並在瀛海中學就讀。1970年,在報紙上發表《行游札記十帖》。1972年,考入世界新聞專科學校。1981年,出版散文集《溫一壺月光下酒》。1986年,散文集《紫色菩提》在中國大陸出版。1990年,散文集《紅塵菩提》在中國大陸出版。2008年,散文集《平常茶非常道》在中國大陸出版。2014年,散文集《清歡玄想》在中國大陸出版。2016年,散文集《心有歡喜過生活》在中國大陸出版。2019年1月23日,因心肌梗死,在台灣去世 。

他17歲開始發表作品,20歲出版第一本書之後一發不可收,走上了文學之路,30歲前就已經得遍了台灣所有文學大獎,是獲得各類文學獎最多的一位。作品有報告文學、文藝評論、劇本等,最有成就的是散文創作,被譽為"當代散文八大家"之一。[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