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安妮·霍爾》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安妮·霍爾》
 
知名作品   第50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影片

《安妮·霍爾》[1]是現代浪漫喜劇的一典範,對後世影響極為深遠.它混合現實和超現實場景的手法對後世的電影和電視劇都有很大影響;導演伍迪·艾倫。

劇情簡介

一個猶太青年艾爾維·辛格獨自住在紐約。其貌不揚,個兒又矮又小,戴着一副深度近視鏡,衣服邋遢,不修邊幅。但他口才頗佳,經常演單口相聲。跟女人從來沒有什麽風流事,倒過着悠然自得的獨身生活。 某天,他的朋友、電視導演羅勃約他一起去打網球,湊巧在那裡邂逅了一位名叫安妮·霍爾的姑娘。她衣着時髦,口齒伶俐,交談中她說自己很想當歌星。艾爾維頓時被她的魅力所傾倒,竟然愛上了她。沒多久,這對男女就想在一起生活。安妮拿着自己的行李來到艾爾維的寓所,兩人開始同居,起初生活倒也很快樂,無悠無慮。可是沒多久,兩人之間產生了裂痕,艾爾維求助精神分析法,也無濟於事。這時安妮已在夜總會唱歌賺錢。 有一次她把一首流行歌曲唱的十分動人,竟博得了在場的著名歌星托尼·萊西的掌聲。托尼是個色狼,他垂涎於安妮的姿色與才華,花言巧語問安妮願不願意到加里福尼亞州去唱歌。艾爾維在一旁看到這情景,就更覺孤單了。此後,安妮和托尼還有羅勃之間的關係變得越來越曖昧,艾爾維疑竇叢生。安妮將自己的東西收拾好,很快的就去了加州。雖然他又見了安妮,但是兩人之間的友情之火卻也成了往事。

幕後花絮

此片出現的一些演員後來都成了名:基斯杜化華堅(Christopher Walken)在早期的角色中,飾演安妮的自殺性又令人毛骨悚然的哥哥。Jeff Goldblum在洛杉磯派對中致電他的古魯(印度教的導師)並說了一句:「我忘記了我的祈禱文。」Sigourney Weaver曾隱約出現在Alvy那天在戲院的約會。Beverly D'Angelo飾演Rob的電視節目中的一名演員。John Glover飾演安妮霍爾的前度男友。在Alvy和安妮觀察公園的行人那幕中,Alvy說道:「噢,他就是TrumanCapote扮演大賽中的優勝者.」,其實那人就是Truman Capote本人,而他只是客串一下而已.Alvy因嗅到古柯鹼而打噴嚏那幕原只是意外.但當試片時看到觀眾因這幕而大笑時,他們決定保留這幕.製作人員也需要在這幕後多加幾場戲,以免觀眾因笑聲而錯過了之後重要的對白.亞倫原本想拍的是一出以兇殺為主線,喜劇和浪漫為副線的電影,但在電影監製遊說下將電影拍成純喜劇.亞倫最終在多年後的Manhattan Murder Mystery完了他拍兇殺電影的意念。

相關評論

《安妮·霍爾》是現代浪漫喜劇的一典範,對後世影響極為深遠.它混合現實和超現實場景的手法對後世的電影和電視劇都有很大影響;例如二十世紀八十年代的電視劇Thirtysomething就是其中一出打破現實場景框框,加插漫畫角色和情節.在時裝方面,姬頓的在層層交疊著法上加上領帶(品牌為RalphLauren)也成為一種時尚服飾.此片也是基斯杜化華堅(Christopher Walken)的首部受注目之作,他飾演了安妮的奇怪又迷戀自殺的哥哥.此片令主流觀眾留意到他和他的獨特氣質.

導演介紹

導演伍迪·艾倫 性別:男;出生年:1935年12月1日;地區:歐美

美國電影導演、戲劇和電影劇作家,電影演員、爵士樂單簧管演奏家。生於紐約布魯克林一個窮苦的猶太人家庭。原名艾倫·斯圖爾特·康尼格斯伯格。高中時代就為廣播電台寫笑話,為電視台寫娛樂節目,後在紐約大學求學。

1961年,艾倫在紐約格林威治村的咖啡廳表演自己編排的節目,深受歡迎。他的第一個電影劇本是1965年的《風流紳士》,他本人參加了演出。這部劇嘲弄了上流社會的男女們,以偷情排遣他們生活的無聊。1969年他自編自導自演了影片<傻瓜入獄記> ,揶揄了三十年代強盜片中的英雄,頗受學生的歡迎。1971年他自己編導並主演的<香蕉>,是一部諷刺政客行徑的喜劇片。《性愛寶典》(1972,即《性慾奇譚》),是以學生感興趣的問題為題材,全片由七個性問題組成。1973年的<傻瓜大鬧科學城>也是他自編自導自演的,影片表現現代人對未來的科學不知所措,諷刺機械破壞了文明。1975年的《愛與死》,諷刺了知識界熟悉而關心的事物,獲得了西柏林電影節的特別獎。1977年,他自編自導自演的<安妮·霍爾>,這部影片是他的最佳作品,獲奧斯卡最佳導演、最佳影片、最佳女主角、最佳編劇四項金像獎,並獲該年度英國電影與電視藝術學院四項大獎。1979年拍攝的<曼哈頓> ,描寫紐約這個大都市的人與人之間的關係(主要是兩性之間的關係),表露了城市人精神生活的空虛孤獨人而產生缺乏安全感的現象,獲得紐約電影評論最佳導演獎和第三十三屆英國電影與電視藝術學院最佳影片獎。

伍迪·艾倫寫作的主題不外死亡、性和不道德行為,他善於吸取無聲片喜劇的優點,配合自己一套帶有濃厚地方色彩的機智對白,尤其是紐約知識分子式的機智。其諷刺對象上至政治、文化、宗教、性,下至電影、電視、猶太人習俗等等,如果不懂得、不理解影片中的人物和環境,他的那種「內行人笑話」的幽默感,將無法理解,所以他的作品很受美國本國觀眾(特別是知識分子)的歡迎,在非英語國家則有所隔閡。挑剔的法國人稱他為「美國電影界惟一的知識分子」。

伍迪·艾倫基本上每年都有一部新片推出,產量穩定的同時也能堅持自己的特點,這也是他的影迷們一直支持他的原因所在。他的其他知名作品包括1992年的<賢伉儷> ,1993年的《曼哈頓神秘謀殺》,1995年的《無敵愛美神》,1996年的<人人都說我愛你> ,1999年的《甜蜜與卑微》,2000年的《暴發戶》,2002年的《好萊塢式結局》等。2005年,他轉變風格,導演了驚悚題材的《賽末點》,好評如潮,2006年他與斯嘉麗·約翰遜再次合作了《獨家新聞》。

演員介紹

黛安·基頓

性別:女;英文名:DianeKeaton;出生年:1946年1月5日;國籍:美國;職業:演員;身高:171cm

黛安·基頓(Diane Keaton)1946年1月5日生於美國加利福尼亞州聖莫尼卡市,父親是位工程師,母親長得很美,曾在選美競賽中獲勝。黛安從小喜歡演戲,五歲時便參加了教堂的唱詩班,並時常把弟妹們組織起來表演童話。她曾經在聖安娜大學學習戲劇表演,此後她就輟學了,前往紐約的內伯胡德劇院系統地學習表演。在夏令劇目出任一些小小的角色之後,黛安便在百老匯搖滾音樂劇《頭髮》(Hair)中得到了她的第一個主要的舞台角色。在做一些臨時演員的同時,她漸漸地引起了觀眾們的關注。

1970年,由美國老牌導演伍迪·艾倫(WoodyAllen)執導的舞台劇《呆頭鵝》(PlayItAgain,Sam)在百老匯上演成功,而該劇也使得艾倫與黛安結下了不解之緣。黛安此後多次與艾倫合作,出現在由他執導的多部影片中,其中包括《傻瓜大鬧科學城》(Sleeper)和《愛與死》(LoveandDeath)等。同年,她還出演了由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執導的奧斯卡獲獎影片、70年代經典影片<教父> (TheGodfather),在片中出演黑手黨第二代教父邁克爾的妻子凱,由於她的表演很成功,1974年又在《教父II》(TheGodfather:PartII)里扮演同一角色,而《教父》也開創了她的影星之路。

1977年,黛安一改以往的喜劇人物形象,改扮《尋找古德巴先生》(LookingforMr.Goodbar)中令人望而生畏的特麗薩,而這個角色卻為她贏得了美國金球獎的提名。同年,她還出演了被認為最能體現她的表演才能的影片《安妮·霍爾》(AnnieHall),並因為該片而獲得美國奧斯卡獎和英國電影最佳女演員獎,而該片的導演艾倫也獲得了美國電影導演協會最佳導演獎。在這部影片中,她的表演充滿了溫馨和喜趣,她那浪漫的舉止、笨拙的對白和矜持的無不令人津津樂道,而她在片中的裝扮--男式襯衫、領帶、夾克衫和肥大的長褲也隨着影片的成功而風靡一時,成為當時許多婦女競相仿效的時裝。

1981年,黛安因為在《赤色分子》(Reds)中的出色表演而第二次獲得奧斯卡獎和金球獎提名。在這部影片中,她扮演的是風流倜儻的女記者、波希米亞人路易絲。此外,在80年代,她出演的影片還包括《月落婦人心》(ShoottheMoon)、《女鼓手》(TheLittleDrummerGirl)、《心靈的罪惡》(CrimesoftheHeart)、《歲月流聲》(RadioDays)、《嬰兒炸彈》(BabyBoom)和<好母親> (TheGoodMother)等,其中三部曾經獲得奧斯卡獎提名。

進入90年代以後,黛安開始出演更加成熟的角色,這些影片包括《教父III》(TheGodfather:PartIII)、《新娘的父親》(FatheroftheBride)、曼哈頓神秘謀殺》(ManhattanMurderMystery)、《新娘的父親II》(FatheroftheBride:PartII)、《前妻俱樂部》(TheFirstWivesClub)、《真命天子》(TheOnlyThrill)、《愛情DIY》(TheOtherSister)、《城裡城外》(Town&Country)、《愛是妥協》(Something'sGottaGive)、 <達芬奇的母親> (DaVinci'sMother)、《斯通家族》(TheFamilyStone)、《因為我這麼說》(BecauseISaidSo)和《媽媽的寶寶》(Mama'sBoy)等。

為了拓寬自己在電影事業上的道路,黛安從80年代後期開始執導電影,並於1987年執導了紀錄片《天堂》(Heaven);除此之外,她還執導了影片<雙峰> (TwinPeaks)、《野花》(Wildflower)、《真情赤子心》(UnstrungHeroes)、《掛線未了情》(HangingUp)和《帕薩德娜》(Pasadena)等。《真情赤子心》是一部以她的同胞妹妹為題材的短片,該片在洛杉磯國際短片節上獲得了好評。

黛安聰穎好學,才華橫溢,除了電影外,還精通於攝影和室內裝璜設計,在紐約舉辦過數次攝影作品展。此外,她還於1995年被英國的<帝國>雜誌評為「電影史上百名最性感的影星」之一,其排名為第46。黛安至今未婚。不過,她先後收養了兩個孩子。

克里斯托弗·沃肯

性別:男;英文名:ChristopherWalke;出生年:1943年3月31日;星座:白羊座;國籍:美國;地域:歐美;職業:演員;;身高:184cm 克里斯托弗·沃肯是美國近期著名的演技派演員,影、劇兩棲,他1943年3月31日生於紐約市長島。原名羅納德·沃肯。父親是位麵包師,他少年時代就立志當演員。十六歲那年,首次登上百老匯舞台,在名導艾利亞·卡善的《JB》中擔任角色。後就讀於奧弗司特勒大學英文系。從1963年起,沃肯投身於劇壇,並改成現在的藝名。他先後演出了《冬天的獅子》、《玫瑰紋》等劇,獲得了戲劇評論獎最佳男演員稱號。

1971年,沃肯第一次在影片<安德森的錄音帶>里擔任配角,從此走上銀幕。這位演員身材細長,頭髮與眉毛均淡黃色,臉上透射一種寧謐的心境。所以,一開始專演文質彬彬的青年,如《下一站是格林威治村》里的詩人。然而,在反戰什《獵鹿人》(DeerHunter)里,他一反戲路,改飾一個被戰爭摧殘得喪失理智的精神分裂症者——尼克。尼克原是一個豪爽的鋼鐵工人,來到越南戰場上以後,被那裡的殘酷景象嚇壞了,精神完全崩潰,連美國也不願回,在西貢的賭場表演「俄羅斯輪盤賭」式自殺。這時沃肯表演的尼克,臉上沒有一點血色,只有麻木不仁的表情。由於出色的表演,沃肯獲得了奧斯卡獎最佳男配角。美國報刊稱沃肯的尼克是「受戰爭創傷的美國青年一代的化身。」

之後,這位獎主還拍了《天國之門》、 <戰爭之犬> 、《陰謀》、《死亡的激流》等。克里斯托弗·沃肯拍片態度嚴肅,藝術上刻意求精,他應成為美國新一代的明星。

幕後製作

典型的伍迪·艾倫式高智商喜劇片,是一部半自傳片,描寫一個發生在大都市的反傳統模式的愛情故事。影片通過一個神經質紐約男人缺乏安全感、又在事物的兩個極端之間矛盾不已的性格,貶抑了知識分子的犬儒流弊。這是人格悲劇的根源,也是片中笑話層出不窮的源泉。男主角對周圍世界及大小事物的評價引發了喋喋不休的獨白和對白,乃影片的精華所在。安妮的打扮隨着影片的流行掀起一股時尚潮流。本片榮獲第50屆奧斯卡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原創劇本、最佳女主角。這可視為一部已進入反小資境界的小資影片。

穿幫鏡頭

·在小屋臥室里的那場戲中,可以看到話筒。

·事實錯誤:片尾字幕,Christopher Walken的名字錯誤地拼寫成了「Wlaken」。

·當Alvie,Annie 和Max開車前往布魯克林,可以在高速路上看到有一輛警車,正在他們後面攔截車輛,以免進入拍攝鏡頭。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