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淡浦風情》卷首語(蔡漢順)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淡浦風情》卷首語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圖片網

《淡浦風情》卷首語中國當代作家蔡漢順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淡浦風情》卷首語

淡浦古稱南陽浦。她前臨榕水,後居岐山,左得桑浦之時凜雨露,右繞羅山之鐘靈毓秀。因而,雄奇豪傑之士,風流俊偉之人輩出。自明創寨以來,文風鼎盛,薪火相傳,蔚然成風。先輩們雖是田裡巴人,但他們在燦爛的中華文化長河中,踏着波浪,輕舟前進。他們孜孜不倦、持之以恆的追求足跡,逐步沉澱成為別具一格的淡浦文化。淡浦,也因此成為黃岐山下響噹噹的文化之鄉。

追根溯源,清代同治年間的進士蔡菁,名智海,號邦臣,時人稱之為蔡邦臣,他博學多才,能詩善文,對燈謎藝術也情有獨鍾,是淡浦文化的開創者和奠基人。民國時期的傳承人葉子云,其謎作書寫工正清秀,內容集知識性、藝術性和趣味性於一體,頗有文釆,妙趣橫生。是黃岐山前聞名的書法燈謎能手,有「子云仙」 的美譽。

繼老一輩之後,淡浦燈謎後繼者後浪競逐。以蔡延強、蔡和青為骨幹組成的淡浦燈謎組,將淡浦的燈謎事業繼續發揚光大,使其影響由淡浦到揭陽再輻射到了全國,本地的燈謎在他們的帶動下,更是呈現出星火燎原春意盎然的發展態勢。他們倆都是中國北京東方文化館的成員,廣東省燈謎協會會員,揭陽市謎協骨幹,經常代表揭陽參加全國各地燈謎函寄會猜。1984年,應遼寧出版社的邀請,參加該社編輯出版《現代百家猜謎選》的徵集並選送200多條新謎作,供該社選刊。淡浦謎組先後出版二期謎刊,特別是在當時全國僅有的三個農民文化宮之一 ——淡浦農民文化宮成立五周年之際,成功舉辦全國各地及海內外訂謎函寄會猜,賽事後結集出版了《南陽虎》謎刊寄發全國謎友,博得了同行的高度認可。

汕頭市著名謎家邱谷安先生在其編寫的《潮汕燈謎史》詳細介紹了淡浦訂謎組的事跡。淡浦謎組為揭陽市乃至全國的燈謎事業做出了突出的貢獻,如今的淡浦燈謎已被列為揭陽市第五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得到了更好的保護和傳承。

另外,解放初期從淡浦走出了二十多位教師,他們分布在揭陽各地仼教,後來多數都被評為高級教師,有的還成為學校校長。他們為揭陽的人才培養,為揭陽的教育事業做出了貢獻。

同時,書畫、篆刻、詩詞、散文、弦樂等事業也發展蓬勃亮點紛呈,個人專著出版不計其數。九十年代又成立《淡浦書院》,書院編著出版了《淡浦藝苑》等書刊。

現時的揭陽市榕城區東興綜合文化站是廣東省二級文化站,該站把這些屬於本地的原汁原味的鄉土文化匯總起來,構成個性鮮明的淡浦文化。淡浦文化是潮汕地區的地域文化,是中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她像一顆明珠,在浩瀚的中華文化太空中放射出奪目的光輝。

當前,為更好地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提出的構建文化強國、實現偉大中囯夢的會議精神,也為了更好地傳承淡浦文化,建設美麗宜居的新型淡浦,我站於2017年12月8至12日聯合承辦「首屆全國實力散文家走潮汕進揭陽」 採風和學術交流活動,在與會專家、學者、文友和同仁的共同努力下,活動得以圓滿結束。之後收到來自全國各地文友幾十篇描寫美麗揭陽、挖掘展示揭陽文化的精彩文章。為答謝散文家的厚愛,我們將把這些文章以及活動掠影結集成冊,成書付梓。

「黃花香遠何妨淡,浦水常清流入村。」這是揭邑名師郭篤士先生為淡浦村撰寫的村聯。淡浦將用香遠的淡花、常清的浦水,隨時歡迎全國各地文友再到揭陽, 再聚淡浦![1]

作者簡介

蔡漢順,廣東省揭陽市人,中國散文家協會會員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