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牽牛》(林清玄散文)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作品欣賞
在我還住在三合院的童年,後院的圍籬幾乎被牽牛花包覆,牽牛花的藤蔓總是把竹籬織成一道花牆,在春天時,好像在竹籬上點燃的焰火,爆開!
竹籬外的坡地,牽牛花的焰火,爆得更燦爛。
那被一般人認為卑賤,毫不起眼的牽牛花,其實有着極美麗的顏色,有白、粉紅、淺紫與寶藍;也有着極動人的姿態,花藤婉轉、優雅、修長。可惜的是,它不能久放,只要被採下。來,剎時便枯萎了。
我時常想,如果要票選一種可以代表台灣的花,我會投票給牽牛花,因為從北到南,自西至東,牽牛花的藤蔓像絲線一樣,緊緊包覆這個美麗之島。牽牛花的美麗則使辛苦勞作的人,在看見時得到安慰。
牽牛花的名字也宜於聯想,是引導牽牛的農夫迎向美麗的希望吧!
牽牛花又叫「朝顏」,因為它清晨盛開的緣故,這名字,使我想起「透早就出門,天尾漸漸光」的台灣農村父老的背影。
「朝顏」便是早上的臉,你看,台灣大地早上的臉是多麼美,朝顏上還留着昨夜晶瑩的露珠哩![1]
作者簡介
林清玄(LinQingxuan,1953年2月26日-2019年1月23日),中國台灣當代作家、散文家,筆名秦情、林漓、林大悲、林晚啼、俠安、晴軒、遠亭 。
1953年2月26日,出生於台灣省高雄縣旗山鎮。1967年起,住在台南,並在瀛海中學就讀。1970年,在報紙上發表《行游札記十帖》。1972年,考入世界新聞專科學校。1981年,出版散文集《溫一壺月光下酒》。1986年,散文集《紫色菩提》在中國大陸出版。1990年,散文集《紅塵菩提》在中國大陸出版。2008年,散文集《平常茶非常道》在中國大陸出版。2014年,散文集《清歡玄想》在中國大陸出版。2016年,散文集《心有歡喜過生活》在中國大陸出版。2019年1月23日,因心肌梗死,在台灣去世 。
他17歲開始發表作品,20歲出版第一本書之後一發不可收,走上了文學之路,30歲前就已經得遍了台灣所有文學大獎,是獲得各類文學獎最多的一位。作品有報告文學、文藝評論、劇本等,最有成就的是散文創作,被譽為"當代散文八大家"之一。[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