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一葉扁舟(呂達余)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一葉扁舟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網

《一葉扁舟》中國當代作家呂達余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一葉扁舟

古語云:智者樂水,仁者樂山。我雖非智者,卻常樂水,愛在水邊留連。大者江河湖海,小者溪塘渠壩,都喜歡去觀賞。此時,倘有一舟欸乃而出,或者隨波蕩漾靜泊岸邊,心極喜之,以為是極美的畫面。想來我家上溯三輩,無有以漁為業者,此種情結何由而來?閒時想來想去,大約古詩文讀多了,無意中受到了影響。古詩文中說到舟的,不敢說可信手拈來,卻也是說的一二。

舟的功用是捕魚與航運,描寫這方面情形的詩,隨想一下就有兩首。宋人范仲淹有一首《江上漁者》:「江上往來人,但愛鱸魚美。君看一葉舟,出沒風波里。」這是憫惜漁家辛苦的詩。漁家生活不只是辛苦,也會有浪漫。唐代的崔顥寫過一首《長干行》:「君家何處住,妾住在橫塘。停船暫借問,或恐是同鄉。」水上兩舟相逢,姑娘見鄰舟小伙可人,怕是心生了愛意,停舟主動搭訕道:「喂,聽口音咱們好像是同鄉哦!」這首小詩的意境,是非常之美的。即便主人公的小舟,是出沒於風波里,描寫生活的艱辛的,也有一種搏浪的壯美。

大詩人李白也寫過關於舟的意象的詩。當然,他是言情言志的,為人心胸豪放,意境就比較壯闊。他送詩友孟浩然至廣陵,在江畔吟出動人的詩句:「孤帆遠影碧空盡,惟見長江天際流。」一片深情盡付久遠的遙望,只到一葉小舟消失在水天相接處。他更為人久傳的句子,則是《行路難(其一)》一詩中的結句:「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艱難中終不失志向的堅守,對「天生我材必有用」的自許,鼓勵了古今多少仁人志士。

舟船可搏風擊浪,易表達雄心壯志。但也有寫得風月無邊,或淡泊玄遠的。蘇軾在《前赤壁賦》中,寫他與友人夜月泛舟的情形:「蘇子與客泛舟游於赤壁之下。清風徐來,水波不興。舉酒屬客,誦明月之詩,歌窈窕之章。」三二騷客,良夜遊江,飲酒誦詩,何其風雅。「月出於東山之上,徘徊於鬥牛之間。白露橫江,水光接天。縱一葦之所如,凌萬頃之茫然。浩浩乎如馮虛御風,而不知其所止;飄飄乎如遺世獨立,羽化而登仙。」一葦小舟,飄蕩江上,萬慮俱澄,恍若登仙。這是飽經磨難的蘇子麼?

寫得淡泊玄遠的,有唐詩人韋應物的《滁州西澗》:「獨憐幽草澗邊生,上有黃鸝深樹鳴。春潮帶雨晚來急,野渡無人舟自橫。」歷來評詩者說此詩,說是表達韋應物處閒置散而不得其用的憂傷,我以為,此說是值得質疑的。在遠離塵世的靜幽水邊,任它潮漲潮落,小舟自在沉浮,顯是一派恬淡景象。韋應物此詩優美的意象,多為後世畫家所摹繪,現代攝影家所喜攝。蓋取其恬淡自在之意,愛其幽靜自然之美,沒有人想到詩人失意之旨的。

寫舟寫得最為風流的,反而是一位佛門中人。他就是宋僧人名叫志南的,他在自己一首絕句中吟道:「古木陰中系短篷,杖藜扶我過橋東。沾衣欲濕杏花雨,吹面不寒楊柳風。」短篷者,小舟也。不知從那處禪門搖來,見一風物佳處,便息舟於古木下系住,卻是一路迤邐而來,偏教紅濕杏花濡袈裟,裊娜楊柳撫佛面。佛門中的人,諸象皆空,不住一念,不想出此「花和尚」。可見和尚一沾詩,成了一位詩僧,亦風流無限了。

隨着現代物流與漁業的發展,小舟的功用也日漸失去,甚至尋常不易見到了。但我們讀古人的詩文,它依然是那樣鮮活生動,滿載古代文人雅士的情韻,在文字的河流里旖旎倘佯。當你閱讀古詩文之時,於翻書的不經意間,或有一葉扁舟駛去,就「欸乃一聲山水綠」了。它給予你的情韻與遐思,以及各種美好的感受,是那樣的豐沛與悠遠。

[1]

作者簡介

呂達余,男,安徽銅陵人氏,大專學歷,高級政工師。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