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一簾竹韻漫心間(一路陽光)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一簾竹韻漫心間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網

《一簾竹韻漫心間》中國當代作家一路陽光的散文。

作品欣賞

一簾竹韻漫心間

「破土凌雲節節高,寒驅三九領風騷。不流斑竹多情淚,甘為春山化雪濤。」當然,母親屋後的竹林更不甘示弱迅速蓄勢破土而出,拔地而起以凌雲之姿守望着這個夏天。這片竹林原本只是母親庭院窗前的一顆竹子,因多年生長竹葉密集遮擋了窗的光線,無奈之下砍掉了,沒想到僅僅幾年之隔,竹根便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向東向西迅速擴展到了院牆外的一片空地上,於是便有了這片如同人工種植一般的茂盛修長的悠悠竹林了。

母親屋前開闊的園地里,還種植着幾顆銀杏,核桃,無花果,櫻桃,柿樹,杏樹,玉蘭樹,或許是喜歡樹木所散發的自然清香氣息,或許是喜歡幽靜的林間氛圍,或許是喜歡竹林的淡雅清芬,一隻發聲酷似人說話聲音的鳥每天清晨5點左右都會準時在林間鳴唱,歌聲抑揚頓挫,節奏感極強,韻味十足。緊接着幾隻鳴聲細細脆脆的鳥兒隨聲附和,聲音圍着房屋忽前忽後忽左忽右,形成了一場環繞屋舍的現場立體聲音樂會,聲聲縈繞耳畔,靈動飄逸又扣人心弦,餘音裊裊不絕如縷,頃刻間令人心醉神迷,不能自已......美好的一天,便從鳥兒的柔和多重唱中開始。

竹,一身翠衣,質樸清白,從容曠達,風骨俊秀,落落大方。與梅花,君子蘭,菊花並稱四君子,與梅松竹同稱歲寒三友。中國古今文人墨客,嗜竹詠竹的詩句浩如煙海。

「林斷山明竹隱牆,亂蟬衰草小池塘。翻空白鳥時時見,照水紅蕖細細香。村舍外,古城旁,杖藜徐步轉斜陽。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涼。」:遠處鬱鬱蔥蔥的樹林盡頭,有聳立的高山。近處竹林圍繞的屋舍邊,有長滿衰草的小池塘,蟬鳴繚亂。空中不時有白色的小鳥飛過,塘中紅色的荷花散發幽香。在鄉村的野外,古城牆的近旁,我手拄藜杖慢步徘徊,轉瞬已是夕陽。昨夜天公殷殷勤勤地降下一場微雨,今天又能使漂泊不定的人享受一日的爽心清涼。這是蘇軾的《鷓鴣天·林斷山明竹隱牆》,描述了山中小居寧靜恬美的清幽意境,讀來感到一絲清爽的涼意盈懷,瞬間耳清目明。宋朝文學家蘇軾酷愛竹,「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無肉令人瘦,無竹令人俗。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醫。」於是蘇軾所到之處,每間屋舍前必翠竹成林,與竹為友,過着閒雲野鶴般自在的生活,一生豪邁灑脫,不為塵世功名所累,「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他豁達寬廣的胸懷在竹的高潔風骨里得以證悟人生。

「獨坐幽篁里,彈琴復長嘯。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獨自坐在幽深的竹林里,一邊彈琴一邊對天唱歌。深深的山林中無人知道我的行蹤,只有皎潔的月光從空中映照。王維的詩,詩中有畫,畫中有詩,一首五言絕句像一幅絕妙山水水墨畫,清幽寧靜,高雅脫俗,一個人,一片茂林修竹,一張古琴,一彎明月,詩中淡淡的禪意讓人心領神會,可謂「竹徑通幽處,禪房花木深。」幽深美妙的意境讓人驚嘆,陶醉,流連忘返。

清朝鄭板橋也愛竹:「舉世愛栽花,老夫只栽竹。」「四十年來畫竹枝,日間揮寫夜間思。」「一竹一蘭一石,有節有香有骨。」「咬定青山不放鬆,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在大藝術家的眼中,竹,不但終年青翠,而且中空的枝幹更寓意着虛懷若谷,有節的枝幹更是一種風骨,寧折不彎,堅韌不拔,斗雪傲霜。任狂風呼嘯,任大雨傾盆,始終不改凌雲之志,始終以堅定的姿態傲立於世,與隱隱青山作伴,與悠悠綠水近鄰,生於塵而超脫於塵,灑脫飄逸行走於人世間。

清朝文學家李漁說竹「移入庭中,即成高樹。能令俗人之舍,不轉盼而成高士之廬。神哉此君,真醫國手也!」意思是說,竹子移到院子裡,很快就能長成高大的樹,能叫俗人的房舍,一轉眼變成高士的宅院,真是神奇啊!是位真醫生,大國手!文學家對竹推崇備至,把自己對竹的一片仰慕之情洋溢於字裡行間,更彰顯了竹的高風亮節和氣宇軒昂。

竹,清潔大氣,沉穩幹練,是儒雅的謙謙君子,是草的最高境界,是樹中的智者,是大自然中天然的金嗓子、天生的歌者,自由吟唱于山水間。「雨洗娟娟淨,風吹細細香。」竹林聽雨更是風雅無比,細細的雨絲均勻地灑在碧綠的竹葉上,密集晶瑩的雨珠折射出珍珠般的光芒,一顆一顆墜落,漸漸地由一點一滴連成一道清涼的雨線,使雨中的竹葉倍添一份清幽的韻味;滴滴雨珠沿着節節風骨,蕩漾着蒼綠的意韻,吟詠出千古絕響。雨的靈動,虛無縹緲,竹的清韻,在輕紗薄霧間如夢如幻,妖嬈動人;一陣輕風掠過,一縷清香的氣息撲面而來,令人沉醉不已。漸漸地風大了起來,綠葉翩然起舞,相互摩擦發出一種自然輕鬆快樂的聲音,仿佛是向清風向大地頻頻致意,「杏雨一簾敲竹韻」一首竹林聽雨,曲在雨中飄,韻在心中成。

[1]

作者簡介

一路陽光,散文在線網簽約作家。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