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二家房客 (1973年電影)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七十二家房客》是邵氏兄弟(香港)有限公司拍攝的電影。由岳華、井莉、田青、胡錦、沈殿霞、何守信和劉一帆領銜主演。導演楚原。[1]
《七十二家房客》是十分地道的喜劇,情節令人從中一窺當年香港社會的人生百態。由邵氏兄弟(香港)有限公司、TVB與銀都機構合作的電影《72家租客》也是以此片為藍本,當中只有某些角色雷同。
故事大綱
在一幢舊式的庭院裡,租住著七十二家房客,不消說,他們都是小市民。包租婆八姑(胡錦),風騷刁潑。養女阿香(井莉)則樂於助人。
八姑限房客每天只能用兩桶水,做洗熨的上海婆(沈殿霞)率先抗議,眾房客支持。加上發仔(岳華),阿福(何守信)附和,引出許多是非來……
故事結構
故事由多個小段落串連而成,劇情本身頗為零碎,有點像電視劇集。戲中主演和客串的演員極多,除了岳華、井莉、田青、胡錦、沈殿霞、何守信和劉一帆等主力陣容外,客串的影視紅星不少,例如李修賢、鄭少秋、陳觀泰、宗華、何莉莉、劉丹、羅蘭等等,超過40多位一線演員,不少情節為了遷就他們逐一露面,故事性相對變得比較薄弱。不過整體來說,惹笑的情節不會讓觀眾失望。
放在21世紀的今天來看,部分諷刺時弊的內容可能有過時的感覺,但有些場面則和當今社會的實況相若,例如何守信說政府辦事慢吞吞,追稅卻效率快速,便是古今中外都一直存在的問題。編導以嬉笑怒罵的手法把社會上的不平事套入劇情之內開玩笑,令到觀眾代入感大增,是其成功之處。
歷史
稱霸1973年香港票房總冠軍較李小龍的《猛龍過江》更高。這部電影的成功,亦令到久被國語片佔據多時的香港影壇漸漸重新落回粵語片的手中。
《七十二家房客》改編自同名舞台劇,本為1940年代的創作,諷刺對象是中國的民國政府;其後亦有人重拍,但論成績則始終未及這個1970年代的香港電影版。編導楚原把原著改編,挖苦的目標變成當時貪污成風的香港政府。電影的背景雖為1950年代至1960年代,反映的卻是1970年代的社會現象,內容切合時弊,配上當紅的影視明星主演,自然深得觀眾喜愛。
場景
細心的觀眾定會發現,這部電影的所有場景都在攝影廠內搭建而成。這種仿1940年代至1950年代荷里活片廠的拍攝制度,恰巧和這部電影的風格配合,令全片充滿舞台氣氛。正如前述,本片由舞台劇改編,看來編導亦有意保留原作神髓,運鏡和分場方面揉合舞台劇的特色,多番以中遠鏡頭和定機拍攝,演員在片中多場群戲喜歡全部走到畫面的中間大講特講,室內的場面也多以單一角度為主,部分角色的屋子,例如何守信的家,更只見室外平台,觀眾像在看舞台劇一樣,並不能從多角度觀看室內的景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