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萬興鄉(四川省成都市龍泉驛區)

萬興鄉

圖片來自網絡

中文名 : 萬興鄉

所屬地區:四川省成都市龍泉驛區

萬興鄉(已撤銷),隸屬於四川省成都市龍泉驛區,地處龍泉驛區東北部,東界金堂縣五風鎮,南與簡陽縣周家鄉和龍泉驛區同安鎮茶店鎮毗鄰,西鄰洛帶古鎮,北與青白江區人和鄉接壤,鄉人民政府駐地距區政府駐地18千米,距成都市區28千米。 區域總面積52平方千米。 截至2019年末,萬興鄉轄區戶籍人口13432人。 清光緒二年(1876年),屬萬興場。1952年,設萬興鄉。2004年,清水鄉併入萬興鄉。 截至2019年10月,萬興鄉轄1個社區、9個行政村。鄉人民政府駐萬興鄉萬興場中街1號。 2019年12月23日,撤銷萬興鄉,原萬興鄉所屬行政區域劃歸山泉鎮管轄。 2011年,萬興鄉農民人均純收入8592元,比上年增長19.4%。 2015年,全鄉實現地區生產總值5.6億元,固定資產投資10.5億元,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2.9877萬元,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955萬元;城鎮居民和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連續兩年增幅均排全區第一位。 [1]

目錄

位置境域

萬興鄉地處龍泉驛區東北部,東界金堂縣五風鎮,南與簡陽縣周家鄉和龍泉驛區同安鎮茶店鎮毗鄰,西鄰洛帶古鎮,北與青白江區人和鄉接壤,鄉人民政府駐地距區政府駐地18千米,距成都市區28千米。區域總面積52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萬興鄉地處龍泉山脈中段。地形主要由山地構成只有極少的丘陵台地。境內最高點將軍頂位於萬興鄉大灣村,海拔921米;最低點位於萬興鄉梨園村13組,海拔420米。

氣候

萬興鄉屬亞熱帶濕潤氣候,其特點是氣候溫和,四季分明,冬無嚴寒,夏無酷暑,春暖秋涼。春季氣溫回升快,溫度時高時低,易出現倒春塞。多年平均氣溫15.6℃,1月平均氣溫5.3℃,7月平均氣溫25.8℃。無霜期年平均287天。年平均日照時數1200小時。年平均降水量974毫米。

自然災害

萬興鄉主要自然災害有低溫、霜凍、乾旱、洪澇雪災、地質滑坡等。各種災害平均5-10年一遇,最嚴重的次旱災發生在2006年,乾旱時間近3個月,涉及全鄉區域,受災面積達13938畝,低溫、霜凍災情較為常見。2008年5月12日汶川特大地震,殃及本地地震房屋倒損戶達2810戶。

自然資源

萬興鄉有農業耕地面積13938畝。

人口

2011年末,萬興鄉轄區總人口11833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548人。另有流動人口188人。總人口中,男性6031人,占51%;女性5802人,占49%;14歲以下1959人,占16.56%;15~64歲7452人,占62.98%;65歲以上2422人,占20.46%。總人口中,以漢族為主,達11799人,占99.7%;有彝、蒙古、藏、壯、朝鮮、白6個少數民族,共34人,占0.3%。其中彝族17人,占少數民族人口的50%;蒙古族8人,占23.5%。2011年,人口出生率1.92‰,人口死亡率6.76‰,人口自然增長率5.16‰。 截至2017年末,萬興鄉轄區常住人口367人。 截至2019年末,萬興鄉轄區戶籍人口13432人。

經濟

綜述

2011年,萬興鄉農民人均純收入8592元,比上年增長19.4%。 2015年,全鄉實現地區生產總值5.6億元,固定資產投資10.5億元,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2.9877萬元,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955萬元;城鎮居民和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連續兩年增幅均排全區第一位。

農業

萬興鄉以種植玉米、土豆、蔬菜、水果為主。2011年,農業總產值1.8億元。糧食作物以玉米、土豆為主。2011年,萬興鄉生產糧食355噸,其中玉米68噸,土豆910噸。主要經濟作物為蔬菜、水果。蔬菜種植面積2200畝,產量33300噸,主要品種有黃瓜、西紅柿、豇豆、四季豆等,其中黃瓜9900噸,西紅柿10460噸,豇豆4689噸,四季豆3531噸;水果主要以桃子、枇杷、櫻桃、橙子為主。畜牧業以飼養生豬、兔、羊、家禽為主。生豬出欄16070頭,年末存欄4766頭;兔出欄28320隻,年末存欄7683隻;羊出欄2690隻,年末存欄1873隻;家禽出欄36萬羽,年末存欄19萬羽。

工業

萬興鄉以電力、燃氣為主。2011年,萬興鄉有工業企業3家職工250人,工業總產值0.2億元。

社會事業

教育事業

2011年末,萬興鄉有小學2所,在校生670人,專任教師57人,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100%。

文化事業

2011年末,萬興鄉有村級文化活動中心8個;各類圖書室9個,藏書2.5萬冊。

醫療衛生

2011年末,萬興鄉有院1個,村衛生站6個;病床8張,固定資產總值318.5萬元。專業衛生人員21人其中執業醫師4人,執業助理醫師1人,註冊護士3人。2011年,萬興鄉醫療機構完成診療6580人次。

社會保障

2011年,萬興鄉城鎮最低生活保障戶數11戶,人數16人,支出64896元,月人均337.8元。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戶數88戶,人數229人,支出53.7萬元,月人均195.3元;農村五保集中供養74人,農村五保分散供養38人;農村醫療救助36人次,民政部門資助參加合作醫療461人次。國家撫恤、補助各類優撫對象45人,撫恤事業費支出30萬元。五項社會保險基金收入合計80萬元。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