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萬播笛

來自 呢圖網 的圖片

中文名稱;萬播笛

簡介;布依彈唱,中國布依族曲種

歷史;早在唐朝

八音;八種民族樂器組成樂隊而得名

布依族八音坐唱在布依語中叫"萬播笛",即吹奏彈唱的意思。八音坐唱的表演形式為八人分持牛骨胡(牛角胡)、葫蘆琴(葫蘆胡)、月琴刺鼓(竹鼓)、簫筒包包鑼小馬鑼等八種樂器圍圈輪遞說唱。表演以第一人稱的"跳入"唱敘故事,以第三人稱的"跳出"解說故事,也有加入勒朗、勒尤、木葉等布依族樂器進行伴奏的情形。演唱時,男藝人多採用高八度,女子則在原調上進行演唱,這樣不僅可以產生強烈的音高和音色對比,還能增加演唱的情趣。演唱時唱腔用布依語,道白用漢語,有小嗓和平嗓之分,由樂隊人員分擔角色。曲牌有正調、正音、走音、自路板、長調、倒長調、反簧調、倒茶調、吃酒調等三十多個,可單獨演奏,也可邊奏邊唱。

表現形式有座彈唱和帶戲劇性的演彈唱等。"八音坐唱"旋律古樸流暢、悠美悅耳,常在民族節日、婚喪嫁娶、建房、祝壽等場合演奏,是深受布依族人民喜愛的民族說唱藝術形式。[1]

目錄

萬播笛 - 簡介

萬播笛即布依彈唱,中國布依族曲種。原用布依語演唱。後又用漢語彈唱。相傳清代乾隆年間由廣西傳入貴州。

布依族八音坐唱在布依語中叫"萬播笛",即吹奏彈唱的意思。

萬播笛 - 歷史

早在唐朝(另一說為起源於北宋時期)就流傳於南北盤江的貴州興義、安龍、冊亨、望謨等布依族聚居區一帶。

萬播笛 - 八音

所謂"八音",是由八種民族樂器組成樂隊而得名。通常有笛子、簫筒(無膜笛)、牛骨(馬骨)、葫蘆琴、月琴、鼓、包包鑼、小馬鑼、木葉等樂器。因其以彈唱為 主,輔以說、唱做諸功和所奏樂器而得名,是布依族戲劇文化中的一朵曲苑奇葩。

萬播笛 - 取材

內容主要取材於布依民間口頭文學,民間音樂和說唱藝術,表現出布依人民對生活的熱愛、對豐收的嚮往、對愛情的追求、對醜惡的鞭撻。因其源遠流長、婉轉優雅,民族特色濃郁而被稱為聲音活化石和天籟之音。

萬播笛 - 表演形式

一人自彈自唱,月琴為伴奏樂器。嘉慶年間發展為多人演唱形式,伴奏樂器增加了二胡木葉等。經過不斷的改革發展,有坐唱、站唱,並穿插一些舞蹈動作。曲調較簡單,通常只是1、2個曲調的反覆彈唱。唱詞質樸,多用貼切的比喻表達事物,感情細膩,委婉動聽。 布依八音坐唱由八人至16人組成,演唱時唱腔用布依語,道白用漢語,有小嗓和平嗓之分,由樂隊人員分擔角色。曲牌有正調、正音、走音、自路板、長調、倒長調、反簧調、倒茶調、吃酒調等三十多個,可單獨演奏,也可邊奏邊唱。表現形式有座彈唱和帶戲劇性的演彈唱等。

萬播笛 - 應用場合

"八音坐唱"旋律古樸流暢、悠美悅耳,常在民族節日、婚喪嫁娶、建房、祝壽等場合演奏,是深受布依族人民喜愛的民族說唱藝術形式

萬播笛 - 彈唱曲目

彈唱曲目內容廣泛,有關於天體的神話傳說,有人類與洪水猛獸的鬥爭,以及風俗人情的描繪等,尤以反映王囊仙起義的故事最為動人。 從古流傳下來的曲目不超過13首,主要有:《福滿堂》、《賀壽堂》、《戈然》、《拜堂調》、《盼郎》、《哥妹調》、《來去來》;坐唱《胡喜與南洋》片段;布依戲《撒衣定情》片段;尾曲《盛世調:昂央》等。

參考來源

  1. 布依族八音坐唱的介紹,百度知道 , 2016-0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