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三顧茅廬(趙樹森)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三顧茅廬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圖片網

《三顧茅廬》中國當代作家趙樹森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三顧茅廬

自汝南被曹操打敗,客居荊州已近七年,劉景升好善惡惡,不能用賢,上不能報國,下不能禦敵,荊襄九郡早晚淪為他人之手。而今在這偏辟新野小縣,民鮮資薄,終日無所事,關張操練兵馬,趙雲隨吾遊獵,孫乾糜竺各掌文書。北方中原正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曹操擊敗袁紹,繼而兼併冀並青幽四州,得袁紹降卒五六十萬,繼而開鑿玄武湖準備操練水軍,時時有南下吞併荊襄之意,而繼一統天下之志。而自己地盤小,軍力少,難以抗衡,劉景升又不納衷言,荊州蔡氏一族時時想排擠出我們這些客居之人。幸得徐庶為自己出謀劃策,方才心中稍安,指出自己的不足。以往的失敗是因為自己缺乏人才,孫乾糜竺是白面書生,做經史可也,而非有王佐之才,而南陽隆中賢士頗多,不乏隱士高賢,自己何不求之。臥龍鳳雛得一可安天下,如此之才讓自己如何不去請教。自認為仁義之名,布滿天下,求賢若渴。時值隆冬,自帶關羽張飛前去拜訪,漫天的風雪,踏進這深山密林,真是一派迷人之境,山舞銀蛇,原弛蠟象,高崗如彎延之龍,橫臥其間,不時裊裊炊煙升起,林中鳥兒叫聲清脆,野獸出沒其間。冰封雪雕,真是個高臥隱居之仙境。行到山崗,遠遠兩里之地就下馬步行,生怕打攪這隱士之居,走到門前,輕扣門扉,童子應聲而來,尋問得知,遠遊未歸,不知歸期。自從那日歸來,便常常記起,生怕有一絲疏漏。待到雪停風住,收拾行裝,心思此行定能一唔,了卻心中憾事。燕鵲飛舞,雪化冰消,不時驚起糜鹿從林中而躍,離崗拴馬步行,只聞朗朗讀書之聲傳出窗外,自思今日定不虛此行,尋聲而來,開門着一青春少年,料定是臥龍先生,問之,乃其弟諸葛均,言家兄出遊講學未歸,此行又算是虛走一遭。回縣之後,日思夜想,多方尋問,此行定然成功,山色微耀,紅日漸升,天朗氣清,正是拜訪人的好時節。三弟翼德因前兩次之誤,心生怨氣,怒而答道,心想定是徒有虛名,不敢相見,何必委屈自己去見,如若相見,親自去縛來便可。怒而叱之,古之聖賢皆自清高,惜文王請姜尚,自己親自驅車而行,方請出山,終成大業。故後有文王拉車八百步,此後興周八百年。而今卻辭辛勞,怎能成就功名,如若再言,可自便,聞語也無話說,靜靜的在後面跟隨。一路山色,樹青花艷,溪水淙淙而流,古道之旁,吟詩作樂者頗多。尋着聲一步步走去,方悟人生之理,在於澹泊,在於明靜。此次終於盼來相見,屏退左右,將天下之事一一訴說,先生為此做出,跨荊益而保其岩阻,西和諸戎,南撫夷越,待天下有變,可一舉收付中原的宏偉藍圖。而備自才淺德薄,敢請先生出山撫佐,終於感知知遇之恩,出山相助。後有《出師表》中先帝不已臣卑鄙,委自枉驅,三顧臣於草廬之中。終成一段千古佳話,成為歷朝歷代的君主的楷模[1]

作者簡介

趙樹森—,山東省諸城市百尺河鎮,喜愛文學。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