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上海交通大學圖書館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上海交通大學圖書館原圖鏈接來自 微博 的圖片

上海交通大學圖書館上海交通大學的直屬單位,創建於1896年,目前由分布在該校三個校區的四所分館組成,主館位於上海交通大學閔行校區。

概況

該館的服務理念為「資料隨手可得,信息共享空間;諮詢無處不在,館員走進學科;技術支撐服務,科研推進發展」,施行「藏、查、借、閱、參」一體化的服務制度。該館的發展目標是「建成服務主導型、信息立體化覆蓋的數字圖書館」。

目前,該館總面積達到6.37萬平方米,各館共有閱覽座位約6,324個。截至2010年底,該館館藏紙質文獻308萬冊,期刊5,000多種,電子期刊3.9萬多種,電子圖書182.5萬多種,學位論文155.4萬多篇,並有電子數據庫367個;多媒體館藏資源總量已達8.4TB[1] ;並支持館際互借、電子文獻、參考諮詢、文獻征訂等多種服務。

上海交通大學圖書館是國際圖聯(IFLA)的成員,並與中國國內主要圖書館、信息中心和英國、美國等地的圖書館建立了合作關係。該館還是中國高等教育文獻保障系統(CALIS)華東南地區中心,並且是上海中心圖書館交大分館、上海教育網絡圖書館管理中心,並承擔上海市高等學校圖書情報工作秘書處的責任,同時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和上海市科學技術委員會的科技查新工作站。該館擁有設在圖書館的「圖書館、情報與檔案管理」這一一級學科碩士學位的授予點,在全國為首例。

歷史

該館創建於1896年,最初僅為圖書室,1919年方有第一棟圖書館大樓,即現在徐匯校區的老圖書館。1981年7月,原香港環球航運集團主席包玉剛向交大捐資1,000萬美元建設圖書館,並以其父包兆龍命名為「包兆龍圖書館」[2] 。1985年10月,包兆龍圖書館建成並使用。閔行校區建成後,1990年又在該校區興建包玉剛圖書館,1992年10月建成。2005年又決定在閔行校區興建新館,新館於2006年3月11日奠基,2008年9月投入使用。新館建築面積約為3.5萬平方米。

視頻

上海交通大學圖書館 相關視頻

上海交通大學圖書館2018年度大數據
2016年上海交通大學圖書館數據匯

參考文獻

  1. 上海最大的圖書館,百分網,2017-9-22
  2. 包玉剛學生社會實踐基金在上海交通大學設立,中國教育新聞網,2018-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