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史第二卷
《上海史第二卷》,庫壽齡 著,朱華 譯,出版社: 上海書店出版社。
書籍是用文字、圖畫和其他符號,在一定材料上記錄各種知識,清楚地表達思想[1],並且制裝成卷冊的著作物,為傳播各種知識和思想,積累人類文化[2]的重要工具。
目錄
內容簡介
《上海史》是用英文寫成的第一部翔實記載19世紀上海租界歷史的著作,其最大特點是資料紮實。書中資料來源於工部局檔案、《北華捷報》等報紙,還有當時人的記載。書分兩卷,本書為第二卷。本卷敘述了上海英租界、英美租界到1900年為止諸多方面的歷史沿革,大致展現了這塊年輕城區快速卻又曲折甚至有點苦澀的成長過程。作者的主要關注是以工部局職權範圍為中心的市政建設、城市發展及其管理,諸如道路、橋樑、碼頭、交通、排水、供水、消防、治安、公共衛生、醫院、公墓、教育等。而在對這些內容、尤其是重大決策的過程陳述中,相關利益各方的博弈及其規則或者制度安排,往往占據突出地位。這對深入理解上海租界制度及其運行特徵是有相當有益的。卷末附索引及譯名表。
精彩書摘
第1章 導論
本書第一卷記載的歷史截止於1857年,大致涵蓋了《南京條約》和《天津條約》之間的時期。因此,整個六十年代尚待論述。
建立羅馬國家,是何等艱巨之事。(Tantae molis erat Romanam condere gentem)
要不是維吉爾[ 羅馬詩人,公元前70年-19年。]的這個提醒,我們不會深究自己的歷史。
除此之外,上海還與羅馬一樣喪失了早期的官方檔案,那裡是由於高盧人的入侵,這裡是由於英國領事館的大火。一種傳奇的興起和層累可以與另一種雷同。叛軍的進攻,對威爾斯橋的公憤,鐵橋的垮塌,都可以融會成保衛公園大橋、要求「領事大人」協助的某種賀拉斯[ 公元前509年守衛泰伯河大橋的羅馬勇士。]的故事;一千年之後,當來自新西蘭的藝術旅行家站在垮塌的大橋橫樑上描述滙豐銀行的毀滅時,戈登也許已演變成了一位庫爾提烏斯[ 傳說中的羅馬勇士。],巴富爾則成了一位羅慕路斯[ 古羅馬城的建造者,公元前771年-公元前717年。]。
......
目錄
1、導論
2、統治上海的要素
3、領事和領事館
4、法庭
5、工部局
6、土地章程
7、法租界
8、公共租界
9、太平天國叛亂
10、海關
11、稅收
12、中國居民
13、貨物捐
14、鴉片厘金
15、外灘和外灘公園
16、我們的道路
17、我們的橋樑
18、我們的教堂
19、厘金、許可證和告示
20、墓地
21、醫院
22、工部局巡捕
23、萬國商團
24、消防隊
25、肉類和菜場
26、衛生事務
27、執照
27、惡行、酗酒和某些補救
29、形形色色的滋擾
30、社會惡習
31、自來水廠
32、路燈和排水
33、電報和鐵路
34、黃包車
35、學校和教育
36、舞弊
37、工部書信館,傭人登記
38、代投票制和工部局印章
39、若干人物傳記
40、土地的登記和測繪
41、其他教育設施
42、各總會和跑馬
43、體育
44、劇院
45、報刊
46、共濟會
47、貿易
48、絲和鹽
49、輪船招商局
50、內河航行:李泰國-阿思本艦隊
51、疏浚黃浦江
52、製造局
53、登記
54、中立
55、普魯士
56、日本人
57、遊客和節慶
附錄
索引
譯名表
參考文獻
- ↑ 人類的思想家有哪些——世界十大思想家排名,傳統文化雜談,2019-11-15
- ↑ 人類文化的三種範疇,道客巴巴,2014-0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