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上海市寶山區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上海市寶山區

上海市轄區。中國重要鋼鐵工業基地之一。位於市境北部,黃浦江長江交匯處的入海口,扼上海的門戶。總面積425.18平方公里,人口59.07萬人。寶山區轄3個街道、9個鎮:吳淞街道友誼路街道張廟街道、羅店鎮、大場鎮、楊行鎮、月浦鎮、羅涇鎮、顧村鎮、高境鎮、廟行鎮、淞南鎮。

基本概況

原寶山縣南宋屬嘉定縣。明永樂十年(1412)縣境築土山,高30丈,置烽火備瞭望,為船隻航標,故稱寶山。萬曆十年(1582)土山與寶山城為海潮所毀,僅留遺址。清康熙年間於舊址西北建寶山新城,即今老寶山城。雍正三年(1725)析嘉定東境置寶山縣,縣治吳淞。1958年由江蘇省劃歸上海市。1960年析東北部分地區置吳淞區。

1988年9月在原吳淞區和寶山縣基礎上成立寶山區。區內擁有20世紀80年代初期興建的中國最大的現代化鋼鐵聯合企業——寶山鋼鐵總廠,連同上鋼一 廠、五廠,上海鋼管廠,上海鐵合金廠等,形成具全國意義的鋼鐵工業基地,並有中國最大的火力發電廠——石洞口電廠;還有市內最大的鐵路貨運站——北郊站; 沿江建有張華浜、軍工路等集裝箱碼頭及寶山裝卸作業區。全區交通方便,鄉鎮工業發達,農業已從以種植業為主轉入農、林、收、副、漁全面發展的格局,

經濟概況

經濟總量

國民經濟保持平穩快速增長。全年實現增加值321.9億元,按可比價計算比上年增長20.1%。 其中:第一產業實現增加值2.1億元,比上年下降17.5%;第二產業實現增加值153.5億元,增長20.3%;第三產業實現增加值166.3億元,增 長20.6%。三次產業結構比為0.6:47.7:51.7,各產業占經濟總量的比重與上年相比,第一產業降低0.5個百分點;第二產業降低0.9個百分 點;第三產業提高1.4個百分點。

財政收入快速增長。全年財政總收入112.4億元,比上年增長31.3%,其中,區地方財政收入63.6億元,比上年增長40.6%。區地方財政收入中,增值稅7.8億元,增長42.3%;營業稅27.6億元,增長58.4%;企業所得稅11.0億元,增長61.7%;個人所得稅2.6億元,增長50.4%;房產稅2.3億元,增長37.9%。

全年區地方財政支出70.0億元,比上年增長36.6%。區級財政支出28.2億元,增長23.9%;街鎮支出29.1億元,增長25.2%;支持經濟 支出12.6億元,增長1.4倍。地方財政支出中,基本建設支出11.3億元,增長51.1%;文教衛生事業支出11.6億元,增長24.5%;社會保障 支出3.8億元,增長18.4%。

固定資產投資

固定資產投資保持較快增長。全年完成固定資產投資總額197.1億元,比上年增長29.7%。固定資產投資總額按類別分,建設改造投資完成96.5億元,增長7.9%,占投資總額的49.0%;房地產開發投資100.6億元,增長60.9 %,占51.0 %。

從產業投向看,第二產業完成48.8億元,增長6.7%,其中工業完成48.7億元,增長6.7%;第三產業完成148.3億元,增長39.7%。二、三產業的投資比例為24.8:75.2。

從投資主體看,國有企業投資28.9億元,占14.7%;集體企業投資34.9億元,占17.7%;三資企業投資31.1億元,占15.8 %;私營及個體企業投資46.3億元,占23.5%;其他企業投資56.0億元,占28.3%。

農業

堅持「保糧穩菜、穩綠保果,減豬禽穩奶牛,積極發展優質產品,着力推進異地種養業」的農業結構調整原則,積極引導、有序推進,成效明顯。全年實現農業總產值7.3 億元。其中,種植業產值3.2億元;林業產值0.3億元;畜牧業產值1.8億元;漁業產值1.5億元;農林牧漁服務業0.5億元。全年蔬菜總上市量 15.7萬噸,水果總產量2.6萬噸,生豬出欄9.0萬頭,家禽出欄20.5萬羽,鮮蛋上市0.1萬噸,牛奶上市3.4萬噸,水產品總產量0.4萬噸。

防治禽流感、稻飛虱工作取得良好效果,確保了農業生產安全和食用農產品安全。全區禽流感免疫總數達59.5萬羽次,防治稻飛虱26萬畝次。

農業經營方式創新發展,農業產業化建 設穩步推進。積極扶持培育規模大、起點高、帶動能力強的農業龍頭企業和農業合作經濟組織。全區農業龍頭企業完成銷售額6.1億元,寶山「金籃子」農副產品 配送有限公司配送量4.2萬噸,配送額8600萬元;北部水產養殖中心出口水產品2300噸,創匯2961萬美元。新建寶山蔬菜、糧食、農機、果樹、花卉 苗木等7個農業合作經濟組織。

工業

以優化經濟結構和提高產業能級為重點,推進土地二次開發和重大項目建設,工業生產保持快速增長。全年實現工業增加值127.7億元,可比增長18.9%。完成工業銷售產值636.8億元,比上年增長22.5%。工業企業產品銷售率100.7%。

骨幹企業對全區工業增長的貢獻顯著。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銷售產值449.9億元,比上年增長22.9%,對全區工業增長的貢獻率71.7%。工業銷售產值超億元企業68戶,實現銷售產值269.2億元,增長22.3%,占全區總量的42.3%。

冶金延伸業平穩增長。全年冶金延伸業實現銷售產值254.2億元,比上年增長24.3%,占全區比重39.9%。冶金延伸業中,金屬製品業實現銷售產值 116.1億元,其中集裝箱製造業61.9億元,鋼結構業25.5億元;黑色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業44.1億元;通用設備製造業44.6億元。

工業向園區集中效應進一步顯現。至年末,「1+5」工業園區投產工業企業314戶,比上年增加57戶,實現工業銷售產值198.8億元,比上年增長24.8%,增速比全區快了2.3個百分點,占全區比重31.2%,園區集中度比上年提高2.3個百分點。

經濟發展區企業數量不斷增加,規模繼續擴大。全年實現工業銷售產值201.1億元,比上年增長36.6%,占全區總量的31.6%。

建築業

建築業有序發展。全年實現建築業增加值25.8億元。區域內三級以上資質建築業企業全年完成施工產值206.9億元,比上年增長21.5%,其中在外省 市完成施工產值92.1億元,增長58.3%。以四大冶建公司為主的部市屬建築業企業完成施工產值134.3億元,增長24.1%。

商貿業

加快商業布局與經營業態調整,促進消費增長。全年實現批發零售業增加值37.0億元,可比增長18.5%。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52.3億元,比上 年增長16.6%,其中,吃的商品零售額58.2億元,增長14.4%;穿的商品零售額13.5億元,增長7.6%;用的商品零售額75.1億元,增長 25.9%;燒的商品零售額5.5億元,增長24.3%。在各種商品的消費需求中,用的商品增長最快,全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增量中七成以上來自於用的 商品。汽車、家用電器、通訊設備和建築裝飾材料等商品需求活躍,拉動全區消費品市場快速發展。

通運輸倉儲郵政業和電信業

全區交通運輸倉儲郵政業和電信業較快發展。交通運輸倉儲郵政業全年實現增加值26.4億元,可比增長23.7%。全年區域交通運輸倉儲業實現營業收入90.1億元,其中部市屬單位35.8億元,占39.7%。

至年末,區陸上運輸管理所在冊管理的企業及個體戶5809戶,擁有運輸車輛19235輛,其中,10噸以下14378輛,10-30噸4176輛,30 噸以上681輛。全區擁有郵政支局23個,郵政所49個,郵路總長度645公里,發送函件4539萬件。年末電話總裝機容量44.4萬門;市內電話用戶 39.3萬戶,其中住宅電話用戶28.3萬戶。

房地產業

房地產開發投資較快增長。全年實現房地產業增加值30.0億元,可比增長26.1%,房地產業增加值占全區增加值的比重達到9.3%,比上年提高0.4個百分點。據房地產開發企業統計,全年完成房地產投資額100.6億元,比上年增長60.9%,占全區固定資產投資的比重51.0%;施工面積917萬平方米,增長62.5%;竣工面積286萬平方米,增長77.0%。房產交易中心數據顯示:本年實現商品房銷售面積168萬平方米;商品房銷售額103.6億元;存量房全年成交面積120萬平方米;存量房成交額64.1億元。

金融業

在國家加強和改善宏觀調控的情況下,金融機構各項存款持續增長,貸款增長趨緩。至年末全區共有銀行14家,本外幣存款餘額874.4億元,比年初增長14.0%,增加107.5億元;銀行貸款餘額475.6億元,比年初增長7.7 %,增加33.9億元,其中短期貸款171.6億元,比年初減少21.4%,中長期貸款261.4億元,增長75.7%。

旅遊業

挖掘資源,融合優勢,旅遊產業有新發展。年內成功舉辦「愛我中華紅色之旅」啟動儀式、「迎國慶—上海旅遊節花車寶山巡遊」和「宏偉鋼城,動感汽車城」主 題游。各旅遊景點全年接待遊客60.3萬人次,實現營業收入304.4萬元。至年末,全區星級賓館12家,其中四星級1家。主要飯店(賓館)實現營業收入 4.8億元,比上年增長12.0%;接待50.0萬人次,增長35%,其中接待海外旅遊者13.2萬人次,增長1.4倍。至年末,全區有旅行社27家,其 中,國際旅行社1家,國內旅行社26家,實現營業收入2.2億元;組團出遊16.5萬人次。[1]

參考文獻

  1. 上海旅遊欣欣旅遊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