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丑石(賈平凹)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丑石》中國當代作家賈平凹創作的一篇散文。

作品原文

丑石

我常常遺憾我家門前的那塊丑石呢:它黑黝黝地臥在那裡,牛似的模樣;誰也不知道是什麼時候留在這裡的,誰也不去理會它。只是麥收時節,門前攤了麥子,奶奶總是要說:這塊丑石,多礙地面喲,多時把它搬走吧。

於是,伯父家蓋房子,想以它壘山牆,但苦於它極不規則,沒稜角兒,也沒平面兒;用鏨破開吧,又懶得花那麼大力氣,因為河灘並不甚遠,隨便去掮一塊回來,哪一塊也比它強。房蓋起來,壓鋪台階,伯父也沒有看上它。有一年,來了一個石匠,為我家洗一台磨石,奶奶又說:用這塊丑石吧,省得從遠處搬動。石匠看了看,搖着頭,嫌它石質太細,也不採用。

它不象漢白玉那樣的細膩,可以鑿下刻字雕花,也不象大青石那樣的光滑,可以供來渙沙捶布;它靜靜地臥在那裡,院邊的槐蔭沒有庇覆它,花兒也不再在它身邊生長,荒草便繁衍出來,枝蔓上下,慢慢地,竟銹上了綠苔、黑斑。我們這些做孩子的,也討厭起它來,曾合夥要搬走它,但力氣又不足;雖時時咒罵它,嫌棄它,也無可奈何,只好任它留在那裡去了。

稍稍能安慰我們的,是在那石上有一個不大不小的坑凹兒,雨天就盛滿了水。常常雨過三天了,地上已經乾燥,那石凹里水還有,雞兒便去那裡喝飲。每每到了十五的夜晚,我們盼那滿月出來,就爬到其上,翹望天邊;奶奶總是要罵的,害怕我們摔下來。果然那一次就摔了下來,磕破了我的膝蓋呢。

人都罵它是丑石,它真是丑得不能再丑的丑石了。

終有一日,村子裡來了一個天文學家。他在我家門前路過,突然發現了這塊石頭,眼光立即就拉直了。他再沒有走去,就住了下來;以後又來了好些人,說這是一塊隕石,從天落下來已經有二三百年了,是一件了不起的東西。不久便來了車,小心翼翼地將它運走了。

這使我們都很驚奇!這又怪又丑的石頭,原來是天上的呢!它補過天,在天上發過熱,閃過光,我們的先祖或許仰望過它,它給了他們光明,嚮往,憧憬;而它落下來了,在污土裡,荒草里,一躺就是幾百年了?!

奶奶說:「真看不出!它那麼不一般,卻怎麼連牆也壘不成,台階也壘不成呢?」

「它是太醜了。」天文學家說。

「真的,是太醜了。」

「可這正是它的美!」天文學家說:「它是以丑為美的。」

「以丑為美?」

「是的,丑到極處,便是美到極處。正因為它不是一般的頑石,當然不能去做牆,做台階,不能去雕刻,捶布。它不是做這些小玩意兒的,所以常常就遭到一般世俗的譏諷。」

奶奶臉紅了,我也臉紅了。

我感到自己的可恥,也感到了丑石的偉大!我甚至怨恨它這麼多年竟會默默地忍受着一切?而我又立刻深深地感到它那種不屈於誤解、寂寞的生存的偉大。

《丑石》賞析

這篇借物議理的散文,藉助了一個公認為平凡的對象——一塊頑石,從而突出了文章的主題,所謂的一般性可能也有例外。作者通過強烈的對比,說明了一個道理:人們的無知,並不能掩蓋和抹殺那「默默忍受」多年,而「不屈於誤解、寂寞的生存的偉大」。表面上平淡無奇,不代表自身沒有價值。

中國的文學家似乎對石頭情有獨鍾,《西遊記》中的孫悟空化自一塊集日月精華於一身的仙石。曹雪芹的不朽之作《紅樓夢》又名《石頭記》,他筆下的石頭其實是一塊通靈寶玉。而賈平凹的《丑石》中所寫的卻的的確確是一塊石頭,一塊真正的「丑石」。

《丑石》的故事很像現代版的「和氏璧」,楚國人卞和在山中發現了一塊玉璞,他斷定其中藏有美玉,先後將其獻給厲王和武王,均被玉匠認為只是塊石頭,他因此獲罪而失去了雙腳。直到文王繼位,才「剖開頑石方知玉,淘盡泥沙始見金」,終於以和氏璧的真面目示人,使它成為一塊價值連城的寶玉。相比之下,丑石的命運似乎更悲慘一些。因為和氏璧雖不為普通玉匠所識,卻還有卞和的加意珍惜,而丑石卻從天上隕落到地上的那一刻起,便遭到了人們的白眼和咒罵。村民們沒有一個人喜歡它,大A嫌它丑而無用,既不能用來壘牆,也不能用來鋪台階、洗石磨;孩子們也因為它身上的綠苔、黑斑而漸生厭惡之情,想合夥搬走他。對於世俗的種種誤解、冷眼,丑石已默默地承受了二三百年。在某種程度上可以說,正因為丑石的異相、醜陋才表明它不同尋常的來歷:「它補過天,在天上發過熱,閃過光」。即使隕落凡間,它也保持自己的高傲、頑強,而不像一般妁頑石那樣用來做牆、做台階,用來雕刻、捶布,而是在誤解中執着地生存。

賈平凹的這篇散文語言直白、樸實,沒有在結構上刻意求新,沒有任何華麗的辭藻,平平淡淡地將一塊石頭的遭際娓娓道來。但就是這塊丑石卻能引起我們心靈上的震撼和共鳴。它不像一般的散文,僅能給我們帶來輕鬆和愉悅,它分明是一篇包含極深人生道理的哲理散文,引人深思。很多人將這篇文章看作賈平凹的夫子自道,其實從那塊「丑到極處」又「美到極處」的丑石身上,我們何嘗找不到自己的影子?

平凡的我們有時會因為自己沒有傾國傾城之貌,沒有顯赫的家庭而感到自己的渺小、卑微。殊不知一個人真正的動人之處並不在於外表和出身,而是來自內在的涵養以及人格的魅力。每個人從呱呱墜地的那一刻起,便成為掌握自己命運的主人。即使自己相貌和出身略遜於他人,我們也不必因此而自卑。因為每個人體內都蘊藏着一股巨大的潛能,只要我們充分發揮自己的能力,就會有一番作為和成就。李白曾豪邁地吟詠出「天生我材必有用」的詩句,我們也應相信天造之才,各有其用,只要我們有充分的自信,就會擁有美麗、完美的人生,因為自信的人身上會閃耀動人的光彩。

人生之路並非全由鮮花、掌聲和讚譽鋪就,在我們享受成功的喜悅之前必得經過一番礪煉。「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丑石在人間的遭遇又何嘗不是這樣一個過程呢?古往今來,凡能成就大事的人必先有一番挫折。每個人必須認清自己的能力,確定自己的人生目標並為此而不懈努力。為了實現自己的理想要學會忍受寂寞,要有丑石的堅韌和頑強,即使受到一時的冷落也堅持自己的理想,不去迎合和俯就世俗的標準。丑石就是因為沒有漢白玉的細膩,無法刻字雕花;沒有大青石的光滑,無法浣紗捶布而遭到一般世俗的譏諷。

一直以來我都堅信那句已經被人重複過千百遍的名言:「機遇只偏愛有準備的頭腦。」只要我們具有了默默承受誤解、寂寞的美德,不怨天尤人,就會在沉默與等待中使自己趨於成熟、完美。只要有真才實學,就不必依賴相貌和出身來博得大家的注意,也不必慨嘆生不逢時。出眾的才華會令自己脫穎而出,會為人生譜寫最華美的篇章。 [1]  

作者簡介

賈平凹(男)(1953—)原名賈平娃。陝西丹鳳人。上初中時「文革」爆發,因父親的原因全家受牽連,中途輟學在家務農,後還在建築工地從事過重勞動等。1972年被推薦到西北大學中文系學習。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