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一個遠去的皮影夢(鄧貴環)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一個遠去的皮影夢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圖片網

《一個遠去的皮影夢》中國當代作家鄧貴環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一個遠去的皮影夢

曾經有一個美麗的地方,那裡天空蔚藍溪流清澈,那裡玉米金黃土豆香甜,那裡鄉音親切民風醇厚。那裡,是我的老家。

老家周邊的一些村莊,會經常地上演露天電影和皮影戲,各個村莊的人們願意在任何季節任何天氣的傍晚,跋山涉水去看電影或者皮影戲。

春風襲人臉面空氣曖昧的春天,驕陽的餘熱依然灼人的夏夜,涼風習習星月閃爍的秋季,北風呼呼刮過頭頂的隆冬,哪怕黑燈瞎火,也要跑好幾公里遠——去看。

電影有專門的放映隊,十天半月就能看上一次,皮影戲就比較稀罕,得誰家過紅白喜事才會請專門的班子演上一出。

鄉親們都說,皮影戲可以消災滅難,帶來吉祥和福氣,所以遭了病災折了財的人家,就會想方設法找來皮影把式演一場。某家要演皮影戲,頭幾天就會請村裡的幹部在高音喇叭里一招呼,全村的鄉親就都聽見了。他們還呼朋引伴,招呼着自己近一些的親戚朋友,大家一傳十十傳百,在幹活收工之後,在匆匆地梳洗裝扮之後,嘻嘻哈哈急急慌慌地往演戲的主人家趕。如果這戶人家家底殷實,捨得花錢的話,請來演皮影戲的把式就是一個遠近聞名的「老把式」。要是一般人家,請來的也許就是剛學不久,表演起來還有些生疏的「學把式」。看皮影戲的人們不管是「老把式」的表演還是「學把式」的登場,大家都抱着一樣的心愿:只要是皮影戲,就一樣能夠免除災禍,降臨福祉,就一定能讓這個夜晚變得與眾不同令人回味。請的人覺得得到了保佑,看的人也跟着捎帶了一些福氣和難忘的記憶,因此看的人就都挺高興。男男女女,老老少少,老得走不動的太公太婆,也會讓孫子或者重孫牽着攙着去看。高壽的人會受到特殊的優待,主人家會遠遠看到就搬出舒服的太師椅子,還墊上一個蕎麥殼坐包,請太公太婆坐下,一邊還捧上一杯香氣馥郁的自家炒制的綠茶。

哪家屋裡有紅白喜事,也會請皮影把式來家演一場,一方面為自家祈求降臨吉祥,一方面顯示自家辦事辦得熱鬧風光。那時候演的曲目很單調,就是《楊家將》、《穆桂英掛帥》、《楊宗保招親》等僅僅限於忠良楊家的幾齣戲。表演者無論來自遠處,還是就近請來的,大多都操着濃重的鄉音,唱詞幾乎聽不分明,因此聽眾很難體會到「一口道盡千古事,雙手對舞百萬兵」的場面和氣勢,只有鼓鑼在咚咚咣咣地敲,人物借把式的口在咿咿呀呀地唱。不過不要緊,大人抽煙嗑瓜子,邊聽邊閒扯鄰里鄉親的家長里短,小孩子大呼小叫藏貓貓。戲演完了,時間也到了半夜。主人殷勤地挽留大家吃碗麵條或者拿出油炸金果麻眼兒等小吃宵夜,吃完宵夜,大家興高采烈地各自回家去。

若東家辦的是紅喜事,有時候夜間把式見看得帶勁的人少了,就隨時變換唱詞,內容取材最多的是到場的姑娘媳婦,哪一個俊俏,哪一個有風韻,就拿來現編現唱,這樣一來,走神的人們馬上回到了戲台。屏幕上還是楊宗保穆桂英,台下的人們已經笑翻了天,鼓掌的,歡呼的,喝彩的,此起彼伏熱鬧非凡,鬧得做唱詞主人公的姑娘媳婦臉兒紅得關公一般。

愛看熱鬧的小孩子,總是喜歡鑽到主人搭建起來的戲台後面去看個究竟。

戲台搭建在主人家的堂屋裡,屏幕是一方細白布,屏幕的下面是一個香火台子,台子上擺放着琳琅滿目的皮影用品,有飛禽走獸、有斧鉞刀叉、有披掛坐騎,還有些見所未見的器物,看得人們眼花繚亂。台子當中擱置着一盞明亮耀眼的汽燈,燈光照在白布上,把主人家煙熏火燎的土牆壁輝映得更見黢黑。滿屋就這一方白布顯得無比亮堂,吸引着興高采烈的看客的眼睛。

有一回坐在喧鬧的人堆里,我聽到我們村有名的「老來俏」王婆婆念叨:這是穆桂英吧,這姑娘變了模樣了,我以前看到的影子戲裡的人兒,看起來骨頭都有勁兒,是黃銅做的,黃銅做的才有勁兒。今天看到的有點軟塌,莫不是牛皮做的吧!旁邊立刻就有人答腔說皮影的材料只有牛皮的,沒有黃銅做的。王婆婆就與那答話的人爭執,說在她老家那邊,皮影就是銅做的,還列舉了誰誰是當年她娘家那邊表演皮影戲的老把式,有絕活。還講了一大串皮影戲劇目的名字,什麼《牛郎織女》、《梁山伯與祝英台》、《天仙配》、《黛玉葬花》等等,都是我那個時候非常嚮往的名目,因為在小人書里,我已經與那裡面的人物有過多次默契的對話。

婆婆的話也許是真的,當年她是跟着她祖父逃難來到我們村子的,據說是甘肅那邊的人,七十多歲的人了還天天收拾得光鮮清爽,一點不顯老,因此得了「老來俏」的美名。她的老家甘肅那邊傳說是皮影戲繁盛的集散地。那時我覺得皮影究竟是黃銅做還是牛皮做,都是無關緊要的,但是這個想法很快遭到王婆婆眯起眼睛的批評。婆婆說,黃銅做的傳的時間才長,若是其他的材料,過不了幾年,就壞掉了。現如今做皮影的人越來越少,若不用黃銅做,過些年皮影這東西還不絕種了啊!哦,原來王婆婆擔心的是皮影這門技藝會失傳呢!這一場戲看過之後,我對這個美麗而見多識廣的「老來俏」王婆婆的愛戴和敬畏,又增加了幾分。

之後出門讀書和工作了,就再也沒看過老家的皮影戲了。後來參觀過幾個皮影展館,在那裡,我的確也看到了銅和牛皮兩種材料製作的皮影人物,銅做的敲起來鈴鈴有聲,皮做的看起來油光閃亮。他們關節靈活、搖擺自如。男性線條粗獷,虎虎生威,女性柔和婉轉,眉梢袖底萬千風情。聽說那都是以前的舊物,現在很難找到了。看到它們,又想起在老家看戲的日子,那些被叫做梁山伯,或者叫做林黛玉或者別個名字的皮影人物演繹出來的人間悲喜劇,曾那麼長久那麼纏綿地盤踞過我的心靈。

如今,我們這裡早已不時興表演皮影戲來消災祈福和增添熱鬧氛圍了, 多麼懷念在老家看的皮影戲和那些看皮影戲的美麗夜晚![1]

作者簡介

鄧貴環,湖北秭歸屈原故里人。

參考資料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