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東區街道(又稱東區)隸屬於廣東省中山市,位於珠江三角洲西南部,中山市城區東部,是中共中山市委、市政府所在地,東與中山火炬高技術產業開發區、南朗鎮為鄰,南靠五桂山千秋嶺,西與石岐區相連。

截至2013年,東區街道國土總面積71.4平方公里,轄10個社區;年末戶籍人口9.58萬人,常住人口15.79萬人,有旅居5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海外華僑、港澳台同胞3萬多人,是中山市僑鄉之一。

東區街道是中山市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2013年,東區街道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62億元,比上年增長10.5%。

2020年11月,入選第三批節水型社會建設達標縣(區)名單。[1]

中文名: 東區街道

外文名: East Street

別 名: 東區

行政區類別: 街道

所屬地區: 廣東省中山市

地理位置: 珠江三角洲西南部、中山市城區東部

面 積: 71.4 km²

下轄地區: 起灣等10個社區

政府駐地: 中山市東區中山五路63號

電話區號: 0760

郵政區碼: 528403

氣候條件: 亞熱帶季風氣候

人口數量: 15.79萬(2013年末常住人口)

著名景點: 紫馬嶺公園、長江水庫遊覽區

車牌代碼: 粵T

目錄

歷史沿革

唐至德二年(公元757年)間,東區地域屬東莞縣的文順鄉管轄,後文順鄉改為香山鎮。

南宋紹興二十二年(公元1152年),香山鎮改為香山縣,東區地域屬仁厚鄉和永樂鄉管轄。

明洪武十四年(公元1381年),仁厚鄉分為仁厚坊和良字都,永樂鄉改為得能都,東區地域仍分別屬其兩都管轄。

清道光七年(公元1872年),仁厚坊與良字都合併,改為仁良都,得能都仍沿舊稱,東區地域分別屬其兩都管轄。

清光緒初年(約公元1880年),改仁良都為鎮,仁良都仍用舊稱,得能都與四大都合併,改名為東鎮。

清宣統二年(公元1910年)改鎮為區,全香山縣設9個區,仁良都改為第一區,東鎮改為第四區。

民國十四年(1925年)四月,香山縣改名為中山縣,東區地域仍屬第一區和第四區管轄。

民國十九年(1930年),全縣將各區的名稱按地方命名,一區改為仁良區,四區改為東鎮區,次年又全部恢復舊名;民國三十七年(1948年),各區設小鄉。

解放初,各區鄉仍按舊名稱。

1955年8月,一區改為沙涌區,四區改為張家邊區。

1957年3月,撤區並大鄉時,東區境地屬濠頭鄉、張家邊鄉、環城鄉。

1958年成立人民公社時,濠頭鄉命名為燎原公社,張家邊鄉命名為勝利公社,環城鄉命名為郊區公社,沙涌鄉命名為鋼鐵公社。

1958年10月,全縣合併為7個大公社,原勝利公社和濠頭公社均劃入張家邊大公社,鋼鐵公社和石岐郊區公社併入環城大公社,1959年10月石岐改為鎮。

1961年8月,恢復區建劃,下轄公社;環城區下轄環城、庫充、沙涌等公社;張家邊區下轄濠頭、長江、張家邊等公社。

1963年撤區並公社時,則劃為張家邊公社、環城公社和石岐鎮(1969年撤銷鎮)。

1983年11月,把公社改名為區公所;1986年12月將區公所改為鎮;將長江村和長江樂園合併成立長江管理區,後又將大鰲溪劃入該區管轄。

1988年1月,中山市升格為地級市,環城、張家邊、郊區、東區等劃入城區範圍內。

1988年,中山市人民政府東區街道辦事處成立,東區街道正式建立。

行政區劃

截至2013年,東區街道下轄10個社區:花苑社區、竹苑社區、桃苑社區、夏洋社區、長江三溪社區、東裕社區、起灣社區、橋崗社區、齊富灣社區、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東區街道位於中山市城區的東部,東與中山火炬高技術產業開發區、南朗鎮為鄰,南靠五桂山千秋嶺,西與北區、蓮峰區、中區相連。東區街道國土總面積71.4平方公里,中心位置大致位於北緯22°46′,東經113°17′。

地形地貌

東區街道境內有丘陵山地、沖積平原,地勢南高向北傾斜;境內有大小山丘34個,大部分在境內的長江村;疊石坑海拔222.8米,是東區街道的最高點。

氣候

東區街道地處低緯度地區,全境均在北回歸線以南,屬南亞熱帶季風氣候。境內太陽高度角度大,日照輻射能量豐富,光熱充足,終年氣溫較高;境域瀕臨南海,夏季風帶來大量水汽,成為降水的主要來源;區境內的氣候特徵主要表現為光熱充足,雨量充沛,乾濕分明,多災害性天氣。

人口民族

東區街道民族以漢族為主。截至2013年末,全區常住人口15.79萬人,其中戶籍人口9.58萬人;有常年旅居國外的海外華僑、港澳台同胞3萬多人。

自然資源

土地資源

截至2015年7月,東區街道有山地58900畝,可耕地12789畝。

水資源

東區街道水資源主要為地表水資源,境內長江水、長命水和金鐘水向北流入石岐河;在南坡建有一座容量360萬立方米的金鐘水庫,在長江村內建有1座總容量為5040萬立方米的長江水庫。

經濟概況

綜述

2012年,東區街道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55億元,比上年增長12.8%;三大產業比例為0.1∶18.9∶81。

2013年,東區街道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62億元,比上年增長10.5%;三次產業比例為0.1:13:86.9。

第一產業

2012年,東區街道實現農業總產值1551萬元,比上年減少48.3%。全年檢測蔬菜樣品2.45萬個,其中超標樣品43個;監督檢查上市畜類3.21萬頭,禽類86.58萬羽,動物產品559.8萬噸;共計發放市場及畜牧場消毒藥水2380.5公斤;市政部門完成林相改造1583畝,撫育8913畝;機械噴施藥物「森得保」完成1943畝。

2013年,東區街道實現農業總產值1778萬元,比上年增長7.8%。全年檢測蔬菜樣品2.48萬個,其中超標樣品25個,合格率99.9%;主要禽畜疫病免疫率100%。完成高致病性禽流感、雞新城疫、狂犬病等動物疫病監測325份,各項指標合格;全年轄區存欄牛37頭,上市8頭;雞存欄3.16萬羽,上市1萬羽。完成森林撫育5706畝,林相改造1583畝,防火林帶及撲火通道維修共156.56公里。

第二產業

2012年,東區街道實現工業總產值59.8億元,比上年下降11.8%,其中,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43.16億元,比上年下降13.42%。規模以上工業企業48家,增加值9.58億元,比上年下降14.4%。全鎮有外商投資企業95家。年內有1家企業進入中山市第一批企業總部名單,獲市2012年總部經濟發展專項資金49萬元。

2013年,東區街道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47.36億元,比上年增長1.34%;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10.59億元,比上年增長3.3%;全區規模以上工業企業38家;外商投資企業8家。工業固定資產投資額2.63億元,比上年增長72.3%。推出中小微企業貸款貼息扶持專項政策,對符合條件的38家企業貼息283.7萬元。

第三產業

2012年,東區街道第三產業增加值126億元,比上年增長12.3%。第三產業稅收33.53億元,比上年增長19.5%,占國地兩稅總收入的86.6%。金融業增加值29.74億元,比上年增長21.6%,占全區服務業增加值的23.6%。申報市級企業總部5家,13個在建重點項目進展順利。表彰工商企業單位共115個,頒發獎項162個,頒發獎金總額1022萬元。

2013年,東區街道實現第三產業增加值141億元,第三產業總收入509.02億元,比上年增長17%;金融業增加值37.39億元,比上年增長14.9%,占全區服務業增加值的26.54%。全年區內限額以上批零業實現銷售額8.46億元,比上年增長3.6%;限額以上住宿餐飲業銷售額4.44億元,比上年下降7.8%。推薦4家企業申報市「新三百」企業。年末全區有銀行15家,其中年內新進駐的有2家;銀行各項存款餘額815.86億元,各項貸款餘額840.76億元。

視頻

廣州東區街道獲「國際安全社區」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