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紅 (人造衛星)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東方紅(人造衛星),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始於1970年的人造衛星計劃。該系列的衛星在近地軌道或地球同步軌道上執行了多項任務:測試、遠程遙感、無線通訊、氣象觀測和科學研究。
1970年4月24日,中國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發射成功後,即提出了「三星一船」的發展規劃。通訊衛星原定由「長征二號加常規液體發動機三子級」(長征四號)來運載,後改為「長征二號加低溫液體發動機三子級」(長征三號)。1974年5月19日,周恩來總理批轉了郵電部3名青年職工(郵電部機關的黃仲玉,郵電科學研究院辦公室秘書林克平,北京郵電學院教師鍾義信)要求儘快發射通訊衛星的信《關於建設我國衛星通信的建議》,即「5·19」批示:「先將衛星通信的製造、協作和使用方針定下,然後再按計劃分工做出規劃,督促進行」[1]。副總理李先念在周恩來的這個批示後,批給余秋里。余秋里召開國家計委、國防科委、郵電部、七機部、國家廣播事業局有關領導的會議,對通信衛星有關問題進行了會商,成立了相應的幾個小組。國家計委、國防科委聯合起草了《關於發展我國通信衛星問題的報告》1975年3月30日,中央軍委常委會討論了《關於發展我國通信衛星問題的報告》並上報中央。次日毛澤東圈閱此報告。中國通信衛星項目因而稱為「331工程」。
介紹
1970年4月24日21時35分在甘肅酒泉東風靶場一舉成功,由此開創了中國航天史的新紀元,使中國成為繼蘇、美、法、日之後世界上第五個獨立研製並發射人造地球衛星的國家[2]。衛星採用自旋穩定方式。電子樂音發生器是全星的核心部分,它通過20MHz短波發射系統反覆向地面播送「東方紅」樂曲的前八小節。
研製發射
「東方紅一號」(Dong Fang Hong I/Red East 30464)衛星是中國的第一顆人造衛星,由以錢學森、潘厚仁為中心的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研製,當時共做了五顆樣星,結果第一顆衛星就發射成功。該院制定了「三星規劃」:即東方紅一號、返回式衛星和同步軌道通信衛星,而孫家棟則是當時「東方紅一號」衛星的技術負責人。1967年,黨鴻辛等人選擇了一種以銅為基礎的天線干膜,成功解決在100℃至零下100℃下超短波天線信號傳遞困難問題。「東方紅一號」衛星因工程師在其上安裝一台模擬演奏《東方紅》樂曲的音樂儀器,並讓地球上從電波中接收到這段音樂而命名。
1956年,中國把開發火箭技術納入國家十二年科學發展規劃。1957年著名科學家錢學森等積極倡議開展人造衛星的研究工作。1958年毛澤東同志發出「我們也要搞人造衛星」的號召。根據這一戰略考慮,中國科學院把研製發射人造衛星列為1958年第一次重點任務,揭開了中國向太空進軍的序幕。廣大科技工作者奮發圖強,埋頭苦幹,克服困難,完全依靠自己的力量,踏上了征服太空之路。當時受到「大躍進」影響,曾提出過研製高能推進劑運載火箭、發射重型衛星和要在1959年國慶節將中國的第一顆衛星送入太空的設想。但這種設想脫離了中國的經濟實力、科技水平和工業基礎,因而缺乏實現的可能。1959年1月21日,中國科學院黨組傳達鄧小平同志指示:衛星明後年不放,與國力不相稱。據此,調整任務部署,提出「以探空火箭練兵、空間物理探測打基礎、不斷探索衛星發展方向,籌建空間環境模擬試驗室,研究地面跟蹤接收設備」的具體方針。通過貫徹這一方針,中國在火箭技術、航天器技術、有效載荷技術、姿態控制技術、軌道設計和發射技術的研究和試驗,以及人才的培養和訓練等都取得了很大的進展
視頻
東方紅 (人造衛星) 相關視頻
參考文獻
- ↑ 我國通訊衛星發射內幕 周恩來最後的批示成轉機,搜狐,2006-06-28
- ↑ 【新中國的第一】第一顆人造衛星——東方紅一號,搜狐,2019-0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