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世界地質公園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中國世界地質公園 |
世界地質公園是以其地質科學意義、珍奇秀麗和獨特的地質景觀為主,融合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的自然公園。由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選出,此計劃在2000年之後開始推行,目標是選出超過500個值得保存的地質景觀加強保護。至2010年,中國已有24處地質公園進入教科文組織世界地質公園網絡名錄。世界地質公園作為一種資源利用方式,在地質遺蹟與生態環境保護,地方經濟發展與解決群眾就業,科學研究與知識普及,提升原有景區品位與基礎設施改造,國際交流和提高全民素質等方面顯現出綜合效益,為生態文明建設和地方文化傳承作出了貢獻,是展示國家形象的名片,促進國際合作的引擎。截至2020年7月9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地質公園總數為161個,分布在全球38個國家和地區,中國擁有41個世界地質公園,分別為:崑崙山、阿拉善沙漠、克什克騰、敦煌、五大連池、鏡泊湖,房山、延慶、泰山、雲台山、嵩山、王屋山-黛眉山、伏牛山、天柱山、黃山、神農架、張家界、中南山、雁盪山、泰寧、寧德、龍虎山、三清山、廬山、自貢、興文、蒼山、石林、織金洞、樂業-鳳山、丹霞山、雷瓊、可可托海、阿爾山、光霧山-諾水河、大別山、沂蒙山、九華山、湘西世界地質公園、張掖世界地質公園。
簡介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提出了6條定義:1:有明確邊界,有足夠大的面積,是其可為當地經濟發展服務,由一系列具特殊科學意義,稀有性和美學價值的地質遺址組成,還可能具有考古、生態學、歷史或文化價值。2:這些遺址彼此聯繫並受公園式的正式管理及保護,制定了官方的保證區域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的規劃。3:支持文化支持、,環境可持續發展的社會經濟發展,可以改善當地居民的生活條件和環境,能加強居民對居住區的認同,百合促進當地的文化復興。4:可探索和驗證被各種地質遺蹟的保護方法。5:可用來作為教育的工具,進行與地學各學科有關的可持續發展教育、環境教育、培訓和研究。6:始終處於所在國獨立司法權的管轄之下。所有國政府必須依照本國法律法規對公園進行有效管理。
評價
廣東丹霞山世界地質公園位於廣東省韶關市,其中丹霞地貌集中分布範圍180平方千米。世界上由紅色陸相砂礫岩構成的以赤壁丹崖為特色的一類地貌均被稱為丹霞地貌,丹霞山便是這類特殊地貌的命名地。丹霞山世界地質公園構成丹霞地貌的物質基礎是形成於距今約7至9千萬年前的晚白堊世的紅色河湖相砂礫岩。在距今約6500萬年前,地質公園所在地區受地球構造運動的影響,產生許多斷層和節理,同時也使整個丹霞盆地變為剝蝕地區。在距今約2300萬年開始的喜馬拉雅運動使得本區迅速抬升。在漫長的歲月中,間歇性的抬升作用使得本區的地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地球內、外力共同作用,將丹霞山區塑造成680座山石錯落有致,形象萬千。[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