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中國人眼中的朝鮮戰爭

內容簡介

本書是一本紀實文學書,以眾多蘇聯解秘檔案(即朝鮮戰爭爆發前後以及戰爭斯間斯大林、毛澤東、金日成之間的來往電報、會議記錄等)為依據,客觀形象地披露出大量中、蘇、朝三國領導層對朝鮮戰爭一系列決策的來龍去脈。還通過對眾多戰爭親歷者的採訪,揭示出戰爭的慘烈,帶來的傷害,歌頌了廣大志願軍官兵為了祖國的利益不怕艱苦,浴血戰鬥的崇高精神。

本書適合對朝鮮戰爭感興趣的讀者。從普通中國人的角度解讀朝鮮戰爭,材料豐富,內容充實。主要從三個層面介紹朝鮮戰爭:既從宏觀層面揭秘了蘇聯、中國、朝鮮、韓國領導人之間因為國家利益而進行的政治博弈,讓讀者了解朝鮮問題的由來以及中、蘇等國領導人採取的相應的符合國家利益的措施;從中觀層面,描寫了彭德懷、鄧岳、汪洋、王近山等志願軍將帥在朝鮮作戰的一些傳奇經歷;從微觀層面,刻畫了以譚秉雲、陳卓文、宋慧國等為代表的一大批志願軍戰士英勇殺敵的精彩形象。

本書主題健康積極,弘揚正能量,觀點客觀公正,擯棄歷史虛無主義思潮。既寫了在朝鮮戰爭中領導人之間的智慧較量,更着重生動地記敘許許多多的志願軍官兵在無比惡劣的條件下進行的艱苦浴血的戰鬥,歌頌他們為保家衛國而表現出的超常人的頑強、大無畏的犧牲精神。他們的這些事跡既深深感染人,又有引人入勝的可讀性。

作者長期收集國內國外資料、採訪倖存的志願軍官兵,所得到的資料大都嚴謹、客觀,而且作者在寫作上善於裁剪,長於講故事。雖然本書有80萬字,但是讀來有耳目一新的新鮮感,有打動人心的精彩故事情節,不覺得枯燥、冗長。

作者簡介

羅學蓬,男,漢族,1952年生。畢業於西南大學音樂學院,曾於四川省作協巴金文學院就讀三年,從20世紀初80年代初便活躍於中國文壇。曾在《人民文學》《當代》等雜誌上發表長中短篇小說多篇。並着有《中國遠征軍》(上下卷)《通天大案》《大河風情》《殺機四伏》《首善人家》《風聲越來越緊》《華勇營》《東方隆美爾》《螞蟻部隊》《山西王閻錫山秘事》《最後的國門》等20餘部長篇作品。發表在人民文學上的小說《山魂》由重慶市話劇院改編成6幕大型話劇,在全國話劇匯演西南片區調演中獲9項大獎。電視連續劇《斬盡殺絕》已由峨眉電影廠搬上熒屏。曾獲「四川省文學獎」、「重慶市文學獎」。曾任重慶市政協委員,重慶市江津區作協主席、名譽主席。

書評

戰爭,是政治的延伸,而戰局的發展,又必然會影響政治上的決策。 朝鮮戰爭的開始和結束我國都是在美蘇、南北朝斡旋中被迫裹挾進去,要說真正的勝利者,只有蘇聯。我們何嘗不知道,蘇聯借刀殺人,樂見其成,尤其是戰爭後期談判膠着,對於斯大林來說,最有利的局勢就是既不擴大戰爭—以免將蘇聯捲入衝突,也不實現停戰—以便把美國長期陷在朝鮮戰場這個大泥坑裡。 但新生的共和國尤其是在1950年簽訂z蘇友好同盟互助條約後要抱緊大腿必須要表表決心,同時洗清鐵托嫌疑,也是為了邊境安全必須參戰。 前三次戰役由於我軍秘密參戰、善用夜間穿插迂迴包抄,利用北朝鮮縱深有利地形,麥克阿瑟輕敵大秀表演欲,取得了相對勝利,一度南抵37線,光復漢城。雖然我們戰術有奇效,但在整個戰線上,面對美強大重機械火力我們也只能形成一線平推,不能重殲敵人的主力,志願軍只有一次成建制全殲美軍一個團的光輝戰例(北極熊兵團),離上面要求成建制全殲美軍一個師的要求還相去甚遠。

在沃克車禍,李奇微上任之後,識破我們由於後勤兵力氣候補給不足等原因而形成的"禮拜攻勢",尤其是氣候惡劣補給不足,形成大規模的非戰鬥性減員(冰雕連)【致敬】後,開始利用以坦克集群和摩托化步兵組成的特遣隊,在大批飛機掩護下,沿公路快速向我方縱深迅速穿插,搶占橋樑和渡口,配合後續部隊包圍正在向北後撤的志願軍各部,進行規模性大反攻。出現了朝鮮戰爭中我志願軍最大的悲劇--180師。

沈志華認為,朝鮮戰爭的重大失誤在於兩句話,14個字,「該出兵時未出兵,該停戰時未停戰」。「該出兵時未出兵」,是金日成的責任;「該停戰時未停戰」,則是mzd的原因。這主要是基於1953年的最終停火線和1951年的幾乎沒有多大差別,1953年美國所接受的條件兩年前也許就有可能達到。

但也要看到,在邊打邊談判的膠着後期,此時的志願軍的武器裝備經過持續不斷的更新,早已是「鳥槍換炮」,配備喀秋莎等火力和一定製空權使得補給充足情況下,在金城一役中痛擊美帝國主義走狗(偽軍)。eg.大大推進我國軍隊現代化進程!

就在我軍想乘勝追擊,在談判中爭取更大利益時(主要是涉及戰俘遣返歸還問題),斯大林死了,蘇聯新領導人明確表示不同意把戰爭再進行下去,z方則堅持要美方從實際控制線退回到「三八線」以南,以及無條件遣返全部戰俘以後才能停戰。蘇共新領導班子不同意,壓z方做出讓步,馬上停戰。而金日成則早就對停戰望眼欲。兩架馬車合力一拉,z國也就被迫放棄了自己的意見。

1953年7月27日,停戰協定簽字,這場打了三年多的戰爭終於結束。

朝鮮戰爭從始至終,都是蘇聯人在導演,何時打,何時停,也都是蘇聯人決定的。

本書在寫作後期經常出現精神錯亂的情況,東拼亂湊導致前後不一,自我否定,矛盾衝突的例子屢見不鮮,所以這本書只適合大概了解,不可用於歷史研究。可以說我是和書友們邊罵邊看完的,但不可否認,作者故事講得好,才能讓這八九百頁看得很順暢。

最不能忍受,白善燁本人或本書作者彪炳自己為大帥哥。

對,向我開炮的原型—蔣慶泉,朴達峰阻擊戰英雄—柴雲振致敬!

朝鮮戰爭的偉大意義與帶給中國人的精神財富是不可衡量的!每一個真正的中華兒女都知道—我們獲得的,遠遠超出了一個局部戰爭的意義。 [1]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