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中國農業科學院廊坊綜合試驗基地

來自 搜狐網 的圖片

中國農業科學院廊坊綜合試驗基地位於河北省廊坊市廣陽區萬莊鎮,屬於黃淮海平原區,交通便利,區域代表性較強,地力均勻一致,排灌方便,基礎設施完善。基地屬於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1],年平均溫度11.9℃,海拔18米,無霜期200天。基地現有建設用地200畝,長期租賃試驗用地1800畝,建有3600平方米生物實驗樓1座,職工宿舍、專家工作間、玻璃試驗溫室、試驗生產車間、日光溫室、曬場、綜合氣象觀測站等設施多座, 並建立完善了實驗和輔助設施。園區道路、圍牆、水、電、網絡、安防等基礎設施基本健全。作科所、蔬菜所、資劃所、生物所、飼料所、牧醫所等研究所入駐基地開展作物種質資源鑑定與創製、基因資源挖掘與利用、育種新技術與新品種培育、蔬菜花卉新品種DUS測試、玉米水肥一體化技術研發、作物功能基因挖掘及優異材料創製、水產綠色養殖體系與數字漁倉、牧草種質資源評價鑑定及新品種選育等方面研究與示範工作。

目錄

地址

河北省廊坊市廣陽區萬莊鎮伊指揮營

相關資訊

研究揭示施肥管理調控紅壤氮素轉化過程的微生物學機制

近日,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資源與農業區劃研究所土壤培肥與改良創新團隊基於紅壤旱地長期定位試驗,揭示了施肥管理調控土壤氮素[2]供應與損失途徑,為優化農田氮肥管理提供理論支撐。相關研究成果發表在《農業、生態系統與環境(Agriculture, Ecosystems & Environment)》上。

土壤有機氮解聚過程是控制氮轉化的限速步驟。近年來,越來越多研究發現微生物氮利用效率在土壤氮供應上發揮着重要作用。長期施肥會引起土壤理化性狀和微生物群落結構變化,進而調控微生物氮利用效率及氮轉化過程。然而,目前關於土壤氮素轉化過程對長期施肥管理的響應機制尚不明晰。

該研究依託紅壤旱地長期定位試驗,藉助同位素示蹤技術,解析了施用對土壤初級氮礦化、銨固持和硝化速率的調控機制。與施用化肥相比,施有機肥緩解了土壤-微生物碳氮計量不平衡,增加了氮解聚酶活性並降低了微生物氮利用效率,從而提高了初級氮礦化速率。有機肥施用通過提高微生物生物量促進銨固持,降低了銨的可利用性,從而減緩了硝化過程。

參考文獻

  1. 什麼是季風氣候 ,搜狐,2018-11-09
  2. 土壤中氮的形態和轉化 ,搜狐,2019-0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