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中國古代對於天地的記載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古代對於天地的記載

來自網絡的圖片

中國古代對於天地的記載天,也稱為皇天:關於天的文字記載最早出現在書經中,在儒家文學中被稱為昊天上帝;雖然普遍上認為天和上帝屬於同一概念,但漢學家顧立雅的研究確顯示上帝的出現更早於天。在民間,天的形象也比上帝更具有「人性」;中國古代帝皇自譽為「天之子」,北京天壇既是明清兩代帝皇祭天的所在地。[1]

據民國學術經典文庫出版的王治心著作《中國宗教思想史大綱》稱,在上古神話傳說中,「以昊天(皇天)上帝為最尊,其次則有五方帝:東方蒼帝,主木,其明曰靈威仰;南方赤帝(炎帝),主火,其名曰赤熛怒;中央黃帝,主土,其明曰樞紐;西方白帝,主金,其名曰白招據;北方黑帝,主水,其明曰葉光紀」。由此觀之,上帝只有一個,即「皇天(昊天)上帝」,位最尊。其他「帝」則有不少。當「帝」字在《詩》、《書》、《易》和鐘鼎,甲骨文中單獨使用時,一般均指「上帝」。郭沫若說:「上下本來是相對的字,有上帝一定已有下帝」。所以,上帝只有一個,把其他「帝們」稱為「下帝」似乎不算太過分。實際上,即使神話傳說中的五方帝,我們都很容易在歷史中找到他們做為「人類領袖」的影子。唯有上帝是絕對的神,是萬帝之帝,萬王之王。那麼華夏古籍中的這位「皇天(昊天)上帝」是怎樣一位上帝呢?

《詩經》記載

《詩經·大雅/周頌》:「天生蒸民,有物有則。」,明明是說「昊天上帝生養了人民,創造了萬物,定下了律法,他是創造主。」

《詩經·小雅/大雅》:「明明上天,照臨下地」、「皇哉上帝,臨下有赫」及「蕩蕩上帝,下民之辟」,明明是說上帝具有大慈愛,偉大,榮耀,權柄,永恆,無限,是萬民之主。

《詩經·大雅》:「敬天之怒,無敢戲豫;敬天之渝,無敢驅馳。昊天之明,及爾出王;昊天曰旦,及爾游衍」及「神之格思,不可度思,矧可射思」,這明明是說昊天上帝會發怒,會審判,勸人不要淫逸享樂;皇天神明,人不要肆意妄為;上帝明察秋毫,鑑察人的一切;神不可測度,豈敢怠慢。

詩經·大雅/周頌》:「帝謂文王:無然畔援,無然歆,誕先等於岸」及「帝謂文王……不識不知,順天之則」,這明明是說上帝是啟示人的上帝,他啟示文王,不要顧盼攀比,徑直登臨彼岸;不要自作聰明,順從上帝律法即可。

《詩經·大雅》:「悠悠昊天,曰父母且,無罪無辜,亂如撫」、「昊天孔昭,我生靡樂……卓彼昊天,寧不我矜?」及「莫知我艱,已焉哉!天實為之,謂之何哉!」,這明明是說人在苦難中,可以哭求上帝,質問上帝。

其他記載

《書·酒誥》周公戒康叔說:「天非虐,惟民自速辜」,《呂刑》所說:「上帝監民,罔有馨香德,刑發聞惟腥」,明明是說皇天上帝並非暴虐,人有禍難,乃自己為之,上帝是喜歡善德,不喜歡刑罰。《呂刑》中又說:「天亦哀於四方民」,是說上帝有時發怒,在震怒中仍懷慈悲之意。

《論語·泰伯》:「大哉,堯之為君!巍巍乎,惟天為大,惟堯則之!」,至聖先師孔子不是在這裡讚揚堯帝崇高,尊昊天上帝為大嗎?

《禮記·盛德》:「夫民思其德,心稱其人,朝夕祝之,升聞於皇天,上帝[音欠]焉,故永其世而豐其年。夫民惡之,必朝夕祝之,升聞於皇天,上帝不[音欠]焉,故水旱並興,災害生焉」,這明明是說,上帝是聽人禱告的上帝,人民所稱道的,早晚禱告,達於天上,上帝喜而祝福。人民所怨恨的,早晚禱告,達於天上,上帝惱而懲罰。

【皇】:huang 1.大。《詩》:「皇矣上帝。」2.君主。3.猶言顯。如皇考,皇祖。也稱皇考的省稱。4.輝煌。5.黃白色。6.美。7.儀態莊嚴。8.冠名。《禮記》:「有虞氏皇而祭。"鄭玄註:「皇,冕屬也,羽畫飾焉。」9.「凰」的本字。10.通「匡」。匡正。11.通「遑」。閒暇;游暇。12.通「況」。13.姓。春秋時齊有皇士。[2]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