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工業和信息化部中小企業局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中國工業和信息化部中小企業局承擔中小企業發展的宏觀指導,會同有關方面擬訂促進中小企業[1]發展和非國有經濟發展的相關政策和措施;促進對外交流合作,推動建立完善服務體系,協調解決有關重大問題。
相關資訊
「新時代工業和信息化發展」系列新聞發布會第十場今日舉行 介紹十年來我國製造業區域協調發展情況
工業和信息化部今日舉行「新時代工業和信息化發展」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第十場,主題是「主動服務和融入新發展格局 促進制造業區域協調發展」。本次發布會設置北京主會場和6個地方分會場。工業和信息化部規劃司司長王偉、副司長姚珺,北京市經濟和信息化局副局長彭雪海出席北京主會場,河南省工業和信息化廳廳長朱鳴、遼寧省工業和信息化廳副廳長馮文勝、上海市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總工程師張宏韜、江蘇省工業和信息化廳副廳長李鋒、廣東省工業和信息化廳副廳長吳東文、重慶市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副主任楊正華出席地方分會場,大家介紹了黨的十八大以來工業和信息化領域深入貫徹落實國家區域重大戰略和區域協調發展戰略,推動製造業區域協調發展、優化區域產業鏈布局、引導重點區域製造業集聚集群發展、加快先進制造業集群培育等方面的工作情況,並回答記者提問。發布會由工業和信息化部辦公廳一級巡視員(正局長級)程曉明主持。以下為發布會文字實錄。
程曉明:大家上午好,歡迎出席「新時代工業和信息化發展」系列新聞發布會的第10場,今天發布會的主題是「主動服務和融入新發展格局 促進制造業區域協調發展」。今天發布會設置北京主會場和6個地方分會場。在北京主會場的發布人有:工業和信息化部規劃司司長王偉先生、副司長姚珺先生,北京市經濟和信息化局黨組成員、副局長彭雪海先生。在地方分會場的發布人有:河南省工業和信息化廳黨組書記、廳長朱鳴先生,遼寧省工業和信息化廳黨組成員、副廳長馮文勝先生,上海市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總工程師張宏韜先生,江蘇省工業和信息化廳黨組成員、副廳長李鋒先生,廣東省工業和信息化廳黨組成員、副廳長吳東文先生,重慶市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黨組成員、副主任楊正華先生。請他們為大家介紹黨的十八大以來工業和信息化領域深入貫徹落實國家區域重大戰略和區域協調發展戰略,推動製造業區域協調發展、優化區域產業鏈布局、引導重點區域製造業集聚集群發展、加快先進制造業集群培育等方面的工作情況,並回答記者提問。我是本場發布會的主持人,辦公廳程曉明。
下面,首先請王偉司長作介紹。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製造業區域高質量發展取得積極成效
王偉:各位記者朋友,女士們、先生們,上午好!首先,衷心感謝大家長期以來對製造業區域發展工作的關注和支持。今天很高興和幾位省市工信部門的同事一道,與大家就十年來我國製造業區域協調發展情況進行交流。
黨的十八大以來,工業和信息化部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堅決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統籌推動全系統落實國家區域重大戰略和區域協調發展戰略,服務構建新發展格局,紮實推進制造業重大生產力布局調整優化,推動我國製造業區域高質量發展取得積極成效。
一是製造業區域發展更加協調
東部地區製造業高質量發展引領帶動作用不斷增強。2021年,東部地區製造業增加值占地區生產總值比重為30.5%,比全國平均水平高3.1個百分點,是我國智能製造發展高地,58%的智能製造示範工廠揭榜單位、53%的數字化[2]車間或智能工廠位於東部地區。中部地區先進制造業基地作用更加凸顯。通過承接東部地區產業轉移和加快培育新興產業,中部地區特色優勢產業實現跨越式發展,中部六省聚焦工程機械、智能語音、光電子信息、新材料等領域,加快培育形成一批國內領先水平的先進制造業集群。西部地區工業保持較快增長態勢。2012-2021年,西部地區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年均增速達到6.7%,是四大板塊中增速最快的,占全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比重由17.84%上升為19.21%,發展差距逐步縮小。東北地區產業升級取得新進展。2021年東北地區高新技術企業數量較2016年增加了近萬家,遼寧工業戰略性新興企業數量比2017年增長一倍。大型電站成套機組、大型壓力容器、跨音速風洞主壓縮機等大國重器不斷湧現。
二是重點區域製造業高質量發展成效顯着
京津冀三地產業轉型升級和轉移對接取得重要進展。截至2021年底,北京疏解一般製造業企業近3000家,高精尖產業增加值占地區生產總值達到30.1%。河北累計從北京、天津轉入產業活動單位達1.1萬個。雄安新區建設大踏步推進,今年實施重大項目100多個,施工現場塔吊林立、熱火朝天,預計全年投資超2000億元。新一批高質量跨區域產業合作載體正在加快形成。長三角製造業一體化發展不斷向縱深推進。長三角三省一市圍繞重點產業成立產業鏈聯盟,深化區域間產業鏈合作對接,一體化水平不斷提升。長三角地區貢獻了全國1/4的工業增加值,集成電路產業規模占全國60%、生物醫藥和人工智能產業規模均占全國1/3、新能源汽車產量占全國38%,製造業帶動作用更加突顯。粵港澳大灣區加快建設全球先進制造業發展高地。2021年,粵港澳大灣區內地9市的規上工業增加值平均增速達到11.1%,其中高技術製造業增加值增速為16.17%;規上工業企業研發投入強度達3.7%,高於全國平均2.37個百分點。擁有3家國家製造業創新中心、5.7萬家高新技術企業。成渝地區加速成為西部地區製造業增長極。2021年,四川工業增加值增長到1.54萬億元,是2012年的1.6倍,年均增速達到8%;重慶工業發展量質齊升,規上工業利潤由2012年的608億元增加至2021年的1887.5億元,全員勞動生產率由25.5萬元/人提高至41.9萬元/人。長江經濟帶、黃河流域製造業綠色發展水平明顯提升。沿長江11省市已建設1134家綠色工廠,沿黃河9省區工業用水效率高於全國平均水平,萬元工業增加值用水量約為全國平均水平的一半。
三是產業集聚集群發展水平加速提升
一批高水平的產業載體支撐區域經濟發展。依託優勢開發區、產業園區建設了445個國家新型工業化產業示範基地,這些產業示範基地涵蓋裝備製造、原材料、電子信息、軟件和信息服務等重點行業和領域,創造了全國近三成工業增加值、三成以上進出口額,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總額占全國比重近45%,成為引領帶動區域產業差異化、特色化發展的優質載體。一批有競爭力的先進制造業集群正在形成。重點培育的25個先進制造業集群主導產業產值近10萬億元,集聚了規上企業2.5萬家。2021年有17個集群產值同比增速超過兩位數;今年上半年25個集群完成產值6.2萬億元,較去年同期增長6.1%,已成為引領帶動區域製造業高質量發展、提升產業競爭力的重要力量。
同時,我們也清醒認識到,我國製造業區域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依然突出,需要下更大力氣推動解決。下一步,我們將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進一步將落實國家區域發展戰略與推進制造強國和網絡強國建設緊密結合,推動形成優勢互補、高質量發展的製造業區域協調發展格局。
參考文獻
- ↑ 劃定標準!什麼是中小企業? ,搜狐,2022-09-02
- ↑ 什麼是數字化?為什麼需要數字化?數字化的未來? ,搜狐,2022-0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