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中國教育改革和發展綱要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來自 搜狐網 的圖片

中國教育改革和發展綱要中共中央、國務院1993年2月13日發出。1996年收入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十四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上)。《綱要》共六個部分:一、教育面臨的形勢和任務;二、教育事業發展的目標、戰略和指導方針;三、教育體制改革;四、全面貫徹教育方針,全面提高教育質量;五、教師隊伍建設;六、教育經費。《綱要》提出,到本世紀末,中國教育發展的總目標是:全民受教育水平有明顯提高;城鄉勞動者的職前、職後教育有較大發展;各類專門人才的擁有量基本滿足現代化建設的需要;形成具有中國特色的、面向21世紀的社會主義教育體系的基本框架。再經過幾十年的努力,建立起比較成熟和完善的社會主義教育體系,實現教育的現代化。到本世紀末,中國要實現基本普及九年義務教育[1],基本掃除青壯年文盲,全面提高教育質量,建設好一批重點高等學校和一批重點學科。在深化教育體制改革方面,要採取綜合配套、分步推進的方針,初步建立起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政治體制和科技體制改革相適應的教育新體制。

中國教育改革和發展綱要(節選)

中國共產黨第十四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指導下,確定了九十年代我國改革和建設的主要任務,明確提出「必須把教育擺在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努力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和科學文化水平,這是實現我國現代化的根本大計」。為了實現黨的十四大所確定的戰略任務,指導九十年代乃至下世紀初教育的改革和發展,使教育更好地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特制定本綱要。

一、教育面臨的形勢和任務

(1)當前,我國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事業進入了一個新階段。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2],加快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步伐,進一步解放和發展生產力,使國民經濟整體素質和綜合國力都邁上一個新台階。這對教育工作既是難得的機遇,又提出了新的任務和要求。在新的形勢下,教育工作的任務是:遵循黨的十四大精神,以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理論為指導,堅持黨的基本路線,全面貫徹教育方針,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加快教育的改革和發展,進一步提高勞動者素質,培養大批人才,建立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和政治、科技體制改革需要的教育體制,更好地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

(2)建國四十多年來,我國教育工作取得了顯着成就。社會主義教育制度已經基本確立;教育事業有了很大發展,為社會主義建設培養了大批人才;形成了上千萬人的教師隊伍;辦學的物質條件程度不同地有所改善。特別是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教育改革逐步展開;九年義務教育開始有計劃、分階段地實施,全國已有百分之九十一人口的地區普及了小學教育;職業和技術教育得到相當程度的發展,中等職業技術學校招生和在校學生人數占高中階段學生人數的比例,均已超過百分之五十,改變了中等教育結構單一化的局面;高等教育發展較快,普通高等學校和成人高等學校在校學生已達到三百七十六萬人,初步形成了多種層次、多種形式、學科門類基本齊全的體系;形式多樣的成入教育和民族教育也得到很大發展;農村基礎教育實行地方負責、分級管理的體製取得了明顯效果,教育同科技、農業的統籌結合開始顯示出生命力;湧現出一批尊師重教並取得較大成績的地區、部門和單位。國際教育交流和合作也得到廣泛開展。我國教育工作取得的成就,是堅持改革開放的結果,體現了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是我國教育進一步改革和發展的基礎。

同時,必須看到,我國教育在總體上還比較落後,不能適應加快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需要。教育的戰略地位在實際工作中還沒有完全落實;教育投入不足,教師待遇偏低,辦學條件較差;教育思想、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程度不同地脫離實際;學校思想政治工作還需要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教育體制和運行機制不適應日益深化的經濟、政治、科技體制改革的需要。對教育工作中存在的這些問題,必須隨着經濟的發展和改革的深化,認真加以解決。

(3)四十多年來,我國教育經歷了曲折的發展歷程,為發展社會主義教育事業積累了寶貴經驗,初步明確了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體系的主要原則:第一,教育是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基礎,必須堅持把教育擺在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第二,必須堅持黨對教育工作的領導,堅持教育的社會主義方向,培養德智體全面發展的建設者和接班人。第三,必須堅持教育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與生產勞動相結合,自覺地服從和服務於經濟建設這個中心,促進社會的全面進步。第四,必須堅持教育的改革開放,努力改革教育體制、教育結構、教學內容和方法,大膽吸收和借鑑人類社會的一切文明成果,勇於創新,敢於試驗,不斷發展和完善社會主義教育制度。第五,必須全面貫徹黨和國家的教育方針,遵循教育規律,全面提高教育質量和辦學效益。第六,必須依靠廣大教師,不斷提高教師政治和業務素質,努力改善他們的工作、學習和生活條件。第七,必須充分發揮各級政府、社會各方面和人民群眾的辦學積極性,堅持以財政撥款為主、多渠道籌措教育經費。第八,必須從我國國情出發,根據統一性和多樣性相結合的原則,實行多種形式辦學,培養多種規格人才,走出符合我國和各地區實際的發展教育的路子。這些主要原則,需要在今後的實踐中進一步豐富和發展。

(4)鄧小平同志指出,實現四個現代化,科學技術是關鍵,基礎在教育。為了完成黨的十四大確定的九十年代的主要任務,必須把經濟建設轉到依靠科技進步和提高勞動者素質的軌道上來。我國企業經濟效益低、產品缺乏競爭能力的狀況之所以長期得不到改變,農業科學技術之所以得不到普遍推廣,寶貴的資源和生態環境之所以不能得到充分利用和保護,人口增長之所以不能得到有效的控制,一些不良的社會風氣之所以屢禁不止,原因固然很多,但一個重要的原因是勞動者素質低。發展教育事業,提高全民族的素質,把沉重的人口負擔轉化為人力資源優勢,這是我國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一條必由之路。

當今世界政治風雲變幻,國際競爭日趨激烈,科學技術發展迅速。世界範圍的經濟競爭、綜合國力競爭,實質上是科學技術的競爭和民族素質的競爭。從這個意義上說,誰掌握了面向二十一世紀的教育,誰就能在二十一世紀的國際競爭中處於戰略主動地位。為此,必須高瞻遠矚,及早籌劃我國教育事業的大計,迎接二十一世紀的挑戰。

面對加快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新形勢,各級政府、廣大教育工作者和全社會,必須對教育的改革和發展具有緊迫感,真正樹立社會主義建設必須們靠教育和「百年大計,教育為本」的思想,採取切實有力措施,落實教育的戰略地位,加快教育的改革和發展,開創教育事業的新局面。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