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中國普惠金融發展的減貧效應研究

來自 孔夫子網 的圖片

中國普惠金融發展的減貧效應研究》,孫瓊 著,出版社: 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

書籍是用文字、圖畫和其他符號,在一定材料上記錄各種知識,清楚地表達思想,並且制裝成卷冊的著作物[1],為傳播各種知識和思想,積累人類文化的重要工具。它隨着歷史的發展,在書寫方式、所使用的材料和裝幀形式[2],以及形態方面,也在不斷變化與變更。

目錄

內容簡介

國內外針對普惠金融的研究尚處於起步階段,從普惠金融視角探討普惠金融減貧的理論、機制及效應的研究成果較少。現有研究多從信貸約束、借貸行為、小額信貸、微型金融及傳統金融發展的角度研究金融對貧困的影響,且已積累了豐富的理論和實證研究成果,這對《中國普惠金融發展的減貧效應研究》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借鑑和啟示意義。

鑑於此,《中國普惠金融發展的減貧效應研究》將從普惠金融視角對普惠金融減貧的理論、作用機制和效應展開研究,以期豐富普惠金融與貧困減緩相關研究。

為深入研究普惠金融與貧困之間的關係,《中國普惠金融發展的減貧效應研究》遵循「普惠金融如何實現減貧一普惠金融實現貧困減緩的效果如何一如何促進普惠金融減貧」的邏輯思路,將全書分為理論梳理、作用機制闡述、現狀分析、實證檢驗四個研究層次。

首先,系統考察普惠金融減貧須基於一定的理論基礎和相應的理論框架。

《中國普惠金融發展的減貧效應研究》對普惠金融和貧困的相關理論加以梳理,釐清其理論脈絡和結構體系,為後文研究中國普惠金融發展對貧困的影響提供理論基礎和研究依據。

其次,基於金融發展理論、農村金融發展理論、貧困理論及其他相關理論,《中國普惠金融發展的減貧效應研究》進一步闡述了普惠金融減緩貧困的作用機制及其渠道。普惠金融主要通過資本積累渠道和技術進步渠道促進經濟增長、影響金融服務的資源配置、降低收入不平等程度、向社會所有階層提供多元化的金融服務等途徑減少貧困。

再次,基於Kernel密度估計及空間Markov鏈探究我國普惠金融發展的分布動態及空間趨同演進規律,並進一步通過構建農村普惠金融與農村經濟發展的系統耦合關係模型反映農村普惠金融與農村經濟發展之間的動態關聯關係,以深入了解我國普惠金融發展與農村貧困的現狀。

最後,基於普惠金融減貧的作用機理分析,《中國普惠金融發展的減貧效應研究》從宏觀層面構建普惠金融指數,微觀層面測算家庭普惠金融水平,對普惠金融減貧效率展開多角度多層次的實證檢驗研究,明晰普惠金融的直接減貧效率和間接減貧效率,並進一步探析普惠金融的微觀影響因素。

以上研究主題層層遞進、環環相扣,且從多角度充分論證了中國普惠金融發展的減貧效應問題。

參考文獻

  1. 作品、著作物與版權,道客巴巴,2014-11-09
  2. 書籍裝幀設計的分類及藝術表現形式,豆丁網,2016-08-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