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海洋學會赤潮研究與防治專業委員會
![]() |
中國海洋學會赤潮研究與防治專業委員會是我國赤潮研究與防治專業的全國性學術團體,旨在集中國內海洋界赤潮研究和防治的專家、學者和管理人員,以加強赤潮災害[1]的防治,並更好地為政府部門提供防災減災的對策和建議。
目錄
機構簡介
我國是海洋大國,也是世界赤潮多發國家之一,多年來赤潮幾乎覆蓋我國整個沿海海域,對沿海地區的海洋經濟發展、海洋生態環境造成了巨大的影響和破壞,同時對人類的健康和生命安全也造成了極大威脅。全面加強赤潮的研究、預報、預防、控制和管理工作,有效減輕赤潮災害造成的損失,是一項十分重要和緊急的任務。我國赤潮研究20世紀70年代開始,已取得長足進步和發展。"八五""九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赤潮重大項目成果豐碩,又及973、863項目的開展,更使我國赤潮的研究和防治進入了新的歷史階段。為了加強赤潮研究與防治信息的共享和交流,加強與港、澳、台地區及國際的學術、業務交流與合作,加強中國海洋學會、各分會以及地方民政、科協組織的聯繫和溝通,成立一個赤潮專業全國性學術團體勢在必行。
中國海洋學會赤潮研究與防治專業委員會的成立正是適時順勢的產物,是我國赤潮研究與防治進入進入新發展邁向新台階的標誌。它將成為廣大專業科技工作者的橋樑和紐帶,為推動我國赤潮研究、監測、防治與管理工作全面、深入開展;提高學術、技術水平,以降低赤潮爆發頻率、減小赤潮範圍和損失;並改善我國海洋生態環境,促進海洋經濟健康、穩定和可持續發展發揮重要作用,做出更大的貢獻。
相關資訊
赤潮研究與防治專業委員會第二次全體委員會議暨第二屆學術研討會
11月17日,中國海洋學會赤潮研究與防治專業委員會第二次全體委員會議暨第二屆學術研討會在上海召開。來自全國各地20多個涉海單位的60多位專家學者參加了會議。中國海洋學會常務副理事長兼秘書長陳士標出席了研討會,會議由赤潮研究與防治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李立新主持。
研討會圍繞赤潮的預報預測,重點研究討論了我國赤潮災害的現狀與防治措施,與會代表從不同角度提出了很多好的建議,會上達成的共識對我國赤潮的防治與研究具有重要意義。本次會議還邀請了國內8名相關領域的專家作了精彩的專題報告。
赤潮是全球性的海洋生態災害,據不完全統計2007年我國發生的赤潮數多於2006年,赤潮發生逐年增加態勢給國家各級海洋行政主管部門和相關單位的赤潮監視監測和預警預報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
中國海洋學會赤潮研究與防治專業委員會自2004年成立以來,在掛靠單位國家海洋局南海分局的大力支持下,先後主辦或協辦了多次大型學術交流[2]活動,為赤潮研究與防治搭建交流平台,推動了我國赤潮研究與防治工作。赤潮專委會主任委員、國家海洋局南海分局李立新局長在會上表示,作為赤潮專委會的掛靠單位,南海分局將一如既往地支持赤潮的研究與防治工作,為防災減災、促進海洋經濟和海洋資源與環境的可持續發展做出應有的貢獻。
參考文獻
- ↑ 【科普】海洋赤潮災害基本常識,搜狐,2019-06-10
- ↑ 未來的學術交流的方式,搜狐,2019-0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