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中國紋飾 - 蓮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中國紋飾-蓮(100種中國符號-25)

屬於中國古代最常見的裝飾花卉紋樣。

「蓮」成為文人筆下高歌詠嘆的對象,大多數文人驚嘆於它的清姿素容,並將其形諸筆端。

唐代詩人孟浩然的「看取蓮花凈,應方不染心」。宋代更有周敦頤愛蓮成癖,他在《愛蓮說》中寫道:

「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濁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凈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這一段盡善盡美的描寫無人不曉。[1]

蓮花小傳

漫談古代中國的蓮花紋飾,真是一部世界性的蓮族裝飾語言,各領風騷數千年。不過流傳至今,唯獨以印度傳來、佛教體系下的諸多蓮花紋飾為大宗,甚至是一見蓮花便想起佛祖的莊嚴,進而形成「蓮花即佛教」的強烈印象了。

話說世界性蓮族裝飾在中國的表現,實不外乎以下五種:

一、青銅時代的「華蓋壺」。

二、兩漢以降的「蓮花藻井」。

三、佛法無邊的「蓮花光背」。

四、香柔清淨的「蓮花座」。

五、民間巧飾的「工藝品」。[2]

荷蓮不僅是最有情趣的詩詞對象和繪畫題材,同時也是各種建築裝飾和生活器皿上最常用的圖案紋飾。[3]

早在春秋時期,荷蓮紋樣被應用於器物的裝飾,河南新鄭縣就曾出土一件青銅工藝珍品「蓮鶴方壺」;漢代宮廷建築中也有著「圓淵方井,反植荷渠」的裝飾。

瓷器上搖曳生姿

而荷蓮在中國的瓷器上也同樣搖曳生姿且流傳千年。多出現在佛教聖物上,唐五代時期則大量使用蓮瓣作為紋飾。

蓮瓣紋

起源於春秋時期,出現在各種青銅器上,多採用立體蓮瓣作壺蓋上裝飾,盛行於南北朝至宋代,流行於中國整個封建時代。而大量運用到陶瓷裝飾上面,是從魏晉南北朝時期開始,佛教當時正盛行於世,上至皇室貴族,下至黎民百姓,都沉浸在崇佛的狂熱風氣中,一直到隋唐都流行蓮瓣紋飾的陶瓷器物,足見人們禮佛、敬佛和渴望國泰民安的心靈寄託。[4]

宋元時期荷蓮紋已經成為純美的裝飾性題材。常見的有纏枝蓮、蓮瓣紋和以純國畫方法表現的寫實荷蓮紋。

時至明清,荷蓮紋飾變化無窮,不論是作器物胸腹部的主體紋,或是在口沿、頸、肩、脛、足部作輔紋,都易與器型渾然一體,因此表現形式也越來越豐富。

明承元制,重視窯業,後更於珠山置御器廠,設有司專備窯事以供御用和賞賚,較之元朝浮梁磁局,規制更宏,技術精進,所出之品,為世所珍。

青花一把蓮紋盤

永宣青花,乃中國陶瓷難以逾越之高峰。其時為弘化天朝聖德,諭遣中官鄭和七下西洋,故西下寶船之中不乏用於賞賚的青花瓷器。

其中永樂御窯各式青花大盤為當時重要賞賚瓷之一,為中外交流盛事之見證者。而其中青花一把蓮紋者為永樂御窯之經典,體量之大,燒成極艱,足可見其珍貴。[5]

明代秦蘭徵的《天啓宮詞》中載:「黃金睡鴨香柟架,明日重懸一把蓮。」是集仿王建宮詞體例,雜詠天啓一代宮闈之事。其實從明代天啓年起始,宮內每夜寢殿門既闔,內臣散歸值房,所卸衣服總掛床前架上,熏以蘭麝,名為「一把蓮」。正因為有懸掛衣物以「一把蓮」熏之明制傳統在先,而後有此紋飾畫於瓷器之上。加之蓮花本身具有「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之意,千百年來廣受人們讚譽,永樂皇帝延續這一傳統,讓御窯廠特別燒製了這種帶有蓮紋圖案的花盤,以供御用和賞賚,勉勵官吏要像一把蓮一樣集多種美德於一身。

成化鬥彩青蓮花

明代成化鬥彩以其秀雅精細聞名於世。後代各朝官窯競相追仿,尤以清雍正朝製品最為精妙,於形似之外更求神肖。[6]

雍正帝對仿成窯的重視,使得雍正鬥彩器獨步於清代,其中又以小件器風格最為俏麗典雅。高足杯,敞口、弧腹、高足。器底內壁青花書「大清雍正年制」單橫行楷書款。

仿自成化鬥彩,胎體較薄,白皙潤澤,較成化的釉面更緻密,鬥彩顏色亦鮮明些。內壁光素,外壁飾纏枝蓮紋,由青花勾勒外輪廓,釉上填黃、紅彩、綠彩,釉面上下,相互映襯,脫俗雅緻。器紋飾描繪細緻,釉彩瑩潤,為雍正鬥彩器之佳作。

粉彩荷蓮玉壺春

蓮池紋作為最常見的荷花裝飾紋樣,由來已久,宋元時期已經非常流行。時至清代,釉上裝飾盛行,蓮池紋基本採用寫實的繪畫表現形式,通過這種手法把夏日蓮池中生機盎然的景色繪製於陶瓷器皿之上,繪畫細膩,生動活潑,花和葉子隨風搖曳,讓人仿佛置身於夏日的荷塘之中,感受「荷葉五寸荷花嬌,貼波不礙畫船搖。相到薰風四五月,也能遮卻美人腰」。

清代瓷器上的荷蓮紋表現形式是最多的,總結了之前各朝各代的不同類型,許多創新搭配也非常有趣,如荷蓮紋樣與嬰戲圖案相組合,若童子睡於蓮上,包含「連生貴子」的含義;若童子腳踏蓮花則包含「步步生蓮」的寓意;與魚相組合寓意「連年有餘」;與鴛鴦組合表達「百年好合」;與鷺鷥、蘆草組合寓意「一路連科」;與如意組合寓意「連年如意」;與蝙蝠、桃子組合寓意「連年福壽」;與蓮蓬、藕組合寓意「姻和得偶」;與牡丹組合寓意「富貴和平」;蓮上托八寶寓意「蓮台上寶」;雙頭蓮花寓意「並蒂同心」;蓮花、梅花、菊花、牡丹、雜寶組合寓意「四季進寶」等等。

青銅工藝

荷蓮不僅是最有情趣的詩詞對象和繪畫題材,同時也是各種建築裝飾和生活器皿上最常用的圖案紋飾。

早在春秋時期,荷蓮紋樣被應用於器物的裝飾,河南新鄭縣就曾出土一件青銅工藝珍品「蓮鶴方壺」; [7]

「圓淵方井,反植荷渠」

在中國傳統建築(主要是寺廟等宗教建築和宮室園林等宮廷建築)裝飾中,通常在藻井中通過採用「反植荷渠」的設計樣式來表達特定的文化含義,同時這種作為文化符號的紋樣設計也具有相對固定的指代性。

《爾雅》中有這樣的記載:「荷,芙蕖,種之於員淵方井之中,以為光輝。」從上述不同記載分析,藻井所繪皆為「水物」,不僅能「厭火」,還可為增「輝」。

中國傳統建築之中的「反植荷渠」紋樣主要是對水生植物的形象描繪;其二,在建築裝飾中有選擇地考慮到了對建築有避火之意味的水生植物,具有明確的「實用」價值導向性。 [8]

紫禁城上西番蓮紋

西番蓮紋是一種植物紋樣,有「廉潔」「連綿不絕」之意,在古代應用極廣,瓷器、木雕、絲織品、建築雕刻等都常用這種紋飾。

梁思成在《中國建築史》中說:「中國後世最通用之卷草、西番草、西番蓮等等,均源於希臘Acanthus葉者也。」「Acanthus葉」即茛苕葉形的裝飾,古人將莨苕葉紋樣和中式纏枝紋結合起來,便形成了極富張力的西番蓮紋。藉以宗教文化器物為載體,再由本土匠人進行符合本國審美的再設計,並受到皇室賞識。[9]

清代西番蓮紋飾作為一種皇家使用的官式紋飾,裝飾語言趨於規範化和標準化。西番蓮紋飾形式上的適應性和與其他傳統題材紋飾的高度融合性,曾頻繁出現於陶瓷、織物、建築裝飾等領域。 [10]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