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大學社會學與人類學學院
中山大學社會學與人類學學院1981年,中山大學在全國率先復辦人類學系,梁釗韜教授任系主任,並首批覆辦社會學系,何肇發教授任系主任;同年,人類學獲博士授予權(國家首批博士點單位),社會學獲碩士授予權;人類學[1]系成為國內人類學唯一具有博士、碩士、學士三個教育層次的辦學單位。自此,人類學和社會學走上了快速發展的道路。2000年獲社會學專業博士點;2002年人類學被評為國家重點學科;2006年獲社會學博士學位授予權;2007年人類學專業通過國家重點學科複評,社會學專業被批准為廣東省重點學科、國家重點培育學科。2008年12月,人類學系、社會學與社會工作系聯合組建社會學與人類學學院。據教育部學位與研究生教育發展中心網站公布2012年學科評估高校排名結果顯示,中山大學社會學學科名列第四。
目錄
教師隊伍
學院現有專任教師62人,其中教授26人,副教授27人,高級講師1人,講師5人,教員3人。其中博士生導師22人,碩士生導師52人。此外,還有專職科研系列人員24人,科研博士後21人。師資隊伍學源結構合理,主要來自英國、美國、日本、香港和中國大陸多所著名大學,博士學位獲得者占90%。近年來,教師中 7 人入選教育部跨世紀、新世紀人才,2 人入選中央或教育部馬克思主義理論工程首席專家,1 人為長江學者特聘教授,1人獲得「長江學者獎勵計劃」青年學者稱號,1人為珠江青年學者,13 人入選廣東省高等學校「千百十工程」培養對象(其中省級 2人)。
科學研究
中山大學社會學與人類學學院具有雄厚的科研實力,學院教師秉承學術傳統,重視科研創新,在國內相關學科諸多領域處於領先水平,形成一批有特色的優勢研究方向,並取得多項重大研究成果。
特色研究方向
人類學理論與方法、族群與區域文化、民族考古學、歷史人類學、民俗與非物質遺產、宗教學與宗教人類學、應用社會學(社區研究、經濟社會學、城市社會學、消費社會學、旅遊社會學、勞工研究、社會問題與社會政策)、應用人口學(人口與社會變遷、人口流動、老齡研究、香港人口和移民研究)。
科研項目
2006至2008年,學院教師承擔了136項國家級、省部級縱向項目和政府橫向項目,10項國際合作項目(如世界銀行、LUCE、FORD基金會資助課題等),立項經費超過2400萬元,其中包括2項教育部、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5項教育部重點研究基地項目,教育部、國家社科基金項目20項,並有10餘項成果獲得省部級以上的科研。
學術論文與專著
2006~2008年,學院教師共出版專著教材37餘部,其中包括人類學4套叢書20餘本,在《社會學研究》、《考古學報》、《民族研究》、《管理世界》、《中國社會科學》、《Chinese Sociology & Anthropology》、《Elsevier Science》、《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Tourism Management》等國內外知名權威刊物公開發表論文454篇,其中SSCI收錄論文35篇,CSSCI[2]收錄論文250篇,另外還有許多文章被《中國社會科學文摘》、《新華文摘》等轉載,顯示出較強的科研實力。
視頻
中山大學社會學與人類學學院 相關視頻
參考文獻
- ↑ 人類學,不止是人類起源和發展 ,搜狐,2020-12-06
- ↑ 論文科普:什麼是北大核心、南大核心、SCI、SSCI、CSSCI?如何選擇自己的期刊? ,搜狐,2018-0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