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為什麼龍門石窟是世界國際化水平最高的石窟

國際水平石窟

來自網絡的圖片

為什麼龍門石窟是世界國際化水平最高的石窟龍門石窟曾經歷天竺(今印度)、新羅(今韓國)、吐火羅(西伯利亞)、康國(中亞)等國營造,現已發現西域樂器、歐洲紋樣、古希臘石柱等域外元素,是希臘波斯、印度和中國等多元文明交融之產物,堪稱全世界國際化水平最高的石窟。[1]

龍門石窟使石窟藝術呈現出了中國化的趨勢,是中國石窟藝術的「里程碑」。又經歷天竺、新羅、吐火羅、康國等國家營造,發現有歐洲紋樣、古希臘石柱等,堪稱全世界國際化水平最高的石窟。

龍門石窟位於河南省洛陽市,是世界上造像最多、規模最大的石刻藝術寶庫,被聯合國科教文組織評為「中國石刻藝術的最高峰」,位居中國各大石窟之首現為世界文化遺產、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

目錄

域外造像

龍門西山珍珠泉附近的新羅像龕,是韓國古代在龍門石窟的造像龕,是唐王朝與新羅國友好往來的歷史見證。新羅國與唐朝關係友好,有密切聯繫和往來,有大批留學生來唐學習,韓國8世紀中葉的石窟庵佛教造像也受到了唐朝龍門石窟造像風格的影響,所以該龕可能是到唐朝留學的新羅僧人開鑿的。

唐龍朔元年(661 年)在吐火羅故地(今阿富汗北部)置州縣,以吐火羅王為大汗都督府都督。唐朝與吐火羅國在佛教文化等方面有交流,《新唐書》、《舊唐書》 均有記載。吐火羅僧寶隆造像龕,位於龍門東山看經寺上方偏北之山腰處,龕門西北向,唐睿宗景雲元年(710年)九月一日雕造。

西域樂器

伴隨絲綢之路,中國的樂隊出現了不少的新樂器,在龍門石窟現存的17種樂器中,有9種是從西域傳來的。漢魏以來由波斯、印度通過佛教傳來了曲頸琵琶和五弦琵琶,對中國的音樂文化產生了巨大的影響。

雕刻在龍門石窟萬佛洞兩壁壁基的伎樂天女,手持曲頸琵琶,身上絲帶仿佛也隨着音樂起舞飄揚,大有不同凡俗、飄飄欲仙的神秘感覺。這些精美的樂器也讓冰冷的石窟鮮活起來,並充滿着美妙的音樂之味。

希臘石柱

愛奧尼柱式,源於古希臘,特點是比較纖細秀美,柱頭有一對向下的渦卷裝飾,愛奧尼柱由於其優雅高貴的氣質,廣泛出現在古希臘的大量建築中。

在龍門石窟賓陽中洞門券拱下雕刻一對柱頭,帶有明顯的希臘「愛奧尼亞」式柱頭痕跡,屬於古希臘愛奧尼亞風格式石柱,是典型的希臘文化藝術之一。龍門出現的這種希臘式石柱可以說是希臘、波斯、印度和中國多元文化交融之產物。

歐洲紋樣

龍門石窟的裝飾紋樣中,多有經絲綢之路傳入的西域乃至歐洲的圖案造型。古陽洞北魏龕楣常見的聯珠紋、葡萄紋、忍冬卷草紋雕刻,也傳達出西域傳統藝術題材的深遠影響。[2]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