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烏海市第十五中學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來自 搜狐網 的圖片

烏海市第十五中學坐落在烏達區四化村,是由原烏達礦務局二中、三中、四中三所學校於2006年11月21日合併而成。學校占地面積82000平方米;建築面積6700平方米。是一所政府所屬的全日制初級中學。學生來源基本是礦區子女。校園布局合理、優雅美觀,集美化、綠化、淨化、人文化、素質化於一體,營造了文明、愉悅、和諧的育人環境。

辦學規模

學校現有141名教職工,其中黨員41名,專任教師80多名。高級教師60人,中級教師62人。在區政府棚戶區改造工程的影響下,學校現有24個教學班,學生760人。

學校有標準化運動場地1個、籃球場地4個、排球場地2個。微機室2個,多媒體室1個,學校各種配套設施齊全,能夠滿足教育教學工作的需要。

辦學條件

學校占地面積79934平方米,建築總面積7346平方米,生均4.6平方米,其中教學樓面積4800平方米。學生圖書35255冊,生均 21.9冊;教師圖書9352冊,師均75.4冊。教學儀器[1]、器材配備配項率為100%,配件率為100%,學生實驗開出率為100%。學校有專任教師 88人,學歷合格88人,學歷合格率為100%,專任老師專業結構基本合理,能夠滿足教育教學的需要。

辦學特色

辦學思想——做到三個堅持:堅持黨對學校的領導;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堅持教育面向現代化、面向未來。四個全面:全面貫徹黨的教育 方針;全面提高教育教學質量;面向全體、全面發展;全面推進和實施素質教育[2]。六個一流:領導作風、教師素質、教育質量、教學設備、校容校貌、校風校紀。

辦學目標

着眼於一個「高」字,即:要力爭創品牌、創特色、創業績,使十五中成為文明窗口學校。

治校方略

建設一個團結奮進、勇於開拓的領導班子;打造一支師德好、業務精、嚴謹博學、富於開拓的品牌教師;樹立「以人為本、德法兼治、注重個性」 的教育觀念;配備服務教學、高效運作的現代化教學設備。要以「走改革之路,創特色學校」為奮鬥目標,弘揚「師德為本、努力為魂、創實績、創一流」的工作作 風,加強「校風、教風、學風」建設,培育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四有新人」。

辦學成績

學校中考成績在烏達區名列前茅;有75名學生在參加市、自治區乃至全國性 各種競賽中獲得不同等次的獎勵;有24人獲市、區兩級優秀教師、優秀班主任、優秀教育工作者、優秀黨員稱號,教師中有11人次在區、市基本功大賽、論文評比中獲獎;在參加的烏海市文藝匯演中獲得一等獎,參加的烏海市中學生體育運動會總成績第二名,學校也獲得了2007年烏海市先進。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