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樂府詩集·雜歌謠辭·悲陳陶

樂府詩集·雜歌謠辭·悲陳陶出自唐·杜甫。樂府詩集是繼《詩經·風》之後,一部總括我國古代樂府歌辭的著名詩歌總集,由宋代郭茂倩所編。現存100卷,是現存收集樂府歌辭最完備的一部。主要輯錄漢魏到唐、五代的樂府歌辭兼及先秦至唐末的歌謠,共5000多首。它搜集廣泛,各類有總序,每曲有題解。[1]

目錄

【原文】

  孟冬十郡良家子②,血作陳陶澤中水。野曠天清無戰聲③,四萬義軍④同日死。群胡歸來血洗箭,仍唱胡歌飲都市。都人回面向北啼⑤,日夜更望官軍至。

【注釋】

  ①陳陶:地名,即陳陶斜,又名陳陶澤,在長安西北。②孟冬:農曆十月。十郡:指秦中各郡。良家子:從百姓中徵召的士兵。③無戰聲:戰事已結束,曠野一片死寂。④義軍:官軍,因其為國犧牲,故稱義軍。⑤向北啼:這時唐肅宗駐守靈武,在長安之北,故都人向北而啼。

【譯文】

  初冬時節,從十幾個郡征來的良家子弟,一戰之後鮮血都灑在陳陶水澤之中。藍天下的曠野現在變得死寂無聲,四萬名兵士竟然在一日之內全部戰死。野蠻的胡兵箭鏃上滴着善良百姓的鮮血,唱着人們聽不懂的胡歌在長安街市上飲酒狂歡。長安城的百姓轉頭向陳陶方向失聲痛哭,日夜盼望唐朝軍隊打回來恢復昔日的太平生活。

【賞析】

  唐肅宗至德元年(756)冬,唐軍跟安史叛軍在陳陶作戰,唐軍四五萬人幾乎全軍覆沒。來自西北十郡(今陝西一帶)清白人家的子弟兵,血染陳陶戰場,景象是慘烈的。杜甫這時被困在長安,詩即為這次戰事而作。

  陳陶之戰傷亡是慘重的,但是杜甫從戰士的犧牲中,從沉默氣氛中,從人民流淚的悼念中,從他們悲哀的心底上仍然發現並寫出了悲壯的美。它能給人們以力量,鼓舞人民為討平叛亂而繼續鬥爭。

  這首詩的寫作,說明杜甫沒有客觀主義地展覽傷痕,而是有正確的指導思想,他根據戰爭的正義性質,寫出了人民的感情和願望,表現出他在創作思想上達到了很高的境界。[2]

歌謠概述

雜歌謠辭,是古代樂府采自民間的歌謠。其中歌是入樂的,謠雖未入樂,但是性質和樂府民歌卻相似。《樂府詩集》把樂府詩分為郊廟歌辭燕射歌辭鼓吹曲辭、橫吹曲辭、相和歌辭、清商曲辭、舞曲歌辭、琴曲歌辭、雜曲歌辭、近代曲辭、雜歌謠辭和新樂府辭12大類。[3]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