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府詩集·郊廟歌辭·織婦詞
【原文】
織婦何太忙,蠶經三臥行欲老①。蠶神女聖②早成絲,今年絲稅③抽征早。早征非是官人惡,去歲官家事戎索④。征人戰苦束刀瘡,主將勛高換羅幕⑤。繅絲織帛猶努力,變緝撩機苦難織。東家頭白雙女兒,為解挑紋嫁不得。檐前裊裊⑥遊絲上,上有蜘蛛巧來往。羨他蟲豸解緣天,能向虛空織羅網。
【注釋】
①蠶經三臥行欲老:蠶有眠性,文中的蠶種三臥之後進入四眠,四眠後即上簇結繭。古織婦往往亦為蠶婦,所以要提前做準備。②蠶神女聖:古代傳說黃帝妃嫘祖是第一個發明養蠶抽絲的人,民間奉之為蠶神,詩中稱她為「蠶神女聖」。③絲稅:唐代紡織業極為發達,荊、揚、宣、益等州均設置專門機構,監造織作,徵收捐稅。④戎索:本義為戎法,此處引申為戰事。⑤羅幕:即絲羅帳幕。⑥裊裊:搖曳、飄動的樣子。
【譯文】
織婦為什麼忙呢,原來蠶種三臥之後就要老了。織婦們誠心禱告蠶神保佑蠶兒早點出絲,因為今年官家要提前抽征絲稅。今年提前徵稅並不是因為官員橫徵暴斂,而是去年發動了戰爭。打仗艱苦,絲織品可供傷兵包紮傷口,也可製成絲羅帳幕賞給軍功赫赫的將軍。一般的繰絲織作本來已夠費力的了,織有花紋的綾羅更是難上加難。撥動織機、變動絲縷,在織品上挑出花紋極為不易,需要很高的工藝水平。培養挑紋能手實為不易,竟有巧女因手藝出眾為娘家羈留而貽誤青春。在檐前飄動的絲網上,蜘蛛來回爬動。羨慕這小蟲兒純出天性,可以自由編制羅網啊!
【賞析】
此詩作於元和十二年(817),為《樂府古題》十九首之一。雖然屬於「古題」,卻合乎白居易對新樂府的要求。即「首句標其目」,開宗明義;「其辭質而徑」,見者易諭;「其事核而實」,采者傳信;「總而言之,為君、為臣、為民、為物、為事而作,不為文而作」。此詩以荊州首府江陵為背景,描寫織婦被剝削被奴役的痛苦。全篇僅一百一十字,卻由於層次豐富,語言簡練,顯得義蘊深厚,十分耐讀。[1] 雜歌謠辭,是古代樂府采自民間的歌謠。其中歌是入樂的,謠雖未入樂,但是性質和樂府民歌卻相似。《樂府詩集》把樂府詩分為郊廟歌辭、燕射歌辭、鼓吹曲辭、橫吹曲辭、相和歌辭、清商曲辭、舞曲歌辭、琴曲歌辭、雜曲歌辭、近代曲辭、雜歌謠辭和新樂府辭12大類。[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