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九張機枸杞(郭榮)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九張機枸杞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圖片網

《九張機枸杞》中國當代作家郭榮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九張機枸杞

挎籃,雙手翻飛,筐筐紅艷艷。

六張機,枸杞果淺紅一片。果棧排列在路邊,晾曬果乾,紅霞漫天,入口醉心田。

七張機,枸杞市場展笑臉。進入市場紅浪現,人聲鼎沸,交易買賣,紅果變現錢。

八張機,枸杞加工品質優。枸杞進廠深加工,枸杞酒馨,枸杞甜香,枸杞醉人心。

九張機,養肝明目大補品。天天吃喝枸杞紅,男人精神,女人養顏,讚美聲不斷。

附:塞上江南魚米香,中寧枸杞甲天下。

中國寧夏回族自治區中寧縣是世界枸杞的發源地和正宗原產地,也是中國枸杞主產區和新品種選育、新科技研究推廣開發區,中寧枸杞有2000多年的藥用歷史,600多年的人工栽培歷史,是國務院命名的「中國枸杞之鄉」。[

歷史淵源

寧夏是枸杞原產地,栽培枸杞已有600多年的歷史,而中寧枸杞則是寧夏枸杞中之上品。中寧枸杞之所以名甲天下,其一功益於當地適於枸杞生長的土壤和晝夜溫差大的氣候;其二是利用黃河水與含有各種礦物質的清水河苦水混灌。其特定條件決定了中寧枸杞的與眾不同,中寧枸杞色艷、粒大、皮薄、肉厚、籽少、甘甜,品質超群,是惟一被載入新中國藥典的枸杞品種,國家醫藥管理局將寧夏定為全國惟一的藥用枸杞產地,引入全國十大藥材生產基地之一。。明代藥物學家李時珍在《本草綱目》第三十六卷枸杞篇中記載:「春采葉,名天精草;夏採花,名長生草;秋采子,名枸杞子;冬采根,名地骨皮。」論述了枸杞全身都是寶,並列出了數十種以枸杞為主的中藥配方。 長期以來,中寧枸杞子一直以品質純正、產量豐盈而居全國之冠。據史籍載,中寧栽培枸杞至少已有五百年的歷史,明弘治年間即被例為「貢果」。編纂於清乾隆的《中衛縣誌》稱:「枸杞寧安一帶(今寧夏中寧縣)家種杞園,各省入藥甘枸杞皆寧產也」。時人曾賦詩讚曰:「六月杞園樹樹紅,寧安藥果擅寰中。千錢一斗矜時價,決勝腴田歲早豐。」《朔方道志》中也有「枸杞寧安堡者佳」的記載。唐朝著名詩人劉禹錫曾讚譽枸杞「枝繁本是仙人杖,根老能成瑞犬形。上品功能甘露味,還知一勺可延齡。」

中寧枸杞通常每年開花兩次,夏采者稱「夏果」,秋采者謂「秋果」。鮮枸杞子色澤艷紅,似紡錘形,壯如棗核。經傳統工藝加工後,干枸杞子,久貯不腐。

歷史傳說

相傳戰國時,在秦國境內黃河南岸,香山北麓的平原上,有一青年農夫,乳名狗子,以農耕為業,娶妻杞氏,杞氏勤而賢惠,夫妻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奉養老母,勉強度日。時秦吞併六國,傾國之男丁,拓疆征戰,狗子被 召戎邊。狗子戎邊歸來,已是滿臉鬚髮。路見家鄉正鬧饑荒,田園荒蕪,路人討吃,餓殍遍地,眾鄉鄰面帶菜色,孩子嗷嗷待哺。狗子甚為惶恐,不知老母與妻子現狀如何,既到家,見老母髮絲如銀,神采奕奕,妻子面色紅潤,不像路人飢餓之狀,甚為驚訝,謂妻曰:「路見鄉鄰皆飢,唯母與爾飽滿,何也?」妻對曰:「爾從軍後,吾終日勞作,勉為生計,去今之年,蝗災澇害,顆粒無收,吾采山間紅果與母充飢,方免其餓。」其母曰:「吾若非爾媳采紅果食之,命已殞矣!」鄰人聞之,爭相採食,謂之枸杞食。

後人發覺狗妻杞氏所采山間紅果有滋陰補血、養肺健胃之功效,民間醫生采之入藥,改其名稱枸杞子。明代傑出醫藥學家李時珍所著《本草綱目》中,將寧夏枸杞列為本經上品,稱「全國入藥杞子,皆寧產也」。

食材介紹 果實橢圓形,長6~18mm,直徑6~8mm。表面鮮紅色或暗紅色,具不規則皺紋,略有光澤,頂端有花柱痕,另端有果梗痕。質柔潤,果肉厚,有粘性,內含種子25~50粒。種子扁腎形,長至2.5mm,寬至2mm,土黃色。氣微、味甜、微酸。

營養價值 含甜菜鹼(detaine)、玉蜀黍黃素(zeaxanthine)、酸漿紅素(physalein)、枸杞多糖、胡蘿蔔素、核黃素、煙酸、維生素C等。

果實中含甜菜鹼(Betaine)約0.1%;分析乾燥的果實中含鈣107毫克/克、鐵10.1毫克/克、磷208毫克/克;優質品果實中含水少於13%,脂類8.72%、還原糖34.83%、總糖37.95%;含維生素A277.06IU/克、維生素C23.1%,硫胺素0.23毫克%,核黃素0.33毫克%,菸酸1.7毫克%,尚含多種氨基酸:亮氨酸,異亮氨酸、苯丙氨酸、纈氨酸、酪氨酸,脯氨酸、丙氨酸、甘氨酸、賴氨酸和谷氯酸,還發現有枸杞胺(Lyceamin)和三甲甘氨酸。從果實中還分離出β一谷甾醇、羊毛脂固醇和薯蕷皂甙元。果皮中含酸漿紅素和玉蜀黍黃素。

從枸杞L.Chinense的葉中分離得到煙酰胺、東莨菪內酯、香莢蘭酸、睡茄內酯A、B(WithanolideA、B)和甙類如蘆丁,β一谷甾醇一D一葡萄糖甙。

一、選地整地

中寧枸杞對土壤要要求不嚴,耐乾旱、瘠薄、鹽鹼、沙荒。為獲得優質高產,宜在近水源的砂質壤土(pH值為8.0左右)上種植。秋季作物收穫後,結合整地每667平方米施有機肥5000kg,氮、磷、鉀複合肥100kg,耕深30cm以上,整平土地,並澆凍水。次春播種前,淺耕細耙,做成寬1m的平畦,畦以南北走向為好。

二、繁殖方法.

中寧枸杞繁殖能力強,可用種子、扦插、分株繁殖

(一)種子繁殖:秋季將成熟果實收穫後陰乾,存放於乾燥、冷凍的室內,至次年2月中旬,將果實搗碎,洗去果皮,選出種子,用2倍細沙混勻,堆放在冷室內,經常翻動,保持濕潤,3月下旬進行播種。

(二)扦插繁殖:扦插繁殖是中寧地區種植枸杞的主要方式。可在3月間扦插,選一年生徒長枝或強壯枝,截成10~15cm長的插條,帶3~5個芽,下端截成斜面,按株距10cm、行距20cm插入苗床土壤中,插入深度約為插條的三分之二,每穴2根,並加蓋小拱棚保溫,棚溫控制在12℃以上,地表保持濕潤,10天左右即可生根成活,成活後要保持土壤濕潤。當株高1m,有4條鬚根時定植,按每667平方米種植250株左右,株距1.2~1.5m、行距1.8~2.0m,壟植、溝植皆可。

(三)分株繁殖:可取距母株3~7cm水平根上的分櫱苗進行移栽。

三、田間管理

(一)中耕除草:一年應中耕除草5~6次,深度7~10cm。每年要進行2次翻園,以增強土壤透氣和保墒,促進根系發育。第一次在初春4月份,深度13cm,第二次在10月下旬,深翻20~25cm。

(二)施肥灌水:枸杞忌多濕與排水不良,乾旱又影響其生長結果,應及時進行澆水。開春後若干旱,則每10~15天灌水一次,采果期間,每采1~2次果需灌水一次;雨季應及時排澇;地凍前需澆灌冬水。11月中上旬,按每(667平方米)2000kg,在樹的一側開環形溝,施一次腐熟廄肥等,施後覆土、澆水。在開花結果盛期的5~6月份,追施2~3次氮肥,每株施用尿素、硫銨、硝銨等50~100克,隨即灌水。

(三)修剪整枝:一年生枸杞,定干高50~60cm,剪去頂部,在剪口下4~5cm的處,選留3~5個分布均勻、生長健壯枝條作為主枝;二年生枸杞,主枝留長30~40cm,側枝留20cm,其他有空隙的枝條留8~10cm,形成第一層樹冠;三年生以上的枸杞,主側枝留40~50cm,側枝上的枝條20~30cm,側枝上每隔15cm留一枝條,樹高不超過1.5m,樹冠直徑不超過1.5m。成型後,要經常剪去枯、病、弱枝,保持高產、穩產的樹型。

四、病害防治

中寧枸杞的抗逆性比較強,病蟲害很少發生。中寧枸杞的病害主要有黑果病和根腐病。黑果病發病初期可噴1∶120~160的波爾多液、50%可濕性退菌特1000倍液或65%可濕性代森鋅500倍液,每7~10天噴藥1次。根腐病。發病初期,可用50%的多菌靈1000~1500倍液灌根防治,或立即拔除病株,並用石灰消毒病株周圍土壤。蟲害主要有枸杞實蠅、癭蟎等。發生實蠅危害時,可噴90%敵百蟲800倍液或40%樂果乳油1500倍液防治,也可採摘病果,集中深埋;為防止癭蟎發生,春季發葉時,用40%樂果乳油1000~1500倍液噴霧,每10天1次,連續3~4次。

五、實採收

一般扦插後50~60天(6月中旬至8月上旬)開始收穫。採摘時,輕采輕放,果實存放厚度不超過5~10cm,剛採摘的鮮果,兩天內不宜在中午強光下暴曬,不能用手翻動,以防破裂,應晾至皮皺後,再曝曬至外皮干硬、果肉柔軟。[1]

作者簡介

郭榮,筆名雪松,男,漢族,大學學歷,中共黨員。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