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了解漠䳭
圖片來自123寵物網

漠䳭(學名:Oenanthe deserti)是鶲科、䳭屬小型鳥類,體長14-17厘米。雄鳥上體沙棕色,腰和尾上覆羽白色,兩翅和尾黑色,尾基部白色,眼紋白色,眉紋以下整個臉和頭側以及頦、喉黑色,其餘下體白色。雌鳥和雄鳥大致相似,但頦、喉白色,臉和頭側亦不為黑色而呈暗棕褐色。特徵明顯,野外不難識別。

漠䳭主要棲息於乾旱荒漠平原、戈壁沙丘、荒漠和半荒漠地帶,也棲息于山地裸岩、岩石灌叢草地,甚至海拔4000-5000米的荒漠和半荒漠地帶。常單獨或成對活動。地棲性,多在地上快速奔跑覓食,有時亦站在石頭上或灌木上注視着四周,當發現地面或空中有食物時,則急速飛去捕食。站立時常上下擺尾,有時身體也動。主要以甲蟲、螞蟻等昆蟲和昆蟲幼蟲為食。分布於非洲撒哈拉沙漠以北,從大西洋海岸往東,到阿拉伯西北部、高加索南部、伊朗、中亞、哈薩克斯坦南部、阿爾泰天山、喜馬拉雅山地區、帕米爾、阿富汗、克什米爾、巴基斯坦,越冬於印度西北部,往西到伊拉克、阿拉伯和非洲東北部。

目錄

形態特徵

雄鳥前額、頭頂、枕、後頸、肩、背沙皮黃色或土棕色,頭頂有一點白和微沾灰色,下背和肩更多皮黃色或棕色,腰和尾上覆羽白色或乳黃白色。尾黑色,基部白色。翅黑色,飛羽基部白色內側翅上覆羽白色,形成顯著的翅上白斑其餘翅上覆羽和飛羽具皮黃白色羽緣。前額基部白色或皮黃白色,有一寬闊的白色眉紋亦為白色,眼先、臉頰、頭側、頸側、頦、喉和上胸黑色,其餘下體白色或淡皮黃色,下胸較亮,多呈淡棕色。腋羽和翅下覆羽黑色,尖端白色。秋季換上的冬羽黑色部分具白色羽緣,眉紋不明顯,背部亦較夏羽暗,其他和夏羽相似。

雌鳥和雄鳥基本相似,但上體較灰、呈灰沙褐色,頭無黑色,臉和頭側棕褐色微沾黑色。兩翅和尾褐色,內側翅上覆羽沙皮黃色,飛羽外翈具窄的沙色羽緣,腰和尾上覆羽白色。尾黑色,基部白色。眉紋不明顯,下體從頦到尾下覆羽皮黃白色,胸和兩脅較暗較褐。 虹膜褐色,嘴、腳黑色。

大小量度 性別 體重 體長 嘴峰 翅 尾 跗蹠 雄性 17-28克 124-175毫米 12-16毫米 90-102毫米 61-75毫米 24-27毫米

雌性 17-25克 128-161毫米 11-16毫米 85-96毫米 47-68毫米 25-27毫米

繁殖方式

繁殖期5-8月。通常營巢於岩隙和廢棄的鼠類洞中。巢呈碗狀,主要由枯草莖、草根、草葉、羊毛等材料構成。巢的大小據張文廣等(1985)在中國內蒙古達茂聯合旗測量的9個巢,外徑為17.9厘米×15.9厘米,內徑6.4厘米×6.3厘米,巢高5.7厘米,巢深3.7厘米。每窩產卵4-6枚,多為5枚。卵淡藍色或翠藍綠色、鈍端有少許褐色斑點。卵的大小為17.9-21.2毫米×14.2-16.1毫米,平均為19.7毫米×15.4毫米。卵重2.4-3.0克,平均2.7克。

棲息環境

漠䳭主要棲息於乾旱荒漠平原、戈壁沙丘、荒漠和半荒漠地帶,也棲息于山地裸岩、岩石灌叢草地,甚至海拔4000-5000米的荒漠和半荒漠地帶。

生活習性

行為:常單獨或成對活動。地棲性,多在地上快速奔跑覓食,有時亦站在石頭上或灌木上注視着四周,當發現地面或空中有食物時,則急速飛去捕食。站立時常上下擺尾,有時身體也動。較沙䳭喜多石的荒漠及荒地。常棲於低矮植被。甚懼生。雄鳥在近巢處作簡短的振翼炫耀飛行。於地面齊足跳行。常飛至岩石後藏身。

叫聲:告警時作粗啞的「chrt-tt-tt」聲,叫聲為尖厲哨音。雄鳥鳴聲為重複的哀怨下降顫音「eee-ti-ti-tit」。[1]

食性:主要以甲蟲、螞蟻等昆蟲和昆蟲幼蟲為食。

遷徙:或許部分留居,部分遷徙。

分布範圍

世界

存在(居住地):阿爾及利亞、巴林、乍得、塞浦路斯、吉布提、埃及、厄立特里亞、埃塞俄比亞、伊朗、伊拉克、意大利、約旦、科威特、利比亞、馬里、毛里塔尼亞、摩洛哥、尼日爾、阿曼、沙特阿拉伯、塞內加爾、索馬里、蘇丹、敘利亞、突尼斯、阿拉伯聯合酋長國、也門。

存在(繁殖地):阿富汗、阿塞拜疆、中國、印度、以色列、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蒙古、尼泊爾、巴基斯坦、俄羅斯(東亞俄羅斯,中亞俄羅斯)、塔吉克斯坦、土耳其、土庫曼斯坦、烏茲別克斯坦、西撒哈拉。

存在(非繁殖地):卡塔爾、南蘇丹。

存在(通道):黎巴嫩。

滅絕:格魯吉亞。

遊蕩:亞美尼亞、孟加拉國、比利時、保加利亞、喀麥隆、丹麥、愛沙尼亞、芬蘭、法國、德國、直布羅陀、希臘、匈牙利、愛爾蘭、日本、肯尼亞、馬耳他、荷蘭、尼日利亞、挪威、波蘭、葡萄牙、西班牙(加那利群島)、斯里蘭卡、瑞典、瑞士、英國。 存在和起源不確定:烏干達。

中國

在中國分布於內蒙古伊克昭盟、寧夏賀蘭山、甘肅北部和西北部、青海東部和南部、陝西北部、新疆全境和西藏西部。

亞種分化

3亞種

中文名

學名

命名者及年代

漠䳭指名亞種Oenanthe deserti desertiTemminck,1825

漠䳭非洲亞種Oenanthe deserti homochroaTristram,1859

漠䳭青藏亞種Oenanthe deserti oreophilaOberholser,1900

關於亞種分化,尚有不同意見,有的學者認為青藏亞種(Oenanthe deserti oreophila)和指名亞種(Oenanthe deserti deserti)差別不大,將其列為指名亞種的同物異名,而將漠䳭分為3亞種(Ripley,in Mayr et Paynta1964;Howard and Moore 1980,1991)。但多數學者認為青藏亞種(Oenanthe deserti oreophila)應為一獨立亞種而將漠䳭分為4亞種(Dement』ev and Gladkov 1954;Vaurie 1959;鄭作新1976,1994;鄭作新等1995)。

《中國鳥類志》支持這一意見,將漠䳭分為5亞種,其中中國分布有2亞種,即漠䳭青藏亞種(Oenanthe deserti oreophila)和漠䳭蒙新亞種(Oenanthe deserti atrogularis)。兩亞種的區別主要在於青藏亞種飛羽內翈基部白色面積大,擴展到羽軸;而蒙新亞種飛羽內翈基部白色面積小,僅及羽緣。另外在分布上,青藏亞種在中國主要分布於青海東部、南部曲麻萊、柴達木盆地,新疆西部、西南部、西藏西部改則和普藍;也分布於中亞、帕米爾、克什米爾、拉達克、印度(錫金),越冬於巴基斯坦、阿富汗、伊朗、阿拉伯等地。蒙新亞種在中國主要分布於內蒙古中部伊克昭盟,寧夏賀蘭山,甘肅西北部和北部,新疆北部准格爾、馬納斯、西部天山、阿克蘇、西南部喀喇崑崙山、中部土魯番以及陝西北部;繁殖於中亞西部、阿爾泰、蒙古、高加索、阿富汗、阿拉伯,冬季也見於巴基斯坦、印度西北部、伊朗和非洲東北部。其餘中國未見有分布的亞種是指名亞種(Oenanthe deserti deserti),主要分布於阿拉伯西北部、巴勒斯坦、埃及、尼羅河右岸、蘇丹北部。非洲亞種(Oenanthe deserti homochroa),主要分布於非洲撒哈拉以北,尼羅河以西。

保護現狀

保護級別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IUCN 2016年 ver 3.1)——無危(LC)。

列入《保護遷徙野生動物物種公約》(CMS)——附錄Ⅱ。

種群現狀

全球種群數量尚未量化。據估計,歐洲種群數量為110-1100對,相當於220-2200隻成年個體(國際鳥類聯盟2015年),但歐洲占全球數量的比例不到5%。

近種區別

較為相似的是沙䳭(Oenanthe isabellina)、穗䳭(Oenanthe oenanthe)和白頂䳭(Oenanthe pleschanka)雌鳥,但它們外側尾羽均為白色具黑色端斑,尾部黑斑呈「T」字形,與漠䳭明顯有別,野外不難識別。

參考來源

  1. 漠鵖介紹123寵物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