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了解草絲竹
圖片來自王朝網

草絲竹,為禾本科玉山竹組竹類植物。該組竿矮小;枝條在竿每節上僅為1枝,或在竿下部節為1枝而中部以上各節可多至3 (5-8)枝,枝直立或上升,通常與主竿近等粗;圓錐花序頂生。該組組中國產22種。草絲竹,筍紫色,無毛,邊緣密生黃褐色小刺毛。竿供製作掃把。

目錄

形態特徵

竿柄長18-38厘米,直徑3-6毫米;節間長(2) 8-11毫米,實心。竿散生,高35-110厘米,粗1.5-2.5毫米;節間長12-15(18)厘米,竿基部節間長4-6厘米,圓筒形,幼時在節下方微粗糙或微被灰色至灰黃色小硬毛,微被白粉(在節下方尤明顯)縱向肋不發達,空腔極小而近於實心;籜環隆起初時微被淡黃褐色向下貼伏之小硬毛;竿環隆起;節內長1-2毫米。竿芽長卵形,邊緣密生灰黃色纖毛。竿一般不分枝或僅有少數具1分枝,枝直立,長約15厘米,僅具2節,節間長8-10厘米,直徑1-1.5毫米,不再分枝,幼時微被白粉。筍紫色,無毛,邊緣密生黃褐色小刺毛;籜鞘宿存,革質,淡黃褐色,長圓形,背面無毛,縱肋略可見;籜耳鐮形,緊貼抱竿,紫色,長2.5毫米,寬約1毫米,易脫落,邊緣具數條淡褐色微彎曲易脫落的繸毛,長2-3毫米;籜舌截形,無毛,高約1毫米;籜片三角狀披針形,外翻,無毛,縱肋不甚明顯,邊緣微內卷,極易自籜鞘上脫落。

小枝具3-5葉;葉鞘長4.5-7厘米,縱肋不甚明顯,上部縱脊極顯著,邊緣無纖毛;葉耳橢圓形,紫色,邊緣具數條黃褐色微彎曲的繸毛,長3-5毫米,放射狀開展;葉舌截形,高不及1毫米,上緣微具裂缺,外葉舌初時具灰色至灰褐色小硬毛;葉柄長2-4毫米;葉片披針形,厚紙質,長(6) 11-16厘米,寬(9) 14-22毫米,先端漸尖,基部圓形或廣楔形,下表面灰綠色,兩面均無毛,次脈4-7對,小橫脈較清晰,葉緣初時具灰白色小鋸齒,以後近於平滑。圓錐花序頂生,長8-25厘米,稍密集,分枝單一或成對,直立,光滑或被稀疏纖毛;小穗有短柄或幾無柄,狹窄,含 (2) 5-6朵小花;小穗軸節間長僅為小花的一半,粗糙,頂端邊緣具極短的絹毛;穎2片,卵狀披針形,近等大,長6-7毫米,淡黃色,先端急尖,具7-9脈,上端具小纖毛;外稃長10-11毫米,卵狀披針形,先端急尖,深綠色至淡紅綠色,背面稍粗糙,具9脈;內稃近於無脈,上端邊緣具纖毛;鱗被3片細小,膜質,卵狀披針形,被長柔毛;花葯線形.長6毫米,淡白色;柱頭2或3,長3毫米,短羽毛狀。筍期8-9月,花期6月。[1]

主要價值

竿供製作掃把。

分布範圍

產雲南東部。海拔2000-2300米,生于山頂部之荒山。模式標本采自羅平。

參考來源

  1. 草絲竹王朝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