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三個節氣-驚蟄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三個節氣-驚蟄

驚蟄,古稱「啓蟄」,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三個節氣,更是干支歷卯月的起始;每年3月4日~7日(農歷每年二月初一前後),太陽到達黃經345度時為驚蟄節氣。[1]

歷書記載:「斗指丁為驚蟄,雷鳴動,蟄蟲皆震起而出,故名驚蟄。」驚蟄的意思是天氣回暖,春雷始鳴,驚醒蟄伏於地下冬眠的昆蟲。[2]

驚蟄是日驚蟄,雷發東隅,潛蟄驚出。此時節,暖風細雨,草木蔓發,鳥蟲鳴啾,步入山徑或弄泉玩石,或漱齒濯足,林澗拾松枝汲山泉,焚妙香煮苦茗最為愜意,與麝犢共臥於松柏豐草間,與鶴雛共舞於百花深處。

唐代詩人韋應物- 微雨眾卉新,一雷驚蟄始。 田家幾日閒,耕種從此起。[3]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

「二月節……萬物出乎震,震為雷,故曰驚蟄,是蟄蟲驚而出走矣。」[4]

這時天氣轉暖,漸有春雷,動物入冬藏伏土中,不飲不食,稱為「蟄」,而「驚蟄」即上天以打雷驚醒蟄居動物的日子。這時中國大部分地區進入春耕季節。

漢朝第六代皇帝漢景帝的諱為「啓」,為了避諱而將「啓」改為了意思相近的「驚」字。該節氣在歷史上也曾被稱為「啓蟄」。《夏小正》曰:「正月啓蟄」。在現今的漢字文化圈中,日本仍然使用「啓蟄」這個名稱。

驚蟄雷鳴最引人注意。如「未過驚蟄先打雷,四十九天雲不開」。驚蟄節氣正處乍寒乍暖之際,根據冷暖預測後期天氣的諺語有:「冷驚蟄,暖春分」等。驚蟄節的風也有用來作預測後期天氣的依據。如「驚蟄刮北風,從頭另過冬」、"驚蟄吹南風,秧苗遲下種"。

物候桃始華:,果名,花色紅,是月始開。倉庚鳴:庚,亦作鶊,黃鸝也。

《詩》所謂「有鳴倉庚」是也。鷹化為鳩:鷹,蟄鳥也,鷂鸇之屬;鳩,即今之布穀。

這個節氣在農忙上有著相當重要的意義。把它視為春耕開始的日子。唐詩有雲:"微雨眾卉新,一雷驚蟄始。田家幾日閒,耕種從此起。"農諺也說:"過了驚蟄節,春耕不能歇"、"九盡楊花開,農活一齊來。"

驚蟄三候

一侯桃始華,二侯倉庚鳴,三侯鷹化為鳩。[5]

一侯桃始華

桃花的花芽在嚴冬時蟄伏,於驚蟄之際開始開花。陽和發生,自此漸盛;

二候倉庚鳴

倉庚,即黃鸝,黃鸝鳴叫,動物開始求偶;

三候鷹化為鳩

鷹,鷙鳥也。此時鷹化為鳩,至秋則鳩復化為鷹。有人認為,鷹每年二、三月飛返北方繁殖,已經不見跡影。只有斑鳩飛出來,於是古人以為春天的斑鳩是由秋天的老鷹變化出來的。

節氣,吃食的講究

由於春季與肝相應,如養生不當則可傷肝。驚蟄時節人體的肝陽之氣漸昇,陰血相對不足,養生應順乎陽氣的生發,萬物始生的特點,使自身的精神、情志、氣血也如春日一樣舒展暢達,生機盎然。[6]

從飲食方面來看,驚蟄時節飲食起居應順肝之性,助益脾氣,令五臟和平。宜多吃富含植物蛋白質、維生素的清淡食物,大家可根據各人體質選擇如豆腐、油菜、慈姑、白蘿卜、扁豆、包菜、蠶豆、洋蔥、紫菜、荸薺、白果、枇杷、芝麻、蜂蜜、甘蔗、桃仁等。日常煮食各種粥類,如糯米、薏苡仁、紅小豆、黑豆、大棗、花生、黃豆煮粥。也可選用一些活血養氣之藥品褒湯飲用 。少食肥甘厚味、飲料、酒類之品,且每餐不宜過飽。[7]

養身之道

《黃帝內經》曰:「春三月,此謂發陳。天地俱生,萬物以榮。夜臥早起,廣步於庭,披發緩行,以便生志。」其意是,春季萬物復蘇,應該早睡早起,散步緩行,可以使精神愉悅、身體健康。這概括了驚蟄養生在起居方面的基本要點。[8]

中醫認為,人體發病的主要原因,取決於體質的不同,也就是說體質決定著對某些致病因素的易感性。如何改變不良的體質狀態,是我們應該關心的問題。這里我們要說的是,體質不是固定不變的,即使在同一環境中,只要本著積極的生活態度,採取積極的養生措施,是可以糾正體質上的偏頗,達到延年益壽的目的。 [9]

驚蟄習俗

此時天氣日漸回溫,時有春雷,開始進入春耕時期,故有「到了驚蟄節,鋤頭不停歇」的說法。中國民間各地紛紛出現許多有趣且應景的傳統習俗。[10]

祭白虎化解是非

相傳白虎每年皆在「驚蟄」這天出來覓食,開口噬人,若不小心「犯白虎」則會招致不順,常有小人興波作浪直到年終,人們為求自保,當日會繪製面露獠牙的紙老虎,並以肥豬血祭祀,使其吃飽後不再出口傷人,並以豬肉抹在紙老虎嘴上,使之充滿油水,不能張口說人是非。

打小人驅趕霉運

在「驚蟄」當日,因平地一聲雷,喚醒所有冬眠的動物,故人們會手持清香、艾草、煙燻家中四角,驅趕蛇、蟲、蚊、鼠和霉味,另出現「拍打對頭人」的有趣畫面,一邊用木拖鞋拍打紙公仔,一邊嘴裡振振有詞:「打你個小人頭,打到你有氣冇定抖,打到你食親野都嘔」的咒語,驅趕身旁的小人瘟神,宣洩內心的不滿。

吃梨

這個習俗源於何時已無跡可尋,傳聞晉商渠家用潞麻、梨換取粗布、紅棗,從中贏利並日久致富,而在祁縣定居下來。清代雍正年間,第十四代子孫渠百川之父適逢「驚蟄」當日拿梨給他吃,並述說先祖販梨創業歷經艱辛的過程作為勉勵,流傳至今深具「離家創業,努力榮祖」的意涵。從養生一面來說,因驚蟄氣候乍暖還寒,容易使人口乾舌燥,故吃梨生津潤肺。

炒蟲

廣西金秀縣的瑤族地區,驚蟄當日家家戶戶皆要品嚐「炒蟲」,此「蟲」並非蠕動的蟲,乃是以「玉米」象徵,炒熟後,全家人圍坐一起品嚐,一面吃還得一面叫喊:「吃炒蟲了!吃炒蟲了!」有時為講求盡興還會來場吃炒蟲比賽,誰吃得最快,嚼得最響,大家就一同祝賀他為消滅害蟲立了大功,十分有趣!

視頻

  1. 驚蟄 #中國傳統文化 二十四節氣_農業諺語_驚蟄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