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二層坪水圳一景
圖片來自二層坪水橋臉書


二層坪水圳位於台灣台東縣鹿野鄉。二層坪水圳(豐源圳十支線)位於鹿野鄉坪頂路旁,供應瑞隆村二層坪地區農田用水,因年久失修、供水不穩,台東農田水利會102年斥資重新建造;其中拱橋貼磚造型使農田美景無阻礙,並採高架水橋設計,加上水圳與路面造成的視覺落差,而有鹿野水往上流之稱,成為當地新景點。[1]

而水圳之上的二層坪水橋仿糯米橋形式建造,並輔以文化石修飾橋面,兩端橋台擋土牆採用陶板,紀載客家山歌浮雕中記載的後山開鑿史。其中,每逢周末時節,搭配「2626市集」,順道以周邊武陵綠色隧道、新良濕地或大原花布燈籠文化館等做為搭配景點,可盡情及悠閒地享受一趟感受不同風情的縱谷景致。 [2]

目錄

景點介紹

二層坪水圳夜景
 
圖片來自二層坪水橋臉書

位於鹿野的二層坪水圳是將豐源圳水源輸往二層坪高地,五十年前由在地居民以人力挑土墊高水路,填堆出來的浮圳,因年久失修,土堤坍塌毀壞,供水不穩,後由台東農田水利會斥資千萬元重建,並由鹿野鄉公所及大原地區居民向水保局申請農村再生計畫[3],進行周遭環境整頓規劃,以一千一百萬元展開為期三年改善。於2016年完工通水。而重建後的新橋仿糯米橋型式 保留灌溉功能,並營造農村景觀,水橋保留了灌溉功能,橋拱下穿透的空間,更有景觀視野的連接性,也利於動植物遷徙,兼具生態保護作用,獨特造型在田野間格外突出,亦因視覺落差,在水圳尾端,竟有水往上流的錯覺,增加民眾造訪此處的樂趣。[4]位於台東縣鹿野鄉的二層坪水橋,是全台唯一紅白磚牆景觀拱型水橋[5]

全國第一座拱形建造的景觀水橋兼鹿野水往上游的新興景點

二層坪水圳周遭景點
 
圖片來自二層坪水橋臉書

位於台東鹿野由台東農田水利會重新建造「二層坪水圳」又稱豐源圳十支線,位於鹿野鄉坪頂路旁,四十多年前由當地居民以人力徒手填堆出長600公尺的浮圳,因近年來不斷坍塌,水圳後端農田被迫棄耕,水利會於102年著手新建,採高架水橋,其中一段的造型仿南投縣糯米石拱橋,以文化石做為拱橋飾面。[6]且因造型特殊,近來成為鹿野鄉新景點,吸引遊客造訪,當遊客走到水圳尾端,發現水圳的水竟然往上流,令人嘖嘖稱奇。其中,該水圳是將中央山脈的水送到海岸山脈,水圳為了跨越兩山脈間的凹地,做成水橋,到了尾端,坡度依舊緩降,一旁的道路卻是往上爬升,在視覺落差下,水流看似往上流去,是路面與水圳間的視覺落差所致;但也因此項特色,吸引不少旅人前來參觀。[7]

二層坪水圳有花東縱谷版水往上流的美譽,而其中的二層坪水橋建築風格類似西班牙塞哥維亞的羅馬拱型水橋,並以紅白色彩繪在水2側磚橋上,它也是全國第一座拱形建造的景觀水橋,水橋本身具有重要的農事灌溉功能,在鹿野瑞隆村一片綠油油稻田中特別醒目。它除了保有原有灌溉功能外,每年相關單位都會選在二期稻作收割後的休耕期,與當地農民合作,於二層坪水圳週邊農地遍撒綠肥農作,除了紅白特色拱型水橋外,結合周邊農耕風景,除了金黃稻穗相伴,遠方的海岸山脈惡地形也很有地標性,花季時節更有油菜花波斯菊,更襯托紅色磚牆的壯麗,讓一大片彩色花海多了人文自然景觀搭配;另外,因挑高的橋拱具有景觀穿透之效與生態保護意義,也成為自然的乘涼休憩處,絕佳的位置及絕美的景觀,為鹿野地區多了一處拍照打卡的熱點[8]。而鄉公所未來會結合瑞隆、瑞源、瑞和等三村(統稱為大原地區)的水車米廠、花布燈籠文物館、新良濕地等景點,規畫自行車道,讓民眾到大原地區低碳旅遊。


視頻

【水走橋往上流2018 .02 台東鹿野二層坪水橋.花海.拱型水橋景觀!】

【台灣公共建設檔案農田水利篇:台東縣關山圳及鹿野圳】

【台東鹿野二層坪水橋】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