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舅等同《活着》,不要用雞湯掩蓋悲劇(殷天堂)
作品欣賞
二舅等同《活着》,不要用雞湯掩蓋悲劇
一段名為《回村三天,二舅治好了我的精神內耗》的B站視頻在朋友圈刷屏,很多人都被感動了。它登上了B站的第一,而且成功破圈,成為一個現象級的傳播事件。
大象新聞記者輾轉求證到,《二舅》作者叫唐浩,曾是位歷史老師,現在專職做自媒體,走紅後一些人試圖通過其「老東家」聯繫他本人。針對網友讓二舅走到台前直播的建議,他通過個人賬號回應稱,「讓二舅安安靜靜地陪姥姥生活在那個小山村吧!」
這位二舅,可以看成是「苦難」的集大成者。他小時候成績優異,本來可以好好讀書,但是高燒後被鄉村醫生打了一針,腿就殘疾了。
在依靠體力生存的農村,這種創傷是致命的,但是他沒有沉淪,仍然到生產隊掙公分,開始自己艱苦的人生。因為腿部殘疾,最初沒人嫁給他。在農村,這樣的青年往往是邊緣的,需要幫扶,但是二舅卻沒有沉淪,他發光發熱,幫助別人。
接下來是他的人生軌跡:兩個妹妹嫁人時,他做了當地最豪華的嫁妝,讓人刮目相看;收養一個叫寧寧的小女孩,從兩歲養到大,在縣城買一套房20萬元,二舅出了十幾萬元;二舅66歲了,很好地照顧着88歲的外婆。二舅不僅成為外婆的支撐,也成了村里老人們的依靠,因為年輕人都到外打工,二舅成了唯一能關心他們的人。這已經夠讓人感動了。
鄰居家一個女人長期過來幫他收拾家庭,兩人有點相依為命的意思。後來女人和丈夫都遭遇意外死亡,二舅陷入一種深刻的孤獨之中……
有人在B站的公號上留言,說農村這樣的人很多:這明顯不符合事實。二舅的故事有三個核心元素:苦難中的堅韌、善良和成功,這三個元素缺一不可。
農村(城市也是這樣)有很多苦難而堅韌的人,有人說二舅的故事是視頻版的《活着》,就是看到了這一點。當然,它奮鬥的基石就好比路在腳下和腳比山高。
在農村和城市,受苦的人很多,他們往往都很堅韌,因為沒有放棄的理由。但是,光是苦難和堅韌本身,還不足治好我們的「精神內耗」。
二舅身上超越苦難的部分是他的善良。他為兩個妹妹付出,為自己的養女付出,也為老母親付出(每天為母親洗臉洗腳),能做到這三點的農村人少之又少(城市也一樣)。對視頻的觀眾來說,這種「付出」雖然在敘事中是隱線,卻也在不知不覺間撫慰人心。
當然,二舅之所以有治癒的力量,還在於他的能幹。他殘疾後學針灸,能夠給人看病;他是村里那種「能人」,有木匠手藝,也會電工,他六十多歲的時候,還能成為村里生活的中心。
這個二舅,是我們能想象得出來的一位「完人」。對我們普通人來說,堅韌、善良和能幹,能有一項「技能」就不錯了,二舅卻全都具備,所以二舅能夠「治好我的精神內耗」,也就可以理解了。「二舅」不是一個人,而是一個群體,共同的責任和擔當。
很多人說看完這個視頻,內心感到既平靜又強大。但是如何理解這次「治癒」,仍然是一個問題。「二舅」比我們處境還糟糕,卻仍然在「努力拼搏」,這只是一個因素。更重要的可能是「我們」。如果說二舅是「醫生」的話,在大都市生活的UP主和觀眾,都是病人,都處在「精神內耗」之中。
這種內耗,可能是個人和社會的衝突。這兩年很多年輕人口口聲聲「躺平」,每天在反對「內卷」。其實,不管是躺平還是內卷,都是面對競爭的一種不適。二舅作為一面鏡子,可以讓人們自省:二舅似乎從來沒有去競爭過,他接受命運給自己的一切不利,不抱怨,不放棄,始終在做「自己的努力」。
二舅本來可以成為傑出人士,現在這樣在農村過一生是否遺憾?「他說從來沒有。這樣的心態讓二舅成為了村里第二快樂的人。第一快樂的人是剛剛,我們村的'樹先生』。」
如果真要治好自己的「精神內耗」,可能也需要深入思考自己的命運,而不是廉價的「三秒鐘感動」。說到底,「二舅」這個視頻中的人物,不可能解決我們現實生活的困擾,唯一有可能做到的是改變你對現實的理解:這也是不容易的。
作者簡介
殷天堂,一九五七年出生,甘肅皋蘭人。